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路》2003,(12)
日前 ,在连接 G2 1 2线的甘肃省卓尼县至岷县西寨三级公路交工验收现场 ,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实验检测中心用路面地质雷达检测车和路面激光断面仪检测路面厚度、平整度等 ,在三级公路竣工验收中引入高端检测在甘肃省尚属首次。为更科学地检测评价公路工程质量 ,甘肃省交通厅拿出近 5 0 0万元购进了路面地质雷达检测车、路面激光断面仪和公路自动弯沉仪 ,于 2 0 0 1年开始在全省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竣工验收中使用 ,检测里程将近40 0 km。甘肃省计划在今后修建的三级和二级公路竣工验收中推广采用此项技术。目前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  相似文献   

2.
新书介绍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2):8-8
《公路路基、路面、环保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实用手册》由熊焕荣、刘书套编著,本书即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著者按照新颂《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及最新或最近出版的各类标准、规范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已完成竣工验收使用性能良好的实体工程为实例,根据本手册划分的单位工程下属的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为章、节进行编写。  相似文献   

3.
高平 《公路隧道》2006,(1):44-46
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结合太峪隧道机电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公路隧道机电工程交工验收检测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沪宁高速拓宽工程老路加铺利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拓宽工程新老路面结构寿命相协同的原则,对沪宁高速上海段拓宽工程既有道路结构所实施的加铺利用方案进行了结构承载能力评价。以弹性层状理论体系为基础,分别以弯沉和应力应变为评价指标,兼顾新老路面结构间存存的高差以及既有道路结构性能的现状,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分别提出了综合表征既有道路结构承载能力的弯沉评价方法,以及考虑各结构材料自身性能演化规律的两阶段评价方法,前者主要受控于未加铺前既有道路的性能,而新老路之间的高差对结果影响较小;后者主要受控于既有道路加铺后各结构层厚度和材料属性。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弥补了一般意义上道路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中没有考虑高差因素的不足,为拓宽工程合理加铺利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质量检测中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此方法的应用可以高效、准确地确定工程隐患的位置及大小、定量评价工程质量,为公路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交通部曾以(85)交公路字1495号和(88)交公路字577号文件先后颁布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近两年来的学习和使用,认为有几个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便合理的对工程进行综合评价,达到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奖优罚劣,逐步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于2005年4月12日发布2005年第2号令,公布《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该办法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交通部港口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交基发[1995]155号)同时废止。该办法施行前公布的有关规定与该办法有抵触的,自该办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于2005年5月8日发布2005年第4号令,公布《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该办法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暂行规定》(交公路发[1992]443号)同时废止。该规定施行前公布的有关规定与该规定有抵触的,自该规定施行之日起停业执行。交通部发布2…  相似文献   

8.
何长明  李亮 《路基工程》2006,(5):109-111
通过将拓宽段新路基的受力机理与桥头过渡段受力机理比较,将桥头过渡段模型引入到拓宽路段的设计中。并以沪宁高速昆山试验段为例,从构造模型、路面设计、垫梁和粉喷桩设计、新路基设计等方面来阐述高速公路拓宽段的设计。认为按其设计高速公路的拓宽部分能较好地处理新旧路面的拼接缝,在新旧路面结合处打设的粉喷桩不仅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还能较好地处理软弱的老路基边坡,并减小新路基对老路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分别选取车辙和弯沉盆参数为指标,对拓宽路面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结构(4 cmSMA-13+8 cmEME-14+8 cmEME-14)路用性能进行研究。车辙检测结果表明:高模量EME-14路面结构车辙深度仅为(2.7±2.0) mm,相较于临近对比段降低28.9%。和常规路面结构(SMA-13+SUP-20+SUP-25)相比,高模量EME-14路面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沥青分层永久变形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沥青层内剪应力、剪应变,从而减少压密型和流动性车辙的产生。通过对弯沉盆参数分析,高模量EME-14面层弯沉盆参数D_0-D_(20)为(6.8±4.7)μm,远低于临近对比段,表明高模量EME-14路面结构具有较好承载力。通过对运营一段时间的拓宽车道路用性能的检测评估,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能够满足改扩建工程拓宽车道重载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承担勘察设计的重庆忠垫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4年半,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于2012年7月11—12日,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查看了工程现场,召开了竣工验收会议。忠垫高速公路(沪渝高速路忠垫段)起自重庆忠县,连接石柱至忠县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0 12 - 94 ) ,对高速公路石方挖方段路面结构中整平层设计与施工控制进行了探讨 ,说明了如何通过应力分析和检测确保高速公路石方挖方段路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JT/T 523-2004)和2006年交通部新颁布的《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应用技术指南》中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早强剂的品种、适用范围、性能要求等,及其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G2京沪高速公路是连接上海与河北、天津、北京等城市的重要通道,它全长1245km,本次拓宽改建为上海段,长21.81km,改建后为双向8车道,大大提高了行车速度。工程采用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面面层材料,该材料的摊铺、碾压施工工艺,混合料的施丁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首次在上海地区大规模试行,经过实践完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与市政工程作为两个非常相近的行业,有很多相同的专业领域。为了解和掌握两种定额的造价水平,现以上海市某二级公路城镇段拓宽改建工程为例,分别采用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体系、上海市政工程定额体系,来编制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护岸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施工图预算,并进行对比,分析同一工程采用两种定额计价体系编制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差异,使项目建设的各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对公路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造价水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7)
通过对江苏省某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引进路面结构内部质量指标,探讨分析路面结构内部质量对高速公路竣工验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将路面结构内部质量指标作为路面工程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进行路面工程单位工程的评分是科学合理的,且进行路面工程单位工程评分时,在引入路面结构内部质量指标后,如路面结构内部质量指标评分低,则可能导致路面工程单位工程评为不合格;如路面结构内部质量指标评分高,则路面工程单位工程得分可能高。因此,建议在高速公路竣工验收中引入路面结构内部质量指标,从而全面地对高速公路竣工验收进行评价,更好地为高速公路竣工验收服务,把控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公路工程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标准及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工程路面结构层厚度对路面质量影响很大,对其科学、合理、准确评定能促进施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实体质量,保证路面的耐久性。为使评定标准和方法更加合理,笔者采用典型示例对比分析,指出了现行结构层厚度评定方法和标准存在的不足,根据大量路面厚度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采用统计概率的方法评定路面厚度的合格率,推荐了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以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宽工程为背景,提出了拓宽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拓建方式与规模,平纵线形设计,拓宽地基处理,新建及改建路面结构设计,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工程实践出发,说明了如何遵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水泥真空砼路面吸水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路面厚度是公路施工、交竣工验收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钻孔取芯方法效率低、有破损,因而路面雷达作为一种高效率、无损害的检测设备逐渐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应用。文中简要分析了路面雷达测试路面厚度的原理,采用路面雷达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多个施工路段厚度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钻芯取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路面雷达能连续、准确地检测沥青路面各层的厚度,是一种可靠的路面厚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国强  梁定  刘文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150-155,245,246
该文系统介绍了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以碾压水泥混凝土(RCC)作为结构层,以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PCC)作为表面功能层的新型复合式路面(RCC-PCC复合式路面)的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和质量检测,为RCC-PCC复合式路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