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航运市场综述蒋志伟,王晓临一、对中国航运市场的几种看法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航运市场也日益受到世界航运界的普遍关注。那么,中国航运市场究竟怎样?市场体制还存在哪些不足?国内外的航运界人士的...  相似文献   

2.
从船舶拆解量和全球排名看,中国拆船业也算在红火的市场中分到了一块不小的蛋糕。但这份看上去还不错的成绩单背后,却是鲜为人知的心酸和无奈。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航运市场需求萎靡,运费不断下挫,加之燃油价格高企,船东面临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业绩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订造的大批船舶陆续交付,使得航运市场原本就供过于求的局面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渐渐加强,全球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广度与强度同时增强,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世界航运产业也在不断的竞争中而蓬勃的发展,而这其中中国的航运业发展最为迅速,上海、香港、大连等地区都已经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的航运基地,而江苏航运产业由于南北不均衡、海运和河运仍然存在明显不足等原因,发展一直落后于经济发达的上海。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等背景之下,为提高江苏航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江苏航运在打牢硬实力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好软实力的建设。本文首先总结了软实力和航运软实力的基本概念,从而提出江苏航运软实力的概念,然后构建了江苏航运软实力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策略和措施,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航运巨头加速了在中国的扩张,这给中国的航运企业很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剖析了外资航运巨头进入中国航运市场的现状,从而提出我国航运企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1973年3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国际海事组织合法席位,成为国际海事大家庭的重要成员.40年的风雨洗礼,伴随中国航运、造船业的崛起,以及航运强国、造船强国建设的加快推进,中国好声音亦在全世界响起.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航运金融很美,但再美也不是航运经济的全部,否则"华尔街也不会被攻陷"。中国航运经济牵扯的门类很多,这远非"金融"两字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肯定不能指望行业经济因为金融手段的介入,就全部一蹴而就,靓丽升级。无论航运金融怎么改变我们的航运服务,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仍然是"行业经济如何为保增长贡献力量"。在考虑金融工具成为低迷期航运经济发展的第一阵营的同时,我们还得考虑实体经济与金融  相似文献   

7.
<正>1中国航运企业景气状况呈下行趋势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与季节性因素的相互叠加,导致航运整体状况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航运企业景气指数跌至90.39点,再次跌破景气指数分界线,回到微弱不景气区间;中国航运企业信心指数为95.13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处在微弱不景气区间(见图1)。随着节后企业生产恢复及改革的不断推进,航运企  相似文献   

8.
1 香港港口现状及规划 香港是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是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香港与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约460个港口有航运往来,航线覆盖范围广,共有20个核心班轮航线,有密集的中近洋航线及中国沿海和内河喂给航线.香港港区水陆域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共有各类客货泊位约300余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专用泊位19个,码头集装箱通过能力约1 000万TEU.1997年,全港货物吞吐量1.74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1 456万TEU,高居世界之冠,比中国沿海全部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还高出300万TEU.港口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经济特别是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目前,香港是全世界第七大贸易体系,是全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全香港生产总值(GDP)约1.4万亿港元,人均GDP约22万港元,成为全世界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运市场准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为民 《水运管理》1998,(8):6-9,17
航运业在中国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总体航运政策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而有关航运市场准入方面的政策主要来自于国家的外商投资政策。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的航运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市场正朝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航运金融手册》第一作者、汉堡商学院航运商学院院长Orestic Schinas教授认为,从全球航运的整体形势来看,航运市场的低迷在2016年并没有得到缓解,船队面临过时淘汰或亏损、产能过剩导致运价长期在低位徘徊,而且船舶融资更加昂贵和稀缺;同时,行业发展还面临着重大挑战: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低原油价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14,(5):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对海洋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建设海洋强国也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的核心是海运强国,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然而由于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大连海事大学在深刻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度思考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和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之后,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于2014年3月18日成立了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推动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上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次"中国航运大讲坛"的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谈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探讨怎样加速通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步伐,共同为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受供求关系、成本压力以及欧债危机等诸多因素影响,世界航运市场遭遇有史以来最困难时期。有专家称,航运经济处在低谷的时间可能还将持续四至五年,航运企业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然而,LNG这一可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的异军突起,以及中国对LNG的大量需求能否为中国航运尽快走出低谷助一臂之力?众所周知,与传统柴油相比,LNG更加清洁环保,在具备良好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使用和日常维修保养成本问题上,LNG发动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航运业不断走强,船员数量稳步增长。航运业担负着中国45.8%的全国货物周转量和93%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船员适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航运的安全和海洋的清洁。加强船员适任能力管理,既是保证船员素质的方法,也是防止航运事故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海运以其高效、安全、环保的大宗远程运输方式,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量,对国际贸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实现正是通过全世界海员的贡献和付出,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航运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5.
黄何 《中国海事》2012,(3):33-34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及世界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海事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海事职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正>一、航运金融业向亚洲转移的客观条件最近几年,对于航运产业来说,亚洲市场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球商船制造业务主要集中于中国、韩国和日本。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也有8个位于亚洲。亚洲的航运公司和银行与货物海运中转以及商船制造紧密联系,它们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因此,全球航运金融业务向亚洲转移的客观条件正在不断地形成,具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繁忙的亚洲航运市场在全球经济总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亚洲经济和航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检》2008,(9):72-72
11月6~7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航务》杂志社等四家主办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在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举行。年会的主题为“度势‘运筹”。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贸易增长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和结构性变化在继续深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经济体不断出现。但同时,次贷危机、流动性问题、美元贬值、油价高企等负面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也给航运市场带来了种种的不确定性。同时,航运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以及航运经营方式的变革,也对航运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1月6~7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航务》杂志社等四家主办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在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举行。年会的主题为“度势‘运筹”。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贸易增长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和结构性变化在继续深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经济体不断出现。但同时,次贷危机、流动性问题、美元贬值、油价高企等负面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也给航运市场带来了种种的不确定性。同时,航运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以及航运经营方式的变革,也对航运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丁莉 《中国水运》2005,(10):32-3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航运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对于广大航运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够最先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企业如何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是每个企业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柔性管理的思想来说明航运企业如何提高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回顾2013年,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航运业的旗舰——中国远洋在逐步摆脱困境,尽管还不是弹冠相庆之时,但摆脱"*ST"已是大概率事件。另一个让航运业在黑夜里看到希望的是国际航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距正在缩小,集装箱运价和散货运价都在上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不但为中国区域经济进一步的贸易化、便利化、自由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港口和航运经济摆脱金融危机提供了动力。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为中国港口和航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