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为了克服现行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存在的缺点,采用GTM旋转压实设计方法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与马歇尔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两种不同设计方法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认为GTM旋转压实设计方法能够模拟路面的压实状态,使得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设计思路更加一致。  相似文献   

2.
GTM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超载路面损坏情况分析入手,简要介绍沥青混合料的几种设计方法,并着重介绍了适合于超载路面的GTM沥青混合料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GTM设计方法在沥青面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TM的设计方法,并对马歇尔、Superpave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对GTM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进行了监控。路面施工效果表明,内蒙古二连浩特-赛汉塔拉一级公路应用GTM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采用能够模拟现场碾压工况并以力学参数为设计指标的GTM设计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分析对比了GTM与马歇尔方法的设计结果,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提出了与GTM设计方法相匹配的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与马歇尔设计结果相比,GTM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实体工程表明,尽管GTM设计的混合料油石比较低、压实度标准较高,但使用现有的施工设备,施做的路面压实度完全可以达到较高标准,现场空隙率可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马歇尔设计法在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AK-13A设计中的不足,通过优化AK-13A级配、采用混合料GTM法配合比设计进行弥补。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路用性能、拌和工艺、碾压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依据贝雷法,将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进行适量的调整,使其更满足道路需求;通过GTM法配合比设计,提高压实度,降低孔隙率,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荷载要求。采用GTM方法成型试件,并对试件进行切割,用马歇尔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将马歇尔方法和GTM方法成型的试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得出,优化后的AK-13A级配下限通过率增大,保证混合料密实,上限通过率减小,保证路面的抗滑,路面4.75 mm以上碎石较多且无明显离析现象;采用GTM方法设计的混合料油石比低、密度高,比马歇尔密度提高2%,在现有施工设备条件下,能够达到较高的压实度,使抗滑表层的路面实际空隙率控制在4.5~5.5%;路面表面构造深度达到0.65,横向力系数SFC60达到75,渗水系数在50 m L/min以内,同时平整度标准差σ达到0.53 mm,各项检测指标都远远优于交工验收的标准。级配范围、配合比设计方法调整后得到的AK-13A抗滑表层具有优良的抗水损、抗滑和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如喜 《公路》2007,(12):163-171
以AC-16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基础,在级配、油石比、粉油比变化的条件下,分别对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4.75 mm通过率、油石比、粉油比均存在一最佳值。在油石比因素分析中引入GTM参数与动稳定度和车辙变形速率建立关系,确认GTM方法是一种抗车辙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加入水泥、消石灰等外掺剂后的沥青胶泥性质研究,认为加入消石灰替代部分矿粉可明显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进一步的车辙成因分析表明,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均较重要。研究结论对道路工作人员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范会斌  张倩 《公路》2020,(3):275-278
采用弯曲梁流变试验(BBR)进行沥青胶浆黏弹性设计,用界限VCA对粗集料骨架进行沥青胶砂填充设计、胶砂填充设计法合成混合料级配,美国工程兵团旋转压实仪(GTM)对混合料进行抗剪切性能设计,建立混合料骨架结构行为和路面黏弹性能直接相关的矿料级配合成方法及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普通的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湿热地区很难满足超长陡坡、大跨径桥梁、超长隧道路面等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高的特点。利用环氧沥青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柔韧性好,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层间结合能力强及优良的抗疲劳等特性来满足这些特殊路段路面的对沥青性能的要求。采用体积法进行FAC-13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结合GTM法来解决沥青混凝土通车后在重载交通碾压下产生"二次压实"现象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基于GTM的FAC-13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体积特性,设计过程对解决特殊路段沥青路面病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4大关键技术问题,并详细解释应力吸收层技术发展现状,探讨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旋转压实剪切试验(GTM)设计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GTM设计方法进行ARAC-13C型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力学参数和体积参数确定了混合料配合比,结合现场施工质量监控情况,总结提出了基于GTM设计方法的ARAC-13C型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GTM设计方法设计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油石比低,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与GTM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GTM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设计指标与马歇尔方法不一致的问题,从设计理论、室内试验及唐曹高速公路工程实践,对马歇尔方法与GTM方法的设计原理、路用性能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马歇尔设计方法相比,GTM方法的设计原理科学合理,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更为优良.同时,提出了对体积参数作为沥青混合料设计控制指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对比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骁  朱春阳 《中外公路》2007,27(4):267-271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础,关系到路面质量的优劣。文中对Marshall法、SGC法、GTM法的设计方法分别进行了介绍,分析了3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采用Marshall法是符合国情的,鼓励学习SGC法、GTM法等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提高混合料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结合连霍高速公路商丘至兰考段改扩建路面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了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中对沥青、碎石及矿粉等原材料的选料要求、进场质量控制标准;探讨了采用GTM法和马歇尔试验2种方法进行矿料级配优化、最佳油石比确定的设计思路,并提出路面施工在试验方面对质量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离散元理论,对GTM法设计的混合料旋转剪切过程中的设计参数:旋转稳定值GSI与旋转剪切系数GSF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过程中,模拟了GTM试验模型沥青混合料的工作状态,获得了GTM法混合料变形与应力场,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综合试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GTM混合料设计参数合理取值范围:GSI≤1.05,GSF≥1.3。  相似文献   

15.
GTM技术在河北省高速公路上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君 《公路》2002,(11):20-23
简述了GTM的设计原理,从原材料的选择,制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GTM在河北3条高速公路上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GTM混合料设计方法在某高速公路中面层AC-20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对GTM设计方法的原理、试验指标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与对比分析,并对实际施工中GTM试件密度相对马歇尔试件密度的修正方法进行了介绍,以便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东地区高温、多雨、重载车比例高等环境特点,尝试采用GTM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并在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铺筑了试验段。结果表明:GTM法设计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其性能指标达到了现行规范对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要求,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路面车辙、水损害等早期病害,并能够节省大量的沥青材料资源。  相似文献   

18.
AR-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ACl3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江苏省大规模应用尚属首次,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在室内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比设计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宁常(南京-常州)高速公路的大规模铺筑确定了混合料合理的施工工艺,为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推广应用积蕾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室内试验,提出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级配,评价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且,采用了大马歇尔法、旋转压实体积法、GTM法3种方法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泥沥青复合式混凝土配比设计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高性能水泥砂浆灌入多孔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材料进行了相应的混合料配比设计与性能研究。对沥青混合料和水泥胶浆的各项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评估了水泥沥青复合式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沥青复合式混凝土为半刚性混凝土,即具有水泥混凝土的刚性也具有沥青混凝土的柔性,以及良好的抗油侵蚀性能和抗火性能。是隧道、十字路口、加油站和停车场等特殊路段铺筑时优选的路面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