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3年 8月 1 3日 ,全长 1 1 2 0m的上海复兴东路隧道北线越江段全线贯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双管双层隧道。复兴东路隧道南北两线基本平行 ,两条隧道间距最小处仅 5m。北线隧道内径 1 0 .0 4m ,设计为单向三车道 ,其中上层两车道 ,高 2 .6m ,每条车道各宽 3m ,供小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条双层双管越江隧道———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建设又获重大进展 ,2 785m长的隧道地下主体结构于 2 0 0 4年 1月 1 7日全线贯通。复兴东路隧道计划于 2 0 0 4年 1 0月建成通车 ,届时 ,中国第一家“隧道博物馆”也将同时建成开放。复兴东路隧道将成为世界上首条投入运行的双层双管 6车道地下越江隧道 ,比同类单层隧道提高40 %的车辆通行能力。它是继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外环线隧道和大连路隧道后 ,上海兴建的第五条越江隧道。复兴东路隧道西起复兴东路、光启路 ,东至浦东张杨路、崂山西路以东 ,工程全长 2 785m ,其中越江段…  相似文献   

3.
上海复兴东路隧道于2004年9月29日建成通车。这是黄浦江第五条公路隧道。目前除了正在施工的法国A86公路双层隧道外,复兴东路隧道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条建成通车的双层隧道。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20个月的艰苦施工,2015年3月30日,位于广州南站西侧的地铁7号线大洲车辆段出入段隧道双线贯通。大洲车辆段出入段不仅是7号线第一条双线贯通的隧道,而且不到2 km的该标段在建设过程中还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次急曲线段盾构开启铰接始发、第一次210 m小半径掘进、第一次盾构施工埋深仅3 m软弱浅覆土隧道、第一次采用含钢量442 kg/m3的重型管片。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30日凌晨两点,湖南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全线贯通。营盘路湘江隧道号称穿越湘江第一隧,隧道位于银盆岭大桥和橘子洲大桥之间,东接营盘路,西接咸嘉湖路,工程总投资18.7亿元。主线为双向4车道隧道,主线北线全长3 001 m,南线全长2 702.1 m,工程于2009年9月20日开工,目前已实现南、北线全部贯通。同时,营盘路隧道还是一座地下立交,隧道的西岸两匝道落在北侧潇湘大道,东岸2匝道分别接南北两侧的湘江大道,4条匝道与主线在两岸地下立交。整个隧道工程计划于2011年9月底通车,届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篇(一)重大工程1)意大利:欧洲最大直径盾构隧道——Santa Lucia隧道于6月8日贯通,隧道全长7 551 m,采用直径15.87 m的海瑞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2)日本:(1)连通日本三大都市圈的运输大动脉——磁悬浮中央新干线工程有了重大进展。第一首都圈隧道直径14.04m、配备了Sunrise Bit换刀工法的盾构于年初顺利下线并始发;年中,品川站进入了开挖阶段。(2)横滨北线马场出入口于5月正式通车,马场出入口共设置4条匝道,具有浅覆土、急曲线、  相似文献   

7.
盾构隧道管片在制作、养护、运输及拼装过程中,常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管片衬砌结构的整体受力。以中国某地铁越江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基于盾构隧道管片的位移、内力及声发射数据,系统分析裂缝数量对管片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管片破坏过程示意图分析管片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片衬砌结构承载阶段可划分为弹性承载、塑性承载和破坏失稳3个阶段;裂缝的存在降低了管片衬砌结构的整体刚度,随裂缝数量增加,管片衬砌结构的弹性承载范围增加,塑性承载阶段范围减小,损伤破坏的空间影响范围呈增大趋势,结构的失稳破坏趋于突发性破坏,相同荷载下的变形增大,结构的极限承载力降低;裂缝的存在使得管片在预制裂缝位置产生纵向贯通裂缝,随裂缝数量增加,纵向贯通裂缝数量增加,破坏区域由某一位置发展为条带状分布,当拱腰预制裂缝数量达到3条时,裂缝之间管片的相互挤压导致网状裂缝产生,结构局部出现压溃区。  相似文献   

8.
上海翔殷路越江公路隧道南线圆隧道于2004年12月贯通。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29日,世界上首条双管双层越江隧道——上海复兴东路隧道正式通车。该隧道是连接黄浦江两岸的第5条公路隧道。隧道通车后可分流与之相邻的延安东路隧道和南浦大桥约15%的车流,并可缓解南外滩车辆过江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直径14.87m,目前世界最大直径的上海上中路跨黄浦江的越江隧道于2008年4月20日全部贯通。该隧道全长2.8km,其中盾构隧道长1270m。隧道由南北两条平行线组成,为城市快速路,双管、双层、双向8车道,主线行车时速为80km。  相似文献   

11.
杜远港  胡珉  滕丽  喻刚 《隧道建设》2017,37(11):1424-1429
为了探究潮位变化与越江盾构隧道的沉降和收敛变形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周期性分析方法,对上海某越江盾构隧道的监测数据与同时期隧道上部的潮位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1)江中段隧道在潮位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均匀沉降,其波动性与潮位起伏具有近似的周期性;2)陆域段隧道沉降变化的波动性程度与河流的距离有关;3)潮位变化引起隧道管片断面的横径和竖径产生循环的收敛变形,其横径收敛变形大于竖径收敛变形。以上研究可为越江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外公路》2008,(1):88-88
上海长江隧道8条连接通道中的首条通道目前实现贯通,这也是长江首条江底贯通的连接通道。据介绍,第1条连接通道位于距江面30多m的江底深处,采用冰冻法施工。完成后将形成一条长15m、宽1.8m、高2m多的通道。一旦某一条隧道内发生水灾或其他紧急情况,隧道内的人员可以通过连接通道,向另一条隧道逃生,1.8m的通道宽度可以同时让2个成年人和1个小孩通过。第1条连接通道的顺利贯通为以后几条连接通道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民路隧道工程的起点浦西人民路和淮海东路的交叉口,终点银城东路和浦东南路的交叉口,全长3097m,其中隧道段长1470m。2008年2月盾构从浦东工作井向浦西掘进,隧道直径11.36m,于2008年8月上旬北线贯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工程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方案。针对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的双层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偏心的特点,对联络通道冰冻法施工作了详细的叙述,特别是对开挖与构筑施工,给出了具体的施工步骤,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首条超大截面矩形盾构隧道2015年10月12日在上海实现贯通,这是首台由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截面矩形盾构完成的,目前这项创新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30项。这条隧道名为上海虹桥临空园区10-3、11-3地块地下连接通道工程,盾构的宽和高分别达到9.75 m和4.75 m,隧道长28 m,东西横向贯通了2座大楼下的地下车库,隧道内可以布置双向两车道,方便车辆通行。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城建集团总承包的外环隧道于 2 0 0 3年 4月 2 8日贯通 ,这是上海隧道建设史上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隧道 ,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沉管式”隧道。外环隧道位于上海城市外环线北段 ,东起浦东三岔港 ,西至浦西吴淞公园附近 ,隧道全长 2 880 m。外环隧道江中段的 7节管段 ,每节管段自重 4 .5万 t,对于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江底沉放施工 ,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性 ,而且建设大型沉管隧道在国内尚属首次。外环隧道江中段项目总监、日本专家齐藤尚武说 ,他经历了 5个国家的8条沉管隧道建设 ,上海外环隧道是规模最大、难度最高、风险…  相似文献   

17.
褚凯  贺维国  于勇 《隧道建设》2022,42(9):1597-1604
珠江口隧道为深江铁路控制性工程,沿线众多控制因素如港口及码头密集,穿越多条高等级航道,河床水深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风险高等, 制约着本工程的实施。为确定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的线路方案,首先,对珠江口两岸城市规划、航道、环境敏感点、地质等选线控制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越江点位置; 然后,结合越江点位置,提出在虎门太平水道入海口越江的“深圳—虎门—南沙”北线方案和在深圳宝安机场跑道以北500 m越江的“深圳—南沙”南线方案; 最后,考虑串联经济据点、线型条件、海底隧道修建难度、运营条件、对城市规划和环境的影响、工期及工程投资等因素,对线路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发现北线方案更具优势并确定其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黄浦江的隧道工程,除龙耀路隧道已开始施工外,众多越江工程正在黄浦江底30m至40m处悄然上演。自北向南上海已有军工路、新建路、人民路、西藏南路、打浦路复线、龙耀路、上中路等7条隧道同时越江在建,加上即将动工的长江路隧道,将可看到“八龙越江”的新场面。其中上中路越江工程的基本建成,将为中环线南段穿越黄浦江补上重要一笔。西藏南路、打浦路复线越江隧道将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园区内部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底隧道盾构方案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  刘洪洲 《公路》2006,(6):190-194
盾构法已经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广泛运用,特别是国外著名的海底盾构隧道,如英吉利海峡隧道、日本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荷兰W estersche lde隧道;国内先后用盾构技术建成大连路、复兴东路盾构过江隧道,还有在建的上海翔殷路越江公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和已经开工建设的上海长江桥隧工程。文中首先论述了国内外大直径、高水压、长距离推进等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并结合珠江口海底隧道的建设条件与国内外的成功实例,对海底隧道盾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上海长江路越江隧道工程是规划中上海市中心城区18条越江通道之一,其规划线位位于外环隧道上游约2.5km处。长江路隧道主要功能定位是以地方性越江交通为主,客货兼顾,有效缓解外环隧道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