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艇》1996,(6)
今年五月份,是我国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诞生十五周年暨第四代气囊问世五周年。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又传来了湖北浠水船厂使用第四代气囊成功的下水了两条8000吨级,自重达1200吨的宽体甲板驳的喜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气囊下水自重量最大的一次,标志着我国船用气囊已突破大吨位下水的难关。这是对第四代气囊的一次检阅,也是对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2.
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是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2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具有低成本、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率、高可靠性、机动灵活的特点。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水2万吨级以下的船舶已安全可行。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希望在更大型的船舶上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针对大型和超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对策,以求促进此项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利用气囊上下水的船舶几乎囊括了所有船舶种类,最大载重吨达到7万多吨。文章对船舶用气囊上下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气囊选择、船台建设的方法及气囊上下水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孙菊香  朱珉虎 《造船技术》2007,(5):31-34,41
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是一项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高可靠性、机动灵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针对大型船舶和超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它们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提出对策,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来促进此项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安全对策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菊香  朱珉虎 《船舶》2008,19(4):47-52
这是一份软课题研究的综合报告。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是一项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高可靠性、机动灵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以目前的水平来说,下水20000吨级以下的船舶已安全可行,但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希望在更大型的船舶上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为此,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型船舶和超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它们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提出对策,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来促进此项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气囊承载形状变化规律,基于目前通用的假设条件归纳出船舶气囊下水工艺中气囊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分析影响气囊承载力相关因素。发现气囊承载力与气囊初始压力和工作高度密切相关;通过模型分析,设定合适初始压力与降低工作高度可提高船舶气囊下水的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供船厂在制定合理的船舶气囊下水工艺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6月1日起,一项新标准--CB/T3837-1998<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要求>将开始实施.这项我国独创的新工艺标准由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与中船总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共同提出、起草,1998年10月在全国海洋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船分技委召开的标准审查会上审定通过.新标准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它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的工艺操作规程,使船舶用气囊上下水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造船业的发展,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得到了诸多船厂的广泛采用。但由于与下水工艺密切相关的下水坡道的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船舶下水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介绍了船舶气囊下水工艺过程,分析了下水坡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水坡道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坡道设计的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9.
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实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船舶气囊下水新工艺在我国内河中、小型船厂近年来的实践,提出和总结气囊下水工艺有关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鉴于气囊下水新工艺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并随着气囊制造质量和下水工艺不断完善提高,气囊下水新工艺必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下水船舶重量期望可提高到2000t。  相似文献   

10.
气囊下水在船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国 《中国水运》2007,7(8):17-18
使用气囊下水工艺,可以多船台共用一套下水设备,节约了船厂基本投资,也缩短了船厂建设周期。这种可以移动的船舶下水设备,造就了专业的船舶下水公司,使船舶下水可以进行社会化合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船舶配套行业集船用气囊、靠球产品设计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船用气囊和靠球生产应用领域的先行者。公司主要从事:船用橡胶气囊和靠球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性能测试;船舶气囊上下水工程、大型水泥预制沉箱气囊出运工程服务;气囊下水船台和下水坡道的设计;船舶气囊下水计算和气囊下水技术指导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12.
行业信息     
《船艇》2001,(12)
最近,山东电视台《时代科技》栏目以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开发生产的船用气囊和充气式橡胶靠球为报道素材,详细介绍了气囊在中小船厂船舶上排下水中所带来  相似文献   

13.
李焕荣 《江苏船舶》1996,13(1):22-24
气囊上下不工艺很适合中小型船厂使用,具有投资少,适应性广,操作安全,省时省力等优点。但由于早期的气囊强度低,寿命短,不能满足大吨位船舶下水的要求,一度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重视科技创业,开发出第四代高强了囊,使下水吨位不断突破记录,请看该厂发来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吴立宇  姜海洋 《造船技术》1992,(6):19-21,33
本文根据中小型船厂的生产条件以及出口船舶的特点,结合江东船厂几年来建造出口船的经验,介绍了工艺设计的特点、作用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船》2010,(4):44-44
日前,山东昌林船舶气囊与靠球技术研究中心在天津滨海新区采用气囊上下水技术,将一艘密挤砂桩船顺利拉上船台。该船是由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承揽的进厂修理船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中小型船厂的基础建设投资成本,通过对下水过程的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气囊下水船台水下部分形状的设计和改造。船台设施和下水工艺的改善,为建造中小型船的船台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建造船舶自重小于2 500 t的船厂在气囊式下水船台设计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郑家豪 《珠江水运》2023,(11):102-104
在中小船舶上下水主要工艺方案中,船排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船厂项目的运营效率。鉴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船排工程,探讨船排工程平面布置的设计要点,期望能够为更多类似工程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04,26(2):72-72
[本刊讯] 自从气囊下水在我国问世以来,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从1981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由于气囊的承载能力限制,下水船舶的重量始终徘徊在5 0 0吨以下。1993年,“昌林气囊”率先攻克了整体缠绕制造的难题,并且在强度理论和科学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使气囊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船舶下水重量的记录。1994年,舟山船厂运用昌林气囊下水了一艘自重90 0吨的30车/ 12 2客位的车客渡船。1995年,湖北省浠水船厂用昌林气囊下水了一艘自重12 0 0吨的宽体甲板驳。2 0 0 0年,浙江省台州市蟥螂船厂用昌林气囊下水了一艘大型渔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囊在船舶下水中安全性、可靠性的日益提高,气囊下水以其方便、快捷、环保逐渐在各船厂中大规模使用。结合当前船舶趋于大型化的趋势,气囊下水也从5 000 t级船舶下水发展到76 000 DWT船舶的下水。结合76 000 DWT散货船下水计算过程,说明气囊下水过程中的受力特点、操作流程和安全作业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的实用意义,并简要介绍了下水工艺的操作过程。对气囊技术指标所涉及的直径、工作内压和承载能力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在分析了船舶牵引力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牵引力计算的近似公式。文章还介绍了船舶气囊上、下水过程中船体受力的测试结果和这项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