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Audi轿车轴间差速器的构造、原理。该轴间差速器是格里森公司设计的一种新产品,它在汽车转弯或其它行驶情况下,都可借蜗轮以相应的转速自转,使前、后车轮以不同的转速在地面上只滚动而不滑动。该差速器的锁紧系数为3.5,它可以对附着力较好的轴施加以较大的驱动力。另外,对Audi轿车轴间差速器的操作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向丽康 《世界汽车》1997,(1):26-27,42
托森差速器作为一种新技术在4轮驱动轿车上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其特点是结构独特,原理简单。利用蜗轮蜗杆会传动的不可逆性和摩擦原理,使差速器根据其内部差动转矩的大小而自动地锁死或松开,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转向通过性。  相似文献   

3.
一、马自达323LX轿车摩擦片式差速器无法锁止故障现象一辆马自达323LX轿车行驶在泥泞的陡坡上,出现后桥一侧车轮打滑,汽车无法行驶的现象。故障分析与排除该车装置有摩擦片式差速器。它是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的变型,是通过增加差速器内的摩擦力来实现差速器锁止(即防滑)目的。为了增加差速器的内摩擦力,在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之间装有主从动摩擦片和推  相似文献   

4.
双轴或多轴驱动汽车,在其轴间设有轴间差速器。一般轴间差速器多采用行星齿轮式,而本田CR-V汽车的后差速器总成上还装有轴间转矩分配装置。该装置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实施两轮驱动(前轮);当行驶过程中前轮开始滑转时,通过对后差速器内离合器进行液压控制,自动实施四轮驱动模式。增加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以变传动比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为研究对象,根据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在Matlab中求解动力学模型对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ADAMS运动仿真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刘豫微  吴社强 《专用汽车》2000,(2):16-18,20
在全轮驱动的汽车上设置带轴间差速器的分动器,可使汽车各轴转矩分配接近其轴荷分配,从而有效地利用各轴的地面附着条件,充分发挥汽车的动力性。带轴间差速器的分动器还具有差速功能,以避免汽车行驶中的功率循环,使各车轮运动协调。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电机独立轮式驱动电动汽车,介绍了一种汽车行驶数据测量系统;考虑汽车转向行驶时内、外侧车轮转速与转向角和车体速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基于BP神经网络原理的电子差速方案;设计了训练和在线计算算法,并编写了C语言计算机程序;仿真验证了该差速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MATLAB软件为优化工具,通过对汽车整体式转向梯形进行合理设计,尽可能地保证汽车在转向过程中全部车轮均绕同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使在不同圆周上运动的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越野汽车差速器同步锁止机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控制门限;利用所建立的三轴汽车转向行驶运动模型,在理论上确定了越野汽车差速器同步锁止机构自动控制系统的响应界限;通过对同步锁止机构牙嵌式离合强度和接合特性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牙嵌式离合器允许的最高转速差,从而确定了动作限值的上限。  相似文献   

10.
正双联驱动桥重型车在行驶中,由于轮胎气压或满载轮荷不同会造成轮胎动力半径不同,如果两驱动桥1∶1刚性机械传动,便会产生运动干涉造成较大的寄生功率,并使轮胎严重磨损,因此在2个驱动轴中间安装桥间差速器,有利于转向并消除运动干涉。桥间差速器差速不差扭,两驱动桥的驱动扭矩不相等时转速不同。桥间差速器通常装配有机械闭锁装置,当闭锁后则桥间差速器不起作用,两驱动桥1∶1刚性机械传动,主要是提高工程车辆在泥泞路面上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汽车驱动轮产生的牵引力受到地面附着性能的影响,并且与车重的大小成正比。为了改善汽车的操纵性能,特别是为了提高车辆在低摩擦系数路面行驶时的动力性和稳定性,许多汽车采用了四轮驱动(4WD)系统。四轮驱动系统能够把发动机的动力有效地分配在4个车轮上,配合托森(Torsen)机械式等中央差速器,确1%4个轮胎都能有效抓地,使车辆具有优良的越野性能,并且在高速行驶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安静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的汽车结构中,驱动桥包括主传动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部件。主传动器的作用是增大扭矩和改变传递扭矩的方向;差速器是使驱动车轮在转弯或不平道路上行驶时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半轴是使扭矩从差速器传递到车轮;驱动桥壳(指整体式桥)是将汽车的重量传给车轮,并将作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到悬架及车架,同时驱动桥壳又是主传动器、差速器和半轴的外壳。因此驱动桥的设计其主要任务在于:正确的确定上述部件的结构型式、组成一个整体。驱动桥的结构型式,主要特点应用范围见表51。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转弯驾驶是汽车驾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行驶中经常要遇到各种弯道和障碍而需要改变行驶方向,汽车转弯行驶,要靠转动方向盘改变前轮的方向,靠差速器的作用改变左、右驱动轮的转速来实现转弯.  相似文献   

14.
差速器提供了自由的转速差满足车辆的行驶需要,然而却在特殊路况下导致了车轮空转车辆停滞。差速锁介入消除了转速差,解决了这一特殊情况的同时却带来了其他问题。差速器不限制的转速差超出使用要求,差速锁直接砍掉全部转速差。差速器与差速锁,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的二者,汽车总是在二者之间艰难的取舍。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差速锁,只需差速器保留正常行驶所需要的转速比的即可,我们将之命名为:半开放式差速器。基于机械控制式的、结构简单的、功能可开可关的半开放式差速器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并试验成功,也取得了相关发明专利,故在本文中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蜗轮杆正、逆向传动的摩擦理论,论述了托森差速器高摩擦、低效率的特性。使其在差速工况条件下,提高了左、右驱动车轮的转矩比,从而改善了汽车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HEV动力耦合器的ADAMS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耦合器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部件,对动力耦合器进行相关控制就可以实现混合动力车辆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运用ADAMS仿真软件,对一新型动力耦合器(即汽车上常用差速器的反用)各项功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动力耦合器可以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并得出了相关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式。最后,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无同步器变速器变速器作为传动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输入轴将发动机输出的转矩,通过变速器齿轮组速比的变化,以适应汽车变化的行驶条件和配合发动机工作,使车辆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变速器是通过滑动齿轮套进行换挡的。在换挡过程中,必须使新挡位中待啮合的一对齿轮转速相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使用中,常常可以发现“机械蚀胎”的现象。其磨损的主要特征是:胎面前高后低呈锯齿形,单边磨损和金属擦伤、划痕。“机械蚀胎”使汽车行驶里程降低、寿命缩短,造成提前翻修,甚至报废。 一、产生“机械蚀胎”的原因 (1)汽车两轴上左右轮胎距离不等。其左右两车轮距离相差大于5mm以上时,汽车不能保持直线行驶,轮胎在地面不是纯滚动,而产生滑转(被拖曳着走),引起轮胎偏磨擦伤。  相似文献   

19.
在常四轮驱动系统中,中心差速器对于吸收前后轴转速差是不可缺少的。本来中心差速器与两轮驱动系统的差速器基本相同,但由于马自达(MAZDA)公司在日本首先在“家族”(Familia)型汽车上采用四轮驱动系统,有必要将其结构和性能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上广泛采用活塞式内燃发动机,其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在传动系统中设置变速器。变速器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输入轴利用变速器齿轮组传动比的变化控制发动机输出的转矩和转速,以适应汽车变化的行驶条件和配合发动机工作,使车辆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