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A—B公司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其网络的特点,对A—B公司几种PLC网络进行了比较,以及A—B公司PLC网络在山上涂装车间的应用,详细介绍了DH+网络和DeviceNet网络以及远程I/O网络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禄成 《长安科技》2003,9(1):15-18
本论文以发展的眼光深刻领会网络经营战略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巨大优势,阐明了现代企业如何运用网络经营与防范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为生产经营管理者加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章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介绍了提高网络安全性的主要策略和措施,结合一个网络建设的实例,具体介绍了在政府信息网络安全设计中的技术方案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港口和厂矿企业中,大量的设备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CL)进行控制,而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商务大多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又多依靠串行通信但要实现可靠的串行通信,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实际出发,对串行通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丁以中 《汽车运输研究》1996,15(3):58-65,71
本文阐述了路径优先次序的概念,提出了简单随机网络的一般随机网络中最优路径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就主程序与虚拟场景间的通信技术,Web数据库的访问技术,客户端文件的上传等3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已达290万km,基本形成了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网络。其中,县道有48万km,乡道有95万km,村道有147万km。全国99.69/6的乡镇、959/6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  相似文献   

8.
BEEP在P2P协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兴网络模型P2P,叙述了BEEP协议框架及其在P2P协议设计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实现P2P的安全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交网络均衡配流模型及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城市交通网络均衡配流原理,探讨城市公交网络的Wardrop均衡原则,提出一种更为简单的公交网络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公交网络的均衡配流模型和算法。  相似文献   

10.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已经推广应用的新一代计算机对等网络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线控制系统,并将该网络控制系统与原有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网络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的齿轮齿数仅有5~8个齿,按标准齿轮或简单变位齿轮的几何计算方法设计齿轮和齿争,无法使其重合度达到1.0.文章介绍了运用虚拟齿轮及当量齿轮的方法计算重合度,并通过大量计算得到参数选择表,方便设计师的查阅使用。阐述了齿轮齿顶圆齿厚计算方法、齿条齿根圆角及齿务齿根过渡曲线干涉验算方法。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变位系数、齿顶高及齿根高,可以确保齿轮和齿顶圆齿厚达到0.3—0.5个模数,重合度达到1.0。并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2.
交通拥堵收费是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假设使用小汽车到达拥挤收费区域边界的出行者可通过2种方式到达拥挤收费中心区:小汽车直达及停车换乘公共交通(P&R)。对于出行者甲(对小汽车出行需求偏刚性)、乙(对小汽车出行需求偏弹性),采用进化博弈的方法,建立效益矩阵,分析在不同政府定价条件下两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政府交通拥堵收费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定价区间会使得出行方式向不同的稳定状态演变。分析各种定价区间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型的城市道路积水应急排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城市积水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应急排水措施制定方法,为有效准确地制定城市积水应急预案提供了基础。该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城市雨水系统模型、选定降雨进行积水预测分析、确定积水排除出路、分析积水排除设施和评估积水排除效果。最后,以奥运中心区为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交叉口高架桥设计,在保持桥梁线型指标达标情况下,减少拆除,节约了投资,合理布置桥梁匝道的衔接,合理选择桥梁跨径。由于尽量拓展桥下交通行驶视距,从而提高安全行驶条件;合理设置桥下人行过街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武和全  张家飞  胡林 《汽车工程》2021,(2):226-231,304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提出用一种旋转速度曲线把座椅旋转至指定角度,研究此旋转速度下的乘员生物力学响应.首先,根据所建立的碰撞模型与假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次,改变座椅旋转方向和速度研究乘员旋转至指定位置乘员的生物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在200 ms内采用等腰梯形旋转速度曲线旋转至±45°和±90°不会引起乘员额...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设计了一种面向共享汽车的智能化调节座椅系统,该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输入用户体型特征信息,系统上传个人信息至云端并进行智能化数据计算,模拟出一个用户舒适的驾驶环境,使用该数据调动相应电机工作调整座椅等位置,用户也可根据自身的驾驶习惯,调整至最舒适、最安全的驾驶环境。驾驶结束时,车辆ECU记录此时座椅、后视镜和方向盘的位置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存入该用户的资料库,下次使用时直接调用数据并调节车辆。该系统的使用将有助于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户的出行更便捷环保。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动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拓宽瓶颈路段、改善主要交叉口、修建地下车行系统分担地面交通流、科学组织单向交通等综合改造措施,增大路网通行能力,均衡交通量分布。通过对静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有限度地增加停车位,借项目开发建设和人防工程改造的机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建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繁华市区外围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停车场,倡导公交出行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诱导设施以及对停车收费进行差别化管理等措施,达到综合改善车行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曾宪明 《路基工程》2013,(6):165-169
山西中南部重载铁路与京沪高铁在山东泰安交叉,由于重载铁路设计轴重达30 t,动应力影响深度大,采用何种路基结构型式,避免外荷对高铁桥墩的影响,成为控制线路安全通过高铁的关键。同时,该处线路北临大汶河,采用何种防水路基结构,以满足大汶河百年洪水位防洪要求,也是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路堤式U型槽路基结构型式,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神经网络的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继富  侯朝桢  顾亮  陈兵 《汽车工程》2003,25(6):586-590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模糊控制主要用来对付系统的非线性;神经网络根据振动响应的方差递推结果来辨识车体的振动情况实时调节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使模糊控制器对路面的变化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在半主动悬挂1/4车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Traditional or standard work schedules refer to the requirement that workers must be at work the same days and during the same hours each day. This requirement constrains work-related trip arrivals, and generates morning and afternoon peak hours du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work days and/or work hours. Alternative work schedules seek to reschedule work activities away from this traditional requirement. The aim is to flatten the peak hours by spreading the demand (i.e., assigning it to the shoulders of the peak hour), lowering the peak demand. This not only would reduce societal costs but also can help to minimize the physical requirements. In this article, a two-stage optimiz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staggered work hours under incentive policies. In the first stage, a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firm’s assignment of workers to different work starting times. This is the input of a non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that captures the behavior of the users of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who are seeking to overcome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working schedules (arrival times). Two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show how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a) quantify the effects and response of the firm to external incentives and (b) evaluate what type of arrangements in starting times are to be made in order to achieve a social optim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