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中长柱的纵向弯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钢筋混凝土中长柱的破坏性质及其纵向弯曲的问题。在试验及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规范TJ10—74中η值公式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意见及看法。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中长柱纵向弯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第一部分扼要地论述了钢筋混凝土中长柱的受力行为。通过18根偏心受力中长柱的试验,研究了纵向弯曲对柱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试验和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挠曲刚度系数a_h和临界挠度f_p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设计中长柱的近似法中采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对非对称加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中长柱的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考虑了实际工程中非完全卸荷加固的特点。通过对206根柱的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这一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使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考虑了实际工程中非完全卸荷加固的特点,通过对540根具有不同参数柱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大截面加固混凝土偏心受压中长柱的二阶挠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ABAQUS中的塑性损伤模型(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对大、小偏心下不同腐蚀度的板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与试验基本一致的结果.通过分析表明,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加,小偏心板的承载力损失率ηN为0.022,0.047和0.065,大偏心板的ηN为0.016,0.161和0.245;小偏心板的延性比u值为1.31,1.26和1.25,而大偏心板的u值为1.41,1.31和1.22;截面的刚度降幅比较明显,SBD板降低了15%~25%,而SBX板降低了21%~34%.这为建立腐蚀板各种结构性能与腐蚀度相关的计算模型、结构设计及结构加固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钢筋与ECC的共同工作性能,对钢筋增强ECC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ECC材料简化本构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法对构件在偏心受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其次,基于该方法分析了不同配筋率、偏心距及ECC抗压强度等参数对构件在偏心受压时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R/ECC柱和钢筋混凝土(RC)柱的承载力Nu-Mu关系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R/ECC柱承载力Nu-Mu关系曲线更加饱满。  相似文献   

7.
引入高温后混凝土和钢筋强度折减系数,建立4面受火后偏心受压柱的抗力模型和极限状态方程,利用蒙特卡罗法对高温后钢筋混凝土偏压柱综合考虑失效路径下的可靠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综合考虑了单一失效路径和2种失效路径下受火后偏压柱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柱的可靠性指标逐渐变小;偏心距较小时,考虑2种失效路径下对受火后柱进行可靠性评估是不安全的;在偏心距较大时,考虑单一失效路径对受火后柱进行可靠性评估是不安全的,所以综合考虑高温后RC柱失效路径的可靠性比只考虑单一因素更符合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偏心距增大系数是钢筋混凝土长柱承载力分析的重要参数,根据各国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两个理想模型和一个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长细比和偏心距对柱的偏心距增大系数的影响规律,比较了各国计算方法的差异,阐述了长柱的工作机理、破坏过程,为探索新的简化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掺锂渣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14个掺锂渣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构件的破坏形态、材料应力应变云图、极限承载力与荷载-挠度曲线等方面的特性。重点讨论锂渣掺量和偏心距对未腐蚀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酸雨腐蚀时间和锂渣掺量对腐蚀后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腐蚀构件,不同锂渣掺量对小偏心构件影响更为明显,不同偏心距对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影响十分显著,且在一定范围内,掺入锂渣能提高柱的极限承载力;对于腐蚀构件,锂渣的掺入对腐蚀后柱的承载力和抗侧刚度等性能有一定提升,且柱的极限承载力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锂渣的掺入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腐蚀时间对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般斜拉空间网格结构的混凝土巨柱(塔柱)承担了较大的偏心应力,柱中钢筋预应力值的合理设置是混凝土巨柱设计的重点。采用ANSYS自带的优化程序模块,以混凝土的开裂数量少为目标,分析得到巨柱混凝土钢筋优化的预应力为0.7倍钢筋强度标准值。研究成果有助于今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依据弹塑性力学原理,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分析的一般方法,研究了构件在轴心压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具体实例,结合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计算问题,对教材中传统计算及论文中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在进行截面设计时,截面复核的步骤不容忽视,且明确此时轴向力设计值并不等于轴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由此给出合理的分析方法,以便于工程计算及分析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劲性钢筋混凝土短柱受剪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16根劲性钢筋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结果,利用累加方法对劲性钢筋混凝土短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了,提出了较为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文献「4」中10根钢筋混凝土柱的单调、单向往复、双向往复循环加载试验基础,推导改进了文献「1」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单轴损伤模型,并建立了双轴累积损伤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虑了大变形幅值和变形幅值的循环效应对构件损伤的影响,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且简便易行,既可进行确定性振动分析,又可进行随机振动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16根CFRP-圆钢管混凝土偏压柱承载力的试验研究,对CFRP-圆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受力性能及工作机理进行简要分析;并且以钢管混凝土理论计算及CFRP-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理论计算为基础,回归出CFRP-圆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简化计算式;应用简化计算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且偏于安全,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跨海桥梁桥墩施工与防腐问题,提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筋混凝土(RC)组合桥墩新结构,简称U-RC组合桥墩,以UHPC外筒作为永久模柱,现浇内核钢筋混凝土;以平潭海峡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U-RC组合桥墩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并与原设计方案的工程量和造价进行了比较;进行了3根内核RC柱、3根UHPC模柱、3根U-RC组合桥墩的极限承载力试验,测量了试件的混凝土纵向应变与横向应变,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与裂缝发展过程,得到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分析了U-RC组合桥墩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U-RC组合桥墩的承载力大于设计内力,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采用UHPC模柱取代钢模板的桥墩设计方案,可节约钢材约2 410t,工程造价节省约30%;3根UHPC圆筒的极限荷载均值为1 342kN,3根RC柱的极限荷载均值为1 370kN,二者之和小于3根U-RC组合桥墩极限荷载均值3 033kN,说明UHPC模柱对核心混凝土有一定的套箍作用,采用简单迭加方法计算U-RC组合桥墩的轴压极限承载力是可行且偏保守的;在轴压试验中,U-RC组合桥墩的破坏模式为核心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导致UHPC模柱出现竖向裂缝,并与核心混凝土在界面处分离;达到极限荷载破坏时,外包UHPC层出现纵向裂缝,荷载增大,裂缝增长,并有混凝土剥落现象,但U-RC组合桥墩破坏时其外包UHPC层纵向应变未达到极限压应变。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18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短柱的偏心受压试验.分析了偏心荷载作用下不同含钢率、偏心率的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短柱的破坏过程、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并对试件的承载力影响参数及其承载力性能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短柱在偏压荷载作用下,其荷载-挠度曲线主要分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下降段;内填轻集料混凝土能够有效延缓外侧钢管的局部屈曲;试件的破坏模式属于弹塑性破坏或塑性破坏;在试件中截面,钢管对核心轻集料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与受力区域及加载过程有关;含钢率和偏心率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性能有一定影响,含钢率越大,试件承载力极限也越大,偏心率越大,试件极限承载力越小;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短柱偏压承载力与相同条件下的钢管普通混凝土短柱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Opensees软件对钢筋混凝土L形柱进行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计算结果,获得试件柱根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和钢筋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并对影响钢筋混凝土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43根试件的试验结果,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及高轴压时的延性,认为柱端约束对框架柱抗弯强度有有利影响,并对该影响的大小进行了分析。此外,根据不同延性系数水平的要求,提出了轴压比与配箍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Z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根Z形截面柱在双向偏心集中力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揭示了Z形截面双向压弯柱的破坏形态及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对其受力性能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圆柱在遭遇超过现行规范设定水准的巨大地震时仍能保持正刚性且残余变形足够小,提出了采用高强低粘结的无预应力钢绞线作为柱纵筋的办法. 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4根钢筋混凝土圆柱的常轴压低周水平往复试验,其中3根采用钢绞线纵筋,1根采用普通钢筋作纵筋,研究了剪跨比和塑性铰区横向约束方式对钢绞线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剪跨比为3和4的配置钢绞线为纵筋的钢筋混凝土圆柱位移角达6%时,仍保持正刚性,且残余位移角在2%以内;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圆柱相比,当位移角为6%时,钢绞线混凝土圆柱的侧向承载力提高了90%,残余变形降低了73%;在柱的塑性铰区(1.5D,D为截面直径)采用螺栓连接的钢板进行横向约束可将柱的侧向承载力进一步提高15%,残余变形进一步降低21%;由于钢绞线存在明显的粘结-滑移效应,基于平截面假定的分析方法不适用于采用钢绞线的钢筋混凝土柱侧向承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