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2.
受限空间条件下开展水下疏浚施工对其设备和工艺的要求高,对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与成本影响大。以某码头工程为例,优化码头总体施工组织,采用先沉桩后疏浚工艺,利用小型挖机、改造绞吸船及水下智能清淤装备多项组合施工,系统解决受限空间水下疏浚问题,节省了项目工期。基于断面法、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提出高桩码头桩间土疏浚施工质量保障措施,快速评估桩间土疏浚与抛泥状态。结果表明:1)疏浚量快速评估方法可有效应对受限空间内超挖、欠挖问题;2)将抛泥点设置为海侧距离码头前沿35 m时,可减小码头区域泥沙回淤影响。  相似文献   

3.
覃干景 《船舶工程》2019,41(S1):33-37
针对水库环保疏浚挖深大、挖深变化大、船舶到达困难等技术难点,研发一种新型的环保疏浚船。该船的研发采用功能模块化、精巧化的设计理念,创新的浮箱连接组合装置,结合运用有限元直接计算手段,突破了现有拼装疏浚船的浮箱组合型式,既保证了船舶结构强度,又能以最小船舶尺度满足大挖深的需要,同时使船舶能够方便地装卸和通过陆路运输到达施工区域。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口二期吹泥上滩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开展了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涉及疏浚土用于吹填造陆的吹泥上滩工艺、疏浚土专用吹输泥设备及机具、疏浚施工工艺、疏浚泥沙运动监测、水沙分离等关键技术问题总体上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为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大面积浅水区施工的问题,基于船舶的施工特性及项目工况条件,探讨在水深不满足船舶设计最小吃水的环境中,利用抽舱旁通与打开前泥门装舱的方法结合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形成的浅水区疏浚工艺进行疏浚作业的可行性。依托非洲东部某港池疏浚工程项目实践,说明浅水区疏浚工艺可以优化船舶吃水,提高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大面积浅水条件下的疏浚能力。  相似文献   

6.
内河航道疏浚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是控制好边坡、挖深、挖宽,本文就施工过程中边坡的开挖、挖深和挖宽的控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疏浚作业实时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吊抓式和铲挖式海底疏浚作业存在的深度控制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利用实时动态相位差分GPS同四波束测深仪相结合进行海底疏浚作业实时监控的技术方案。对定位精度、海底声学覆盖、自动验潮及海底波束变形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方案对提高海底疏浚作业施工效率及质量具有较大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射流疏浚是利用一定水压的射流装置对一些特殊作业区进行疏浚,具有节能、高效、经济的特点。对射流疏浚施工效果的检测技术比较复杂,结合“新海鲸”轮疏浚船在长江口深水航道进行射流疏浚施工的实例,对射流疏浚施工测量方法、检测工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可为同类项目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分布交互仿真、虚拟现实仿真、面向对象仿真以及智能仿真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仿真技术在疏浚工程中的应用。由于仿真技术具有良好的操控性、无破坏性、可重复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一些系列优点,疏浚仿真器在挖泥船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和挖泥船施工工艺优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仿真技术在疏浚中的应用给疏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疏浚土正逐渐成为长江口滩涂造地泥沙资源供给的有效补充。长兴潜堤后方滩涂圈围工程紧邻长江口12.5 m深 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区位优势显著。在调查掌握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产量、分布、土质及稳定性 的基础上,针对圈围工程特点,比选适合的疏浚吹填工艺,并提出可行的吹泥上滩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南港圆圆沙段航 道疏浚土产量丰富稳定、运距短且土质条件较好,可满足圈围工程吹填用砂的要求。各类疏浚吹填工艺中,艏吹和耙吸装 驳工艺的技术适用性较好,现阶段可采用技术成熟的艏吹方案进行疏浚吹填,而耙吸装驳方案可作为备选,待2013年底正 式投入运营时可应用于圈围工程。研究成果为圈围工程吹填开辟了砂源,实现了航道疏浚与圈围造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陈龙宝 《江苏船舶》2000,17(4):8-10
XXQ - 40旋切冲吸式水下清淤机是江苏省水利厅实施的水利科技项目。南通市清淤疏浚机械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研制任务 ,经过一年半的攻关 ,研制成功XXQ - 40旋切冲吸式水下清淤机产品。该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措施如输泥浓度、排距、挖深、挖宽、经济性、适应性、可靠性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疏浚工程施工工艺研究流程的分析,重点介绍信息化技术在疏浚工程施工工艺研究中的应用。结合新型航程疏浚工艺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阐述以信息集约化管理平台为载体,在多职能域集成应用模式下实现疏浚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龚琦 《船舶》2014,(2):89-93
从疏浚工程船舶设计人员的角度,通过对实船设计实例的描述,介绍了既能满足沿海深挖疏浚作业又能兼顾内河极浅挖疏浚作业的具有首冲功能的耙吸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该船具备新型特殊功能,能更广泛应用于疏浚施工区域。  相似文献   

14.
自五十年代以来,微处理机和液压传动技术的问世和应用,以及对冲淤特性和水流,泥沙输移特性的深入了解,促进了疏浚设备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方面有: 1.疏浚船的型式和功能; 2.疏浚作业自动化和疏浚数据处理自动化; 3.优化疏浚; 4.疏浚土处理技术; 5.疏浚土的再循环和利用。本文介绍了国外技术发展水平与我国现状,并建议,在2000年前应重点开展12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疏浚行业的高速发展,疏浚船舶呈现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各种疏浚施工工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面对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对于疏浚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及经济性影响巨大。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各种疏浚施工工艺的优缺点,从其适用性和经济性出发,进行了合理的疏浚工艺组合,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东征  毛亚辉 《水运工程》2020,(S1):128-132
我国疏浚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疏浚作业已延伸到生态环保领域。但是因为缺乏环保疏浚类规范标准,在设计阶段对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时,大多引用当前的普通疏浚类规范和经验,与环保疏浚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确认直接影响项目的审计和支付,将对项目实施单位利益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多个环保疏浚工程案例,结合滇池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实际情况,根据环保疏浚工艺及特点,探讨适用于环保疏浚项目的工程计量方法,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岳文飞 《水运工程》2023,(S2):81-85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入库航道处淤积越来越严重,为提高灌溉供水能力、满足水质需要、增强纳洪防洪能力,需及时对入库航道进行清淤。由于入库航道清淤疏浚土不像河、海区域那样进行水运抛卸,需要转运上岸处理,因此疏浚土处理工艺繁杂、成本较大,且普遍存在堆存区有限、环境污染而无法满足工程清淤要求情况,影响航道清淤的正常推进。本文针对入库航道清淤疏浚土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结合疏浚土资源利用技术、优化清淤工艺达到正常推进清淤施工的目的,该工艺既可推进入库航道清淤的正常实施,又可满足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因此,在入库航道清淤工程中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控制投资,需根据项目施工条件合理选择疏浚船型。以绞吸挖泥船为基础,依据现行疏浚定额,分析疏浚价格组成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不同疏浚船型在不同吹距时的价格曲线得到单价的变化趋势,找出吹距相同时的经济船型;总结得出大中型绞吸挖泥船的经济适用的疏浚工程量范围。结果表明,当吹距相同时,采用大型绞吸挖泥船成本优势明显,更适合远距离吹填;当疏浚工程量较小时,中小型绞吸船疏浚成本优势明显;当工程量大于200万m3时,大型船舶具有成本优势;当运(吹)距超过14 km时,选用抓斗挖泥船比耙吸挖泥船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19.
绞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仿真训练器以国产“1750m^3/h绞吸式挖泥船”为仿真母型船,设计,制造出与母型船架驶室内相似的操纵盘台,并采用多种先进的建模技术,建立起系统工作模型,使其能模拟实船的运行工况,有助于受训练者疏浚作业的原理及作业方法,学会对疏浚施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使疏浚作业仿真训练器更有利于培训疏浚专业学生和挖泥船船员掌握先进疏浚方法,达到高效作业目的。根据1750m3/h绞吸式挖泥船吸口处泥浆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计算泥浆比重及体积浓度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采用即时交互方式,按疏浚作业优化操作步骤开发出指导性强的疏浚作业优化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