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金融IC卡在广州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应用,利用联机交易中卡片脱机认证过程与后台联机分异步完成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脱机数据认证(offline data authentication,ODA)交易方案。在既有清分系统上建立金融IC卡交易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处理;金融IC卡等金融产品通过地铁专用网络把交易记录传送至清分中心,再由清分中心传送至金融IC卡交易管理平台,以处理相应的金融IC卡等金融产品的交易数据,最后根据相关接口和通信协议通过银联专用网络组织报文实现金融IC卡等相关金融产品的扣款交易。目前,广州地铁已在全线网开通受理金融IC卡,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只要持具有银联"闪付"标识的信用卡即可刷卡过闸,进一步提升支付和出行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使用二维码作为支付凭证(刷二维码过闸),不仅能增加乘客支付的便利性和改善乘坐体验,又能减少因使用实体车票而带来的运营成本。传统的二维码联机交易模式,技术简单但依赖于网络,不适用于孤岛运行且需满足大客流快速过闸通行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为实现脱机二维码过闸,从标准制定、系统架构设计、读写设备研制、仿真系统测试等方面入手,通过制订二维码标准、设计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交易流程、完善原有售检索系统架构及研制多合一兼容读写器,解决在脱机交易模式下二维码消费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风险性等问题,从而实现脱机二维码过闸在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轨道交通未来将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网络结构。强化不同系统制式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网络运营组织灵活性、发挥网络整体效率,是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介绍了多模式网络结构采用的共线共轨、分线运行、跨线运行、接线运行等4种运营模式。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分析不同运营模式的特点,寻求适合上海轨道交通发展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成都至蒲江铁路作为一条市域轨道交通,是成都市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成蒲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重点研究列车开行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首先,在原始客流数据基础上,进行了客流特征分析;其次结合成蒲铁路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该线运输组织模式和动车组运用方案;最后,以满足旅客旅行需求和提高客运公...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浪潮下多元化移动支付技术层出不穷,ODA技术作为银联在城市轨道交通过闸支付应用场景中推出的重要技术,应用日趋广泛。兰州市轨道交通ODA过闸技术应用以来,在过闸乘车方式中一直稳定占据较大比重,为持信用卡乘客提供了很大便利,但通过一定时间的乘客体验,扣款不成功和单边扣费问题对企业和乘客都存在一定影响。在对终端网络实时传输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异步预授权+ODA”模式能有效降低单边账和扣款失败问题,提高银联IC卡在城市轨道交通支付过闸时便利度和改善乘客体验。  相似文献   

6.
接触网作为电力机车的动力传输通道,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各铁路局相继建立了接触网故障数据库,从大量故障数据中寻找有用信息并指导运维.本文基于Apriori算法框架,将频繁模式挖掘技术应用到接触网故障数据的分析中;结合维修周期故障分类模型,将逐条记录的故障数据转换为适合挖掘的数据形式,并应用布尔映射矩阵通过单次扫描数据库实现挖掘算法;针对挖掘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大量关联规则,提出用熵权法对关联规则常用的多个参数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得到了用量化指标对关联规则进行推荐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游建 《铁道运营技术》2003,9(4):28-30,33
文章介绍了铁通公司宽带多业务数据骨干(ATM)网的分区组成与网络拓扑结构,阐述了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类业务,并针对铁通公司的市场运营上业务推广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要重点切入的帧中继、视讯、ATM VPN等业务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8.
铁路货车故障模式危害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铁路货车故障模式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综合考虑铁路货车各种故障模式发生的概率、故障严酷度以及故障检测和维修的难易程度,提出基于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实现在故障数据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对货车各种故障模式的危害性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判方法中利用模糊数学法解决故障模式影响因素较多且具有模糊性的危害度计算,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影响因素的权重.应用实例分析说明,综合评判方法不仅能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处理,得出合理的分析结果,而且能够根据得出的危害度优先排序找出影响铁路货车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为改进产品结构设计和提高其可靠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ZPW-2000A轨道电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现场返修数据,对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常见故障模式进行分类统计,使用"竞争失效模式"的方法对其分别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并选取二参数威布尔分布作为可靠性模型,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目前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维修模式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的原因,然后根据现在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提出建立红外线"大维修"体系,进行设备分层维修的设想,同时对"大维修"体系应急网络建设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Nested-Logit模型在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交通衔接方式的选择不仅与衔接方式的服务水平有关,且与出行者个人属性密切相关,本质上属于一种出行者的选择行为。通过对衔接方式选择的行为数据分析,得出:利用轨道交通出行的人群,年龄在20~30岁之间、年收入5万元以下,大部分无私家车(占85%以上),平日以工作目的为主,假日以购物娱乐为主,衔接方式主要为步行,其次为道路公交;总衔接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主要集中在0.19~0.64之间。在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的基础上选择衔接方式的行为,建立了2层的Nested-Logit模型,不仅可用于轨道交通衔接客流的预测,而且可应用于交通政策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2.
欧盟铁路采取"网运分离"模式,法国铁路路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为铁路运营公司提供特定时段与区间的路网资产使用权。资产使用费由基本服务费和特别服务费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基本服务费是指线路使用费。区分公益性和商业性运输的业务,包括具有预约线路使用权性质的接入费(针对公益性运输)和预订费(针对商业性运输),以及与列车实际开行相关的运行费三大部分。既体现了铁路运输的计划性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应对实际运行情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背景,对我国铁路物资企业建立"拉式"的物资供应为营销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适当的操作见解.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快速发展,网络规模日益扩大,对运营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列车驾驶模式的建立及转换操作与运营效率和运营水平直接相关。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既有14条运营线路信号系统列车驾驶模式的调研,对信号系统列车驾驶模式的建立及转换、转换设备设置以及相关信息显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标准化建议,为今后规范和统一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模式及转换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非理想因素,针对TD和FD二种制式的数字移动无线电系统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两者在不同方面各具有优势,也存在其固有问题。因此,实际应用中,应该进一步分析需求和应用场景,合理的选择相适应系统制式。  相似文献   

16.
地铁防水工程中传统的第1、2代防水为"雨衣式防水"方式,经实践检验,效果比较一般。而当前流行的第3代新型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复合防水为满粘概念,属"皮肤式防水",理念先进、效果良好。文章通过总结南京地铁1、2号线、1号线南延线的防水经验,对当前地铁地下车站防水设计理念提出笔者的观点,希望对今后地铁防水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架空接触网供电和接触轨供电是地铁线路常见的两种供电方式。运用CDEGS软件建立了接触网线路和接触轨线路模型,仿真分析两种方式下雷击位置及高架桥高度对耐雷击水平的影响,以及接触轨供电方式下避雷带架设高度对耐雷击水平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供电方式下的耐雷击水平差异并解释了原因。结果表明,两种供电方式下,雷击点距接地点越远,耐雷击水平越低;高架桥越高,耐雷水平越低。接触轨供电方式下,避雷带越高,耐雷击水平越高。接触轨供电方式下的耐雷击水平较接触网供电方式高得多。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有轨电车项目的路权模式特点,对传统有轨电车信号系统、CBTC信号系统、点式ATC信号系统,以及新型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信号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铁路电力系统常规结构和铁路通信系统采用的通信方式,铁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通信系统发展密不可分,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发展。文章对铁路电力自动化系统早期采用过的典型组网方式及结构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新建铁路中普遍应用的新型组网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铁路电力自动化系统及通信系统的发展给予深切的期待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一次制动模式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减速度法,考虑实际应用情况,根据在额定减速度和变减速度2种制动模式下的不同初速度,计算对应的制动总距离;通过Matlab编程仿真关于速度一距离的模式曲线;最后,验证了在几种车型上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