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问题,探讨了与公路线形安全设计有关的标准、速度以及与驾驶员相关的视觉和心理等因素,要求在公路线形设计中充分考虑人、车和环境的特性,灵活运用设计指标,使公路线形连续、均衡,符合驾驶员的期望,公路交通更安全、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营运车辆驾驶员适宜性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回顾了针对驾驶员适宜性短期演化和长期演化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工作强度和年龄是驾驶员适宜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公路货运、公路客运、公交车和出租车4类道路运输行业驾驶员的职业生涯年龄分布,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作强度下,营运车辆驾驶员适宜性的衰退速度可以降低,部分大龄驾驶员亦可以长期维持较高的驾驶适宜性.  相似文献   

3.
前言 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的关键,线形设计必须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舒适经济,驾驶员视觉良好,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相适应.在当前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设计周期短、任务重,实际工作中存在对规范理解不深、不能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标准指标等现象,这不仅影响到公路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还会影响到公路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公路线形设计中应做到灵活运用平纵面指标.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能够为驾驶员提供优良的行车环境、可提高山区公路行车的安全性、降低山区公路交通运行成本.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做好平面和纵面设计工作,并把握好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提高设计和质量控制水平,为车辆的安全通行创造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重庆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死11人,伤15人 1月7日14时10分,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镇晨光村9组驾驶员王道兵,驾驶渝AU0619号万达牌旅行小客车,载26人(含驾驶员,核载14人),从秀山县汽车北站驶往溶溪镇,行至秀溶公路(县道)15公里加200米处时,因车辆超载、驾驶员临危采取措施不当,操作失误,车辆坠入公路左侧78米深的坡下,造成11人死亡、15人受伤,车辆报废.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视距不良现象,通过分析驾驶员在交叉口的识认性特性,研究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行车过程较平原区公路交叉口驾驶员增加转动头部或身体的时间过程。采用Smart eye 5.7眼动仪对驾驶员通过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的识认性进行实车试验,并根据驾驶员的注视时间(包括眨眼、扫视和注视时间)和山区公路交叉口几何数据(包括交叉角度和支路坡度),分别建立了基于驾驶员视认性的无控交叉口和停让交叉口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并根据所建模型计算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停车视距及其建议值,为山区公路交叉口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设计控制是公路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控制因素和必要条件,设计控制主要包括:驾驶员行为,设计车辆,交通特征,车速,公路通行能力,视距等。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制定高速公路昼夜车速限制标准,保障高速公路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获取信息,采用数理统计与回归分析方法,对采集的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和公路纵坡对高速公路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的量化影响,建立了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与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公路纵坡的多元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夜间识别距离与白天相比平均下降8.5%,最大下降30.4%,下降幅度与行驶速度和公路线形条件有关;驾驶员白天识别距离与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公路纵坡分别呈负对数、正线性和负指数相关,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52;驾驶员夜间识别距离与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和公路纵坡分别呈负线性、正对数和负指数相关,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3.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设计中,核心设计就是公路路线设计,公路路线设计的的主要目的是对公路行车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进行保证,并且能够对线形的连续性进行保证,从而保证驾驶员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以及舒适感。公路线形质量的好坏,对公路运营的安全、经济和快捷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概述 人、车、路构成了公路交通系统,这三个要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补偿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出行频率逐渐增大,这就要求公路的各项功能必须同步提高,首先就要求在道路设计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以前我国传统的公路设计理念主要是以车辆指标作为公路设计的控制因素,也就是"以车为本",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道路即使保证了车辆的安全,却不一定能够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即使满足了车辆的动力性能,却不一定能够满足乘客的舒适性.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根源就是传统公路设计理念中人的因素考虑不足.因此只有在道路工程本身,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爱,注重公路通畅性、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才能构建出"畅、安、舒、美"的交通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