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转向手力沉重的问题.通过原地转向手力矩测试,得到全行程沉重、末端沉重及波动沉重3种问题车型原地转向手力矩曲线.根据曲线走向,判定手力沉重的要因,从而实施验证方案解决转向沉重的问题.整改后的转向手力矩一般为4N·m,属于轻便型手感,满足一般用户驾驶需求.整改方案为液压转向系统手力沉重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同时也为新车型开发提供了转向系统手力矩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中间位置转向感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向感觉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转向盘中间位置的转向主观感受是汽车转向感觉研究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驾驶员对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的判断,研究通过整车中间位置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介绍了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了中间位置转向灵敏程度,转向手力特性,以及中间位置行驶时的汽车响应特性等三方面的客观评价指标.应用这些指标参数,可以系统全面的评定EPS中间位置转向感觉,指导EPS与整车的匹配开发,以获得更适宜的中间位置转向感觉.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动轮汽车前轮独立驱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电动轮汽车的新型助力转向方式--差动助力转向.首先讨论其基本原理及结构并应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整车和转向系模型,接着给出了旨在减小参考转向手力与实际转向手力差值的左右转向轮的驱动转矩分配的控制策略,以及转向轮辅助回正控制算法.最后进行离线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前轮独立驱动的电动车,所提出的差动助力转向系统既满足了转向轻便和驾驶路感良好的基本要求,又改善了转向轮回正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Matlab编程,在满足理想关系式且外轮转角小于内轮转角的前提下,求出内外轮转角、主销偏移距、最小转弯半径,算出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转向器的传动比、原地转向阻力、作用在转向节上的阻力。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在主要考虑汽车转向轻便性与转向灵敏性的大条件下,同时兼顾转弯机动性的情况,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转向器的传动比、最小转弯半径的权重按0.45、0.45、0.1的比例选取,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确定齿轮齿条转向器角传动比、最小转弯半径、主销偏移距、外轮转角、内轮转角、转向盘最大转动圈数、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为齿轮齿条转向器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利娜 《天津汽车》2010,(12):41-45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EPS)可以在低速时减轻转向力,以提高转向系统的操纵稳定性;在高速时则可适当加重转向力,以提高操纵稳定性.文章介绍了EPS及其主要形式和布置方式,在分析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转向特性对汽车操纵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具体EPS实例,介绍了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4种控制形式,为动力转向系统软件开发及实物研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转向助力油泵是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的动力泵,也可以说是动力转向系统的心脏.对于大型载重汽车来说,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尤为重要.转向助力油泵出现了故障,不仅增大了汽车转向的阻力,严重时会诱发转向系统的其它故障,影响汽车的转向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1动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 为使操纵轻便,行驶安全,重型载货汽车多采用动力转向.它是以发动机动力驱动油泵,借助液力,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来增大驾驶员操纵前轮转向的力量,使之操纵轻便、灵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整体工动力转向系汽车在行驶中若出现转向沉重、转向不灵、行驶跑偏或前轮摆头并振动等故障时,可将量程大于13MPa的压力表和-开头阀装在转向油泵至动力转向器的管路中,以帮助检查和判定故障原因.现以斯太尔91系列汽车为例,介绍其检查与判定故障原因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汽车动力转向装置是汽车结构中很重要的装置,它是借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作为转向能源的装置。动力转向装置与机械转向装置相比,操作相当省力,路感较好。动力转向装置若使用不当,对车辆会有危害:车辆在静止不动时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向盘,会增大轮胎附着力,使轮胎端面磨损增加,也会增加转向连接件的磨损;车辆转弯、倒车、公路调头时将转向盘向左或向右转至极限位置长时间不回,若动力转向器齿条活塞的两端未装调行程限制阀,就会使液压油压力增大,液压油油温升高,转向效率降低,转向装置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增加,严重时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汽车的转向系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转向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转向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转向机构中,即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装转向液压式助力装置.汽车转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件磨损或损坏,转向性能会下降,即产生故障,而产生故障的部位主要有机械连接部分和液压部分两个方面.转向系统的机械连接部分的故障如转向系传动链过紧或卡滞、横拉杆球头部位松旷、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磨损、车轮轮毂轴承间隙过大等比较容易排除,关键是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的液压油路中连接着转向泵、动力转向器、转向油罐和油管等,致使液压油路部分的故障不易诊断.检测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最简捷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一台动力转向系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随着车辆载重的增加以及人们对车辆操纵性能的提高,简单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能够减轻驾驶员操作负荷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并于 20世纪 30年代应用在重型车辆上。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借助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油泵、空气压缩机和发电机等,以液力、气力或电力增大驾驶员操纵前轮转向的力量,使驾驶员可以轻便灵活地操纵汽车转向,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驶安全性。2 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由于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液压泵一直随发动机同时运转,增大了燃油消耗,为了克服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燃油…  相似文献   

12.
转向系统是汽车是重要组成部分,动力转向系统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轻便等特点被许多车型所选用,从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看,动力转向是现代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我国支力转向技术首先应用于重型载货车和大型客车,随后才应用在中型载货车,中小型客货及中高档桥车上,据粗略统计,2000年我国采用国产动力转向的汽车有几十万辆,动力转向的汽车保有量在200万辆以上,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侧重于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一旦对其维护不当,首先引起转向油泵不能可靠地为系统提供动力,甚至丧失功能,从而影响了整车的正常使用,随着使用支力转向系统车辆的增加,其正确使用与维修就越来越有必要成为汽车制造,使用和维修单位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整体式动力转向作为一种逐渐发展成熟的动力转向型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中型载货汽车随着发展的要求,对转向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LH143中型载货汽车为例,对整体式动力转向在中型载货汽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动力转向系统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操纵的轻便性和行驶的稳定性.当转向系统出现故障时,汽车将失去控制,甚至发生事故.下面对重型汽车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中经常发生的主要故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为使汽车操纵轻便及行驶安全,现代汽车尤其大型载货或载客汽车多采用转向助力器。动力转向器由机械转向器加上液压助力器组成;它以发动机动力驱动油泵,借助液力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来增大驾驶员操纵前轮转向的力量,使之操纵轻便灵敏且安全可靠。将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正确、及时的维护,是减少故障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保证,因此应引起驾修人员的重视。2动力转向系统的养护事项与要点1)动力转向系统养护事项。行驶中随时注意  相似文献   

16.
《商用汽车》2001,(3):45-46
为使汽车操纵轻便及行驶安全,载重汽车尤其大型载货或载客汽车多采用转向助力器(其工作原理见图).动力转向器由机械转向器加上液压助力器组成;它以发动机动力驱动油泵,借助液力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来增大驾驶员操纵前轮转向的力量,使之操纵轻便灵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2.动力转向装置噪声现象:汽车行驶中动力转向装置发出噪声,转向操作比较费力。原因:动力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松弛;动力转向油泵轴承损坏;油泵配油盘、转子磨损或进入异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前轴载荷较大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产品的需要,对大齿条力冗余R-EPS转向系统进行开发,全新设计了齿条、滚珠丝杠及皮带传动等机构,制定了R-EPS电控系统冗余方案,设计了电控系统失效时的容错机制,通过转向手力调校和匹配,转向手力和转向跟随性均满足车辆使用需求,产品经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验证了产品性能优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正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四大系统之一,也属汽车安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而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动力转向系统则是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带动液压泵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的。随着汽车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中高档轿车  相似文献   

20.
电动转向系统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的转向,通过汽车转向系统来完成。依据提供转向能源的不同,汽车转向系统可以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以驾驶员的体力为转向能源,系统的所有传力部件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