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湖路湘江隧道河东盾构工作井长25 m,北线开挖深度为19.446 m,南线开挖深度为23.828 m,南北线合并开挖总宽36.622 m,为超大、超深基坑工程。阐述了工作井设计思路及支护手段,通过对其围护结构进行受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证明支护参数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
以澳门轻轨妈阁站项目为依托,建立止水帷幕渗流模型,分析不同深度TAM管注浆止水帷幕对于基坑止水和支护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止水帷幕深度的增加,坑底渗流速度减小,20 m深的止水帷幕使坑底渗流速度在最终开挖阶段降低了73.7 %;止水帷幕有减小支护结构侧移的作用,20 m深的止水帷幕使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在最终开挖阶段降低了94.6 %。  相似文献   

3.
夹溪2号桥桥址位于金华市境内,两侧桥台位于山坡,横向较陡,其中34#、35#台为连续梁主墩,承台尺寸为:下承台15. 2m×23. 2m×4m、上承台14m×22m×2m。承台开挖深度为7. 98m,且承台位于夹溪边,地下水位较高,故采用钢板桩围堰对其进行支护开挖施工。本工程采用理正深基坑7. 0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单元计算和整体计算相结合来确定钢板桩嵌入深度、稳定性及围檩、支撑的强度及刚度等。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可借鉴性,为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安全经济地进行土岩复合地层中基坑工程设计,针对上土下岩复合地层中吊脚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二维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吊脚桩支护基坑开挖模型,分别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吊脚桩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发展过程,以及土岩弹性模量比RE、吊脚桩嵌岩深度t、岩肩宽度b与桩体受力、变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随着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增大,桩身侧移增大且桩身最大侧移发生位置逐渐下移,最大下移幅度为土层厚度的17.5%; 2)当基坑开挖至土岩交界面时,吊脚桩桩身内力达到最大值,下部岩层的开挖使得桩身最大负弯矩减小27.5%; 3)当岩层弹性模量介于600 MPa和4 800 MPa之间时,最优设计嵌岩深度为1.5 m,最优设计岩肩宽度为1.5~2.0 m。  相似文献   

5.
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深基坑结构受力特点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虎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96-99,114
结合外径73m、壁厚1.5m、深61.5m、开挖深度45.5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基坑工程实例,介绍了圆形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对比分析了影响结构受力的诸因素及其敏感程度。所得结论为此类型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夏雄  程高 《中南公路工程》2013,(6):179-182,188
针对基坑工程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对支护结构施工中关键工艺的改进方案进行验算。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横向支撑布置与否对基坑开挖工序及工期影响较大。以东莞市石大公路寮步通道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其单排桩支护结构三个标准横断面、四种地质工况进行验算,以支护桩水平位移、支护桩内力及抗倾覆安全系数为计算参数,对比有无横向支撑的计算结果,发现基坑深度大于6m,无横向支撑往往是不可取的;基坑深度低于6m,无横向支撑仍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
刘跃武 《桥梁建设》2012,42(Z1):112-115
天津海河春意桥主桥跨径布置为57.5 m+85 m+57.5 m,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结构形式,主桥水中墩承台基坑开挖深度在水面以下12.5m,采用拉森钢板桩围堰的基坑支护形式施工.施工中将带锁口的拉森钢板桩打入承台基坑四周的河床,钢板桩之间通过锁口互相咬合,形成1个封闭的能够有效阻止水流渗透的长方形围堰,同时在围堰内加设3道内支撑,之后在封闭的围堰内进行基坑的抽水及开挖.  相似文献   

8.
王永翔  任鹏 《路基工程》2012,(1):157-160
二重厂淬火炉装置基础开挖深度达37.4 m,为目前西南地区最深基坑,在平面上呈圆形布置。基坑位于已建厂房内,施工难度大,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高。为研究圆形基坑支护效果,以三维数值模拟为手段,对基坑开挖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应力情况进行仿真模拟,预测基坑开挖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部位,为基坑顺利、安全施工提供参考,并论证圆形基坑支护结构优越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圆形基坑支护效果优越,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杨浦区松潘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泵站基坑开挖面积约1336m~2,周长约160m,开挖深度14.45m,局部15.70m,基坑安全等级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二级。泵站基坑工程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四道水平支撑的支护体系,有效、准确、及时的自动化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德阳二重厂超深圆形基坑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德阳二重厂淬火炉装置基础开挖深度为目前西南地区之冠,达37.4 m,施工难度大。针对该工程特点及施工技术难度,通过研究分析采用合理的支护结构形式,并制定严格的监测方案。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来研究圆形支护结构体系的受力性状,分析支护结构自身状态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支护结构是经济、合理的,不但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