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徐啸  沈莹  毛宁 《水运工程》2018,(11):48-53
为满足厦门港口建设的需要,提出在九龙江河口湾北岸规划海沧深水港的方案,此范围天然水深仅为1. 5~5. 0 m,如建设深水港需开挖12. 0~15. 5 m,规划方案是否可行取决于港区的泥沙回淤强度。通过对已进行的模型研究成果和现场资料分析,指出随着码头岸线向西发展,航槽和滩面床面高程差逐渐加大,港池内不仅存在因水深增大,流速减缓并引起悬沙淤积,还需考虑归槽水流的刷滩作用引起的回淤。根据各种水流特点,计算浅滩深挖后港池内泥沙回淤率,认为在海沧港区建设深水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根据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就厦门海沧港区8~#泊位建设工程的泊位设计尺度、码头前沿停泊水域、港池回旋水域尺度、回旋水域设计底标高等四个指标进行论证分析,为设计船型的安全靠泊和码头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港池回淤是港口设计与运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研究徐圩港区六港池的回淤情况,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港区不同建设阶段的流场与泥沙回淤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徐圩港区的建港初期,港区口门进出潮量与净进沙量均较大,六港池内的流态较为复杂,回淤强度较大;港区形成远期规模后,口门进出潮量与净进沙量明显下降,六港池内的流态有所改善,回淤强度也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内河港区选址及总平布置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主航道通航繁忙、港区纵深小、征地困难等不利于港区总平面布置的建港条件,尤其为不影响主航道通航安全而布置挖入式港池,对港区陆域布置影响较大。挖入式港池需要陆域有一定的纵深,需要较大的征地范围,这将增加工程投资;较小纵深会制约港区发展。为此,综合分析国内现有内河泊位布置形式,提出一种新型内河复合式港池布置。该种港池的船舶掉头回旋水域不占用主航道,港池水域面积小,泊位布置紧凑。在陆域纵深小、泊位数量多、主航道繁忙的港区,复合式港池布置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铲湾港区泥沙沉积特性的研究,以及对骤淤的计算、港池施工期回淤的估算和港池施工后回淤分析,计算出深圳大铲湾港区年淤积强度,对港池疏浚施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州港南沙港区港池适航水深综合论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采用现场实测底质以及浮泥密度和高低频水深测量资料对比分析、港池回淤泥沙流变试验和船模阻力试验等方法,对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二期港池的泥沙特征、港区浮泥分布及适航水深重度值进行了论证研究,为指导南沙港区适航水深资源利用提供了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三维海洋数值模型FVCOM,建立了连云港浅滩海域的三维潮流数值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运用对流扩散模型,对连云港港主体港区的保守物浓度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并对港池的三维水交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港池口门处的水交换能力最强,并向港池底部逐渐减小,港池表、底层水交换能力差别很小,主体港区的平均滞留时间、半交换时间和冲洗时间分别约为13、5、84 d。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珠三角地区集装箱运输系统,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的总体规划与已建港区的布局,对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的平面布局进行了详细研究,海轮码头及驳船泊位均布置于中部挖入式港池,其中驳船码头采用带小挖入式港池的布置型式为优。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适应港口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和港口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天津港北疆港区部分泊位先后进行了结构加固改造,其中第三港池21~#泊位也在改造范围。本文主要介绍天津港北疆港区第三港池21~#泊位改造施工工艺,以供类似工程施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泥沙问题是连云港港北翼的赣榆港区和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在进行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OHID二、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港区实施后的潮流场及港池、航道泥沙回淤进行了计算模拟,对不同工况潮流流态、航道横流及对周围海区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不仅给出不同工况下港池和航道的年回淤值,还对9711号台风作用下港池和航道的骤淤情况进行了计算预报。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