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波  蔡英 《路基工程》1997,(6):14-19
本文运用波动理论的反射、折射原理、探讨了土工合成材料在高速铁路路基中的隔振减振效应。分析表明,土工合成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大的阻尼而且有良好的隔振、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SUV冷启动异响问题,对传动轴中间支承隔振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间支承隔振原理,得出异响问题为低温时支承刚度增大、隔振性能变差导致。文章通过中间支承增加橡胶隔振垫、改变支承橡胶衬套材料两方面提高支承隔振效果,改善异响问题。验证结果表明,改变支承橡胶衬套材料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材料在隔振领域广泛应用,为了设计出满足刚度要求的聚氨酯隔振件,文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分析,首先对聚氨酯材料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然后利用实验数据对常见的经典超弹性本构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相应的本构模型参数,并选择Mooney-Rivlin模型作为聚氨酯的本构模型;再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聚氨酯隔振件的刚度,通过改变其结构尺寸,使其满足设计刚度要求;最后试验测试隔振件的刚度,有限元仿真结果与产品试验结果误差为6.25%,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CA7221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液力悬置的隔振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并与橡胶悬置的隔振和降噪地对比研究,同时,还测试了副车架与隔振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液力悬置较传统橡胶悬置隔效果明显,应用橡胶悬置和副车架两级减振也有很奏效,应用液力悬置使整车舒适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支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发动机支承的设计主要从乘坐舒适性考虑,一般采用橡胶支承,设计时应注意尽可能装置非耦合支承,应使隔振支承在各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降到1/根号2以下,应把惯性主轴和转动扭矩合而为一;在确认了复原系数的前提下,给出了隔振支承的运动方程式;隔振橡胶支承的形状应保证在设定的三个方向上有某一定自由度的弹簧常数;支承应设置一定倾角;橡胶支承的材料通常使用天然橡胶,SBR系橡胶,发动机支承多采用方型和圆型支承,如套筒型支承并部分使用非等壁厚型或封液式支承等;其追求的目标,以高频区的低衰减性并在较宽范围内具有稳定地衰减性。  相似文献   

6.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和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我国在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方面进行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并结合国内工程实际评价了该种桥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张耀庆 《国外汽车》1992,(2):47-50,71
内装式隔振系统是一种需特殊加工工艺,不改变柴油要的质量一外形参数的柴油机隔振新装置;内装式隔振系统有片状组合式隔振器十支承,螺旋状钢丝隔振器+支承及环状橡胶-金属制隔振品+支承三种类型;三种隔振器在柴油机和加载装置的试验台上进行了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状钢丝隔振器在抗共振和脉冲激振方面有明显的优点;片状组合式隔振器可降低被隔振装置的振动噪声;环状橡胶-金属隔振器在整个频谱范围内有较好效果;对设计柴油机隔振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新  林逸 《汽车工程》1999,21(3):151-157
本文建立了一种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进行了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模拟计算,并得到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证实,对液压悬置和橡胶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具有优良的隔振特性,此外还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胜义 《公路》2004,(10):123-126
简要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材料特性和在新建桥梁结构及危旧桥补强加固等工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种材料在今后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蠕墨铸铁刹车鼓耐磨性和冷热疲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蠕墨铸铁的作用,对该种铸铁进行了耐磨性和冷热疲劳国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蠕墨铸铁是大吨位载货车较理想的刹车鼓材料。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靠度分析的桥梁耐久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可靠度分析方法,以桥梁结构服役状态下材料性能的劣化为出发点,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进行了分析。Monte Carlo模拟方法的运用,将桥梁的实际检查结果与结构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高次(五十万次)模拟,数据分布表现出了很好的规律性和重复性一在建立材料性能劣化模型的情况下,该种方法可以作为桥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为桥梁养护、管理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段金明  周敬宣  李恒  丁亚超 《公路》2006,(1):114-117
利用废旧轮胎与水泥混凝土加压穿孔板两种主体材料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吸声屏障,并从实验和理论上证实了该种声屏障在中、低频段吸声良好,平均吸声系数可达0.62,适合于公路交通噪声降噪需要。最后,对该种声屏障的安装结构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隔振仿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商用车驾驶室悬置隔振系统的平顺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的现代虚拟样机技术进行驾驶室悬置隔振系统设计和计算分析方法,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整车系统的参数化振动模型,结合实际参数对典型货车进行了随机振动分析,以驾驶室座椅处加速度均方根值为评价对象对原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和底盘主悬架系统进行了参数匹配和改进设计,解决了原车隔振效果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柔性基础的多层隔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多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和求解方法,通过隔振系统运动分析、考虑弹性特性的基础运动分析和多层隔振系统的综合求解技术,得到了一条多层隔振系统动力学求解的技术途径。针对某型重载车辆,在考虑车体弹性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优化得到的两层隔振装置物理特性参量,对该车动力舱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响应求解。分析结果表明,该双层隔振系统起到了良好的隔振效果,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型高强复合材料钢纤维混凝土在桥面补强中应用。解决了因桥面预制空心顶板厚度不足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采用该种材料补强,不但减少了经济损失,而且很好地保证了桥面的使用要求及寿命。  相似文献   

16.
陈卫强 《客车技术》2000,(4):18-23,35
结合SY6690车身悬置系统的开发,介绍了车身悬置系统的隔振降噪原理及SY6690车身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测试分析,得出了SY6690车身悬系统的隔振降噪效果,指明了车身悬置系统在中巴车减振降噪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方法,论文以某重卡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将柔性车架和刚性车架整车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分别为8.9%和25.1%,表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能够用于动力总成隔振率的计算。为了简化分析过程,论文研究了基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的3种简化方法,结果表明简化模型隔振率与试验结果相差最大为12.3%,与简化前相比隔振率相差最大为5.34%,因此,在车辆设计初期,没有实车及详细整车参数的条件下,利用简化后的模型可用于隔振率的仿真计算。该研究为动力总成隔振率计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域计权形式二次型性能指标函数,研究了救护车担架-卧位人体系统振动的最优主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被动隔振系统相比,担架主动隔振系统能旬有效地降低担架-卧位人体系统垂直振动和纵向角振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在性能指标中采用与频率相关的计权矩阵,可进一步降低系统在相应频带的振动。本文为改善救护车卧姿伤病员的运送平顺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和采用该种材料所生产的汽车部件的生产工艺。结合当前汽车行业中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应用与研发案例,对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针对其在材料、工艺和仿真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橡胶隔振器多激励输入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偏相干原理的橡胶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计算方法。在计算模型中,通过去除干扰激励的影响,得到所研究激励传递到被动端的响应,从而计算得到偏相干的隔振率。采用递归迭代算法给出了偏相干隔振率的计算流程。应用该方法分别计算了悬置、前控制臂衬套和扭力梁衬套的偏相干隔振率,结果表明,偏相干隔振率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干扰,得到更为真实的橡胶隔振件的隔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