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3):173-174
针对公路隧道的煤矿采空区施工,结合某隧道实际情况与采空区状况,首先提出有害气体与突水两种危险因素的消除方法,然后对开挖、超前预支护、洞身支护及洞体封闭与回填等隧道穿越煤矿采空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实践得出该技术方案切实可行,能很好保障采空区隧道施工安全的结论,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采空区引起的塌方,根据塌方围岩出露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方案,采用注浆加固,强支护通过方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两山口1号隧道的工程地质勘察中,通过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以及物探相结合的方法,查明了两山口1号隧道的地质情况,以及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和性质,对采空区的处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吴永全 《北方交通》2011,(12):52-55
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采空区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决定采空区处治措施的关键因素,根据两者的位置关系将采空区分为上位式采空区、侧位式采空区、下位式采空区、重叠式采空区四类,然后根据采空区的分类给出了相应的采空区处治措施,为隧道穿越采空区处治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郭彪 《北方交通》2023,(4):77-80
详细介绍了大关口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就隧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经综合勘察分析,大关口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发育有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经一定工程措施处理后,可进行隧道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5):145-146
隧道穿越采空区,处理不当对隧道的施工及以后安全运营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准确查明采空区的空间位置,与隧道的交叉情况,分析其稳定性,评价采空区对隧道工程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处治设计方案及检测方法。通过山西大营至神池高速公路段家堡隧道穿越古采空区的实例,展示隧道穿越采空区时的勘察、设计及后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隧道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是指初期支护侵入二次衬砌限界后对初期支护进行破除,并重新支护的一种处理方法。为了保证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必须对已变形并侵限的初期支护进行拆换处理,针对大岐山隧道进口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施工,介绍了采用的拱部径向注浆、设置临时支撑、初期支护破除、侵限钢架处理等一系列隧道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施工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上述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公路史上第一条穿越古采空区的隧道———祁临高速公路韩信岭隧道滑坡整治及滑坡体内成功进洞采取的措施,为洞口滑坡条件下隧道施工提供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煤矿采空区尤其是急倾斜采空区的存在会对隧道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以及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若是施工过程中采空区发生失稳的情况,则有可能引起隧道结构整体稳定性降低。为此,当公路隧道穿越急倾斜采空区时,必须对采空区的治理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6):115-116
在地下工程施工进行地层改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超前小导管支护技术。超前小导管支护技术具有超前支护作用,是隧道施工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开挖辅助措施。主要结合贵州省梵净山环线公路杨柳沟至团龙工程第三合同段中核桃湾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超前小导管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在隧道施工中通过对水平岩层围岩压力进行实测,总结水平岩层隧道的围岩压力特点。依据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和初期支护作用原理,有针对性地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现场实施后通过监控量测对围岩和支护稳定性进行检验。依据地下水和破碎带对水平岩层的影响,总结破碎带地段水平岩层隧道施工技术措施,达到了快速、安全、经济施工,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 公路、 铁路隧道难免穿越各类采空区的地层。 小煤窑开采形成的极不规则的采空区对隧道施工、 运营安全构成极大危害, 因此采空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文章依托新岭隧道拓宽工程, 详细介绍新建隧道明洞段、 暗洞段以及洞内塌方段穿越采空区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大跨新黄土公路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1816国家高速公路兰州新区至兰州段大跨新黄土隧道的地质特性,结合对同类型隧道设计支护参数取值的调研,采用工程类比法和数值模拟分析法,综合确定适合该项目的黄土隧道支护参数,并针对大跨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拱顶沉降变形、湿陷性影响、黄土陷穴和地表裂缝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某浅埋偏压隧道为依托工程,全面总结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其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施工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埋偏压地形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极不均衡,左右边墙、地表部位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拱顶、基底处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而最大轴力值和弯矩值均发生在隧道右侧拱脚处,不利于隧道的整体稳定性;通过采取增设临时支撑、地表注浆等工程措施,提高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层采空区是隧道施工典型不良地质之一。以太中银铁路青龙2#隧道为实例,介绍了大断面黄土隧道穿越煤层采空区施工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城市隧道工程快速支护施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工程快速支护的新型钢架结构,并对这种支护结构的组成、特点和设计思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隧道因受路基与桥梁线间距影响,会形成单洞双线隧道等超大断面结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案设计与隧道所在地层的围岩等级等有关,同时也受到隧道施工工序的影响。隧道开挖后同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围岩应力过度释放引起隧道坍塌。在二次衬砌施工前,初期支护与土体协调变形,应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避免隧道变形过大侵入隧道限界。结合广州地铁21号线工程项目,对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的超大断面的暗挖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在隧道工程的开挖过程中经常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技术来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位移、地表沉降等灾害的发生,超前支护技术特别适用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和泥流等地质复杂段的开挖工程。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具有工期短、加固范围广和稳定高等诸多优点,所为其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就是针对隧道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宝成 《北方交通》2012,(3):107-110
详述了草帽山隧道的工程概况和主体设计,基于大量的施工现场跟踪调研资料,研究草帽山隧道围岩变形的原因;在分析隧道整体详细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隧道工程现代支护最新成果和施工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和数学模糊理论,从围岩变形稳定性的理论、支护方法模拟出最适用于草帽山隧道的支护方法,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隧道采空区突泥涌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江山隧道施工中在K3+370-500段先后出现特大突泥涌水地质灾害,施工中采取了管棚加固、双液注浆封堵、分段花管排水等综合措施,隧道施工安全通过了涌水段,通过营运3a的监测证明了治理是成功的。对于采空区在塌腔顶形成高压水的塌体施工宜采用随挖随堵、逐榀逐环、稳扎稳进的开挖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