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美国泰莱达因大陆公司通用产品部研制的超级M60战斗坦克采用了变压缩比1200马力的AVCR1790柴油机为动力。AVCR1790发动机是在AVDS1790柴油机的基础上采用变压缩比技术研制的。这两种发动机的额定转速、气缸尺寸、发动机外形,以及绝大多数其余方面都是相同的。仅由于采用变压缩比活塞,功率提高60%(由750提高到1200马力)。但最大爆发压力及  相似文献   

2.
前言     
<正>本资料主要系根据外刊的报导综合整理编成的,它着重介绍国外几种最新的坦克发动机,以便会议以及有关科研单位、工厂和部队在了解国外坦克发动机时作参考。 本汇编共收集了八个型号或系列的发动机,其中除一台БМП步兵战车用的发动机外,其余都是战斗坦克用的发动机,主要是最新主战坦克发动机。 我们在汇编中选择这八种发动机,不仅是因为这些发动机体现了坦克发动机的科技和研  相似文献   

3.
<正>(一)技术数据 AVDS1790系列坦克柴油机最初于1959年定型投产,至今经过了许多改进,发展了一系列机型。现将主要机型AVDS1790-2A、AVDS1790-2C(-2D)、AVCR1790-1A/1B的重要数据和不同于AVDS1790-2(见〔3〕)的数据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国防技术》1979年第11期报导,在西德联邦国防部长豪斯·阿佩尔主持下,首批豹2坦克1800辆已于1979年10月25日正式装备联邦国防军。MB873ka-501柴油机也随坦克服役列入制式装备。该发动机功率仍为1500马力(1100千  相似文献   

5.
<正>(三)概述 1.MB870系列的形成和发展 MB870系列发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其制造厂——MTU公司在战车柴油发动机的研制方面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50年代初,MTU公司的前身——戴姆勒-苯茨公司应瑞士军事技术部要求,开始高功率坦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1955年研制出结构紧凑的MB837发动机,用于瑞士PZ58坦克和PZ68坦克上作为动力装置。该发动机为V型、8缸、缸径165毫米、冲程175毫米、水冷、四  相似文献   

6.
<正> 据法国《Defense & Armement》82年第12期报道,法国国防部最近宣称,由GIAT公司研制的Poyaud V12X涡轮增压柴油机将做为新的AMX-40战斗坦克的动力。Poyaud V12X的额定功率为1100马力,它装有自动变速箱,并采用静液压操纵机构。装有此发动机的AMX-40坦克在各种地形情况下都具有较好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7.
<正>俄罗斯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制造厂日前研制出功率为883 kW的新型坦克发动机,并计划安装在俄陆军T-72主战坦克 上,用于改进该型坦克。 新型发动机是在T-72坦克原发动机V-64和V-84(573 kW-618 kW)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新型发动机的尺寸和质 量与原发动机相差不多,但其最大功率已达到了883 kW。装备该型发动机的T-72坦克将具有高机动性和作战性能。此前 T-72坦克装有1台V-64型涡轮增压多燃料发动机,最大功率为618 KW。传动装置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8.
据《国际防卫评论》1978年第7期和第8期报导,英国目前正研制MBT—80坦克,予计在80年代未装备部队。坦克全重55吨。计划全部费用十亿多英镑(20亿美),其中包括900辆新车制造费。  相似文献   

9.
军品信息     
芬兰T— 72发动机更新论证法国瓦锡兰 (Wartsila)公司对其为俄罗斯T— 72坦克发动机更新而设计的V8X10 0 0动力装置进行了试验。该动力装置由V8X10 0 0发动机与SESM变速箱组成 ,有许多零部件可与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动力装置的通用 ,输出功率为 736kW。与原来的发动机相比 ,功率提高 30 % ,大修间隔期可达 10 0 0h ,燃油消耗率为 2 2 4g/(kW·h) ,最大车速为 70km/h。据瓦西兰公司声称 ,芬兰陆军T— 72坦克动力装置横置的论证计划于 2 0 0 1夏季开始乌克兰新型主战坦克KERN— 2 .1 2 0乌克兰最近推出了KER…  相似文献   

10.
<正> 南朝鲜XK—1主战坦克已经命名为88式主战坦克。XK—1试制样车曾安装美国大陆公司的AYCR—1790变压缩比风冷柴油机,功率1200马力。 1983年美国政府通知南朝鲜当局,大陆公司发动机不准无条件地向第三国出口。而南朝鲜打算把主战坦克作为未来的出口商品,不希望因发动机受到输出限制。于是改用西德MTU  相似文献   

11.
外军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输送车 在欧洲一些国家军队,坦克装甲车辆输送车采用的方案基本相似,即使用后轴载质量可达30吨的民用改装车(典型布置为6×4)作为牵引车.例如,1999年比利时和瑞典军队装备的最新坦克装甲车辆输送车,所用的牵引车都是斯堪尼亚T144GB 6×4 NZ.该车装用功率为390千瓦的发动机;驾驶室为加大型,以便于搭载坦克装甲车辆乘员;车上带有小绞盘.荷兰军队几年前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输送车(用于运输其"豹Ⅱ"坦克)也采用了类似方案:牵引车为奔驰2648S 6×4民用重型牵引车改装后的变型车(发动机功率为363千瓦,采用液力机械式变速器);半挂车为科基尔ST60-80(6桥,其中4桥可转向),载质量为62吨.下面就各主要国家军队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输送车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三)概述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英国政府与伊朗政府签定了一项合同,由英国为伊朗提供1200辆名为“伊朗狮”的新型主战坦克。“伊朗狮”主战坦克上所采用的动力装置为罗尔斯·罗依斯公司新研制的CV12TCA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是以依格尔(Eagle)车用系列发动机为基础,经过八年的时间研制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祝玉文 《摩托车》1994,(2):14-15
世界上最早装用对置双缸发动机的BMW R32摩托车诞生在1923年。在庆祝其70周年之际,BMW公司研制出装用排气净化装置的白色新型R1100RS摩托车(见图1)。该车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而且从车架到行走部分都投入了最新技术。因此,R1100RS已成为BMW R系列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正> 坦克用发动机与工业用发动机有所不同,它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和结构紧凑性都有特殊要求。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功率在250~800马力范围内两种用途的机型有可能通用。最新研制的坦克要求发动机的功率要提高到1500马力,比重量为1公斤/马力,比容积为1升/马力。目前已在工业用发动机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超高增压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兵器与技术》杂志1979年5月号报道,传闻以色列大约从1972年开始发展Merkava MK1坦克,1978年秋首批样车离开生产线。该坦克采用多重装甲,105毫米线膛炮。发动机、变速箱和冷却系统全装在车体前部。车的战斗重量56吨。MK1坦克采用美国大陆公司AVDS 1790—5A发动机,功率为900马力。吨功率仅16马力/吨,低于现代坦克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美国坦克装甲车司令部(TACOM)的主持下,为“重型装甲战斗车辆”——主战坦克研制下一代推进系统的工作正在继续进行,由整体式先进推进系统(AIPS)为动力的战斗车辆将替代目前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M—l坦克。 有两家公司承担此项工作:Cummins发动机公司提供柴油机,GE(通用电器)航空发动机企业集团提供燃气轮机。 此项规划始于1982年,当时有14家公司对为期一年的结构设计分析工作进行了竞争性投标。最后有6家公司被选中,同年,Cummins和GE两家公司同军方签定了研制发动机的合同,并确定于1991年进行对比试验。目前,该日期已提前到1990年。  相似文献   

17.
<正> 据美国陆军RD8A公报1993年3/4月号报道,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研究发展工程中心(TARDEC)领导下的工程师小组正进行战车部件先进技术试验台的发展工作。CATTB底盘是由MIAI坦克车体改造而成的,采用了新的推进系统、新式履带和悬挂以及新型车辆电子系统;动力采用Cummins公司研制的先进整体式柴油机推进系统(AIPS),发动机为V12涡轮  相似文献   

18.
<正> 美国陆军进行各种类型战术和作战车辆的研究、发展和编制采购计划。可能用于上述车辆的发动机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见图1),但是对候选发动机的研究与发展的财力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这方面就需要制定一个总的战略,以便能使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指挥部将其研究和发展的资金更有效地用于完成国防部的整个计划。 有鉴于此,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指挥部对发动机的研究与发展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战略措施。第一个方面的战略措施是对陆军地面车辆发动机的研究重点目标进行探讨。这些目标是用一系列表示发展趋向的参数曲线图表进行定量的分析。了解这些情况以后,便能对第一  相似文献   

19.
据日刊《装甲车》1979年5月报道,日本着手为自卫队研制88式主战坦克和新的坦克发动机。 88式坦克先在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作研究性试制,打算在1983年完成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发动机技术考察组,应邀于1980年11月访问了美国为军用车辆和民用车辆生产发动机的一些公司并洽谈业务。本文介绍访问美国泰莱达因·大陆发动机公司坦克发动机专业生产厂的见闻和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