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中,桥梁选址、通航净空尺度及桥跨布置是最重要的论证内容。在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时,经常因对引用的标准产生理解偏差,从而得出不同的论证结论。根据多年参与桥梁通航论证研究报告编写、审查以及编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的体会,对目前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中常见的安全距离计算、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确定、桥梁通航净空宽度的确定以及通航孔的桥跨及桥墩布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解读现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其基本原则为:既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又不生搬硬套。在满足代表船型的船舶或船队通航安全的前提下,需要根据桥梁跨越航道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2.
舟山群岛海域具有通航岔道及通航船型多、航线交叉、潮流流态及通航条件复杂等特点,建设桥梁所需的航道及通航净空尺度确定方法有其独特性。以鱼山大桥为例,在充分分析船舶通航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周边围垦工程实施后的数学模型计算潮流场数据,经多方案比选和航线优化,并采用船舶模拟试验验证,确定桥梁通航等级和桥区航道规划方案,得出合理的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孔布置方案,为桥梁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涉航建筑物中,桥梁对航道的影响是最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数量增多,航道两岸环境及水文条件的改变,造成河床发生演变,区间年份洪水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因建造年代不同而导致上下游桥梁最高通航水位不衔接现象也随之发生,为做好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和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则需对桥梁通航净空尺度进行复核。本文结合佛山航道事务中心辖区规划一至七级航道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复核工作的实施,对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复核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欧诚  庹莜葭 《中国水运》2014,(2):304-306
为获得广西地区Ⅴ-Ⅲ级航道提升到Ⅰ级航道后,跨河建筑物最优通航净空,在系统调查、统计和分析广西内河规划为Ⅰ级Ⅱ级航道的跨河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沿江城市规划布局、河流特性以及现有桥梁等条件限制,提出广西Ⅰ级Ⅱ级航道跨河桥梁通航净高尺度论证应遵循的原则;随后通过对现有船型、通航规定和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提出了满足船舶安全通过的Ⅰ级Ⅱ级航道跨河桥梁通航净高尺度标准。进而探讨了跨河桥梁通航净空高度的合理性及其相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来桂航道铁路桥梁通航净空尺度不能满足通航要求、铁路一桥、二桥年代久远且存在地质病害、改建铁路桥投资巨大等问题,确定了涉铁段不整治情况下的水位计算控制工况,依据水文测验资料和水位计算成果,建立了涉铁段航道与上游迁江水文站的水位-流量相关关系。通过流量保证率分析确定了铁路桥通航净高尺度和航道宽度不足影响的年通航天数为35.3 d。结合近期船舶流量较小的特点,确定了近期单线通航、中远期除铁路桥外双线通航方案,并分别在上下游布置了应急停靠点。提出布设监控、桥梁防撞、助航、交通安全标志等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和通航规则建议,可供类似涉铁航道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6.
卢瑜 《珠江水运》2020,(10):64-65
本文以南宁市三岸大桥新建复线桥为例,综合考虑航道规划等级、设计代表船型和桥区河段通航环境等因素,针对弯曲河段修建两座及以上小间距桥梁,开展通航净空尺度及桥跨布置方案论证,为桥梁设计及审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桥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从航道条件、河床演变、通航水流条件等方面对上、下桥位进行比较,得出韩家沱桥位(上桥位)为推荐桥位。通过对上、下桥位各桥型方案的通航净空尺度、桥墩位布置和施工因素对通航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将韩家沱桥位432 m双塔斜拉桥作为推荐桥型。最后对建桥后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验证,并与建桥前进行比较,得出建桥后对库区航道通航影响较小,故韩家沱长江大桥方案选择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本次论证研究通过广泛调查工程所在区域的河床、航道、港口、航运、水文、泥沙、船型以及与本专题相关的大型船舶工业企业情况,实测工程河段的航道地形、航迹线和流迹线,结合二维数值模拟研究,论证比较各线位方案对通航的影响,从通航角度对隧道方案与桥梁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并提出过江隧道的设置埋深、桥梁方案的通航净空尺度以及通航技术要求,为广州市鱼珠~长洲岛过江通道工程设计、审批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江干线航道等级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长江上游通航船舶吨位日益增大,桥梁通航安全隐患日趋明显。以金沙江中坝大桥为例,针对长江上游建成年份较早的桥梁,通过对桥梁尺寸、通航净空、船舶撞击等多方面分析,指出桥梁在航道通航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通过工程措施、限制通航措施、制定相关制度等方面采取相关手段,消除船舶通航过程中的船舶和桥梁自身的安全隐患,为类似跨越高等级航道桥梁的通航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影响通航条件的主要因素,即建桥对通航条件的影响入手,从桥梁选址、桥跨及墩位布设以及通航净空尺度等角度,全面分析了预防船撞桥事故发生的相关措施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从桥梁设计角度如何实现桥梁主动防船撞的方法,其成果可为桥梁设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普遍存在大量现有桥梁通航净空不足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分步改造标准,是高等级航道建设中亟待破解的普遍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广东省北江、东江航道为例,对现有跨河桥梁净空尺度进行复核计算,结合代表船型预测提出船舶航行对桥梁的净空尺度要求,并对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洪水标准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北江、东江千吨级航道建设中,桥梁净空尺度满足净高不小于8.3 m(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2 a)、双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86 m或单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44 m的跨河桥梁可暂缓改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航道建设经验,提出适应国内千吨级山区航道桥梁改建标准的建议,研究结论可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内河通航标准》中有关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修订的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的应用情况,以及运河水运现状的调研结果,对限制性航道中代表船型及航道尺度、顶推船队在限制性航道和内河航道应用的适应条件、船舶变吃水、以及跨河桥梁净空尺度等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梁飞龙 《珠江水运》2008,(12):57-57
随着我国桥梁设计水平、施工技术、建设材料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在通航河流上建桥与航运发展的矛盾,《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对各等级航道跨河桥梁通航净宽在“90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加宽。由于珠江三角洲河流具有河窄水深的特点,在主要通航河流上建设桥梁,受河流宽度的制约,难于布置2个单向通航孔,为了满足新标准的通航净空尺度要求,桥梁通航孔主要采用单孔双向通航的布置方式。桥梁建成后,  相似文献   

14.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海南省内河航道资源,保障桥区水域的通航安全。本文以海南省横线万宁至儋州至洋浦高速公路工程为具体案例,从通道条件、航道条件、桥梁净空尺度、桥梁建成后对通航安全的影响等方面,浅析在海南内河开展桥梁建设时航道资源保护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供在本区域开展类似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彭厚德 《水运工程》2013,(4):139-141
结合湘江下游2 000吨级航道建设,分析现有跨河桥梁对航道等级提升的影响,提出对通航净空不够的桥梁,应根据现状船型分析碍航天数,并综合考虑桥梁改造难度确定处理方案,既保证通航安全,又兼顾航道升级的经济可行性,不能机械执行《内河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16.
张利鹏  杨斌  王军 《中国水运》2007,7(4):59-60
根据三峡蓄水后水库运行方式和工程河段的航道特性,从保障桥区通航安全出发,对复建的乌江白涛大桥按Ⅳ级航道标准进行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提出工程河段通航环境安全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讨跨江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明栋  王多银 《水运工程》2001,(4):42-43,48
讨论跨江桥梁的通航净空尺度的计算公式和通航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因通航净空尺度的不足,而限制了较大船型(队)无法通过,影响航运船力,同时可减少船舶航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渝怀铁路长寿长江大桥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长江扇沱水道跨越长江,水道被长寿桥主跨桥分为左右两孔,该桥梁不满足I级航道单孔双向或双孔单向通航净空尺度要求。从通航安全角度出发,结合代表船型及航道特点,以《航道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I级航道宽度作为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结合河道条件在高水位期开通右孔为辅助通航孔,通过合理设置浮标界定桥区通航水域,并采取加装桥梁防撞主动预警系统等措施保障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兰波  周华君等 《水运工程》1999,(4):26-29,50
根据鹅公岩大桥桥区河段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分析了大桥修建前后桥位处的通航净空尺度,桥区河段上、下行水流条件及航道及尺度结果表明,鹅公岩大桥建桥后对通航影响甚小、鹅公岩大桥桥位及桥型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区内河限制性航道等级提升改建工程中,通过对航道尺度、船舶水线以上高度、通航水位、通航安全及桥梁改建难度的综合分析,提出近期跨航桥梁拆建方案和保留桥梁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