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针对目前国内经济环保型汽车的需求,对低VOC低密度的PP材料应用于薄壁内饰件的前景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低VOC的PP材料、低密度的PP材料在国内中低端车型上的应用现状和技术概况。阐述了同时满足低VOC低密度要求的PP材料应用于薄壁内饰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7,(53):12
在2007年东风零部件科技工作会上获悉,由东风伟世通(十堰)汽车饰件系统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项目“D310模块化开发与应用”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零部件企业向商用车领域实现仪表板模块化供货的空白,还成功实现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深度跨越。  相似文献   

3.
田永  方瑛  廖兵 《汽车与配件》2014,(19):64-67
<正>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是整个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整个汽车系统的大脑,起着控制和协调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仪表、开关和按钮、线路板、线束等典型的电子电器零部件,分别从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的性能分析、材料的主要牌号应用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述电子电器部件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以期对电子电器零部件的开发与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零部件薄壁化现已成为汽车行业实现轻量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备胎池作为汽车车身地板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材料厚度也逐渐从0.8mm、0.7mm减薄为0.65mm,备胎池厚度的减少给零件的刚度、强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本文中提及的车型为紧凑型乘用车,其备胎池底部没有纵梁和横梁,其优化难度更加苛刻.通过对被备胎池的白车身自由模态...  相似文献   

5.
以薄壁直梁碰撞的有限元模拟计算 ,分析了材料特性曲线、刚度系数 (惩罚系数 )和硬化参数对零部件耐撞性所起的作用 ,探讨了材料对车身结构碰撞安全性的模拟计算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汽车轻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使用轻质材料。介绍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应用的最新进展情况,从开发流程、材料、设计、分析、制造工艺和模具等方面介绍了LFT材料在前端模块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专用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国内市场的热点问题,而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铝合金以其特有的低密度、耐腐蚀、节能环保等优势,在专用汽车上逐渐大量使用,已成为轻量化的主要材料。本文概述了铝合金在罐式车、厢式车、冷藏车以及零部件上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及方向,提出了目前铝合金应用于专用汽车的难点和解决思路,为汽车用铝合金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论述了薄壁化保险杠设计的一般要求,并分析了塑料薄壁化保险杠常用材料及材料的性能要求。文章重点讨论了薄壁化保险杠在开发过程中所需关注的性能要求及设计要点。并通过一款薄壁化汽车保险杠的研发分析过程,对薄壁化保险杠研发的一般规律做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汽车新技术的采用以及高附加零部件的使用无不和新材料开发密切相关。在日本汽车产业发展中,新材料的开发使用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应用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从汽车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材料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通过车辆开发使用虚拟评审技术在保证开发质量的同时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研发质量,降低开发费用。进一步说明了通过虚拟评审与整车及零部件开发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新车型的顺利运行及成功投放。  相似文献   

11.
王宪泽 《时代汽车》2024,(7):136-138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伴随全球汽车制造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整车厂对汽车零部件质量、可靠性提出了愈发严格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前列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仍存在不小差距,特别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受限于研发水平、实践经验,使得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成本偏高、项目周期偏长等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项目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内涵,然后分析了汽车零部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接着梳理了项目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思路,最后探讨了项目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对策,以期为助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LFT是纤维增强聚合物领域的一种新型高级轻量化材料,具有可设计性、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高抗冲击性等特点,对铝合金、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构成了挑战,逐步成为制作汽车零部件的主流材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重点介绍了低密度聚丙烯材料在汽车内外饰领域的应用以及典型低密度聚丙烯牌号。分别从收缩率、力学性能、耐刮擦性能、成本等角度分析了低密度聚丙烯材料替代传统聚丙烯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低密度聚丙烯材料可以直接替换常规聚丙烯材料,且不会带来显著的成本压力,可以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4月18日,特殊化学品集团朗盛位于香港科技园的高科技塑料亚太应用开发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隶属于朗盛高性能材料业务部。高性能材料业务部亚太地区技术营销与工程服务主管巴布尔介绍说,香港应用开发中心是为整个亚太地区包括印度的客户提供注塑和吹塑成型零部件、复合板材应用,以及新应用开发阶段各个环节的综合工  相似文献   

15.
<正>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日前推出了一款针对结构和半结构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在其先进的聚酰胺系列中植入各种连续纤维增强材料。通过与多家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帝斯曼成功开发出多款高级热塑性复合材料,将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基于帝斯曼EcoPaXXTMPA410、Akulon PA6和Stanyl PA46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大幅减轻汽车车身和底盘零部件的重量,而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则主要针对半结构零部件的减重。无论是何种材料,更轻盈的汽车零部件都能有效提  相似文献   

16.
车身轻量化是降低原油消耗与尾气排放的必要措施,而轻量化新材料的使用对多材料车身零部件间的连接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趋势下,新的车身连接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并投入量产应用。常用的白车身零部件连接方式包括点连接、线连接和一般紧固件连接几类。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多材料车身机械点连接技术,分析了其原理、优缺点、应用和开发进展,并对其选择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浅析,为多材料车身轻量化设计提供连接方法上的新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海钧 《上海汽车》2012,(11):54-57
从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同步开发的技术基础,以及零部件企业实现同步开发的关键技术,为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作为最常用的汽车车身结构材料,不管是在整个车身或者是特殊用途方面,钢铁的地位受到了铝、塑料、镁等低密度材料的巨大挑战。而这种挑战也促使钢铁行业开发出新型钢种,能够在更轻、更安全、表现更好并且低成本、高效的车身结构材料中与低密度材料竞争。  相似文献   

19.
低成本汽车产品开发方法研究(续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产品价格是使汽车产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汽车产品低成本开发设计方法是实现低成本的必经之路。低成本开发的方法有加强前期成本预算和监控,加强市场调研和优化产品配置,优化汽车产品的材料组合.强化零部件概念设计和价值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加强设计和制造交流,加强面向制造设计,采用平台共享策略和多平台零件共享策略和采用先进的开发和管理方法提高设计效率等.要实现低成本开发汽车产品必须营造低成本产品设计的开发环境.最后澄清了与低成本相关的两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领域内,节能、减排和轻量化技术已成为一大研究方向,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尽其所能降低其整车重量,目的即在于提高竞争力。铝合金材料以其低密度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对整车轻量化贡献巨大。文章以某商用车后防护栏为研究对象,用铝合金替代原来的钢制件,实现降重7.2kg,降重率50.3%,有限元分析显示,其强度满足ECE R58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