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温泉 《船舶工程》2020,42(6):61-67
针对绞吸式挖泥船吸扬系统匹配选型不佳和产量预测不准等问题,利用数字仿真建模技术重构绞吸挖泥船吸扬系统的镜像数字模型。针对不同的绞吸挖泥船,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可求解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各子系统数字模型。在绞刀及其驱动系统中定量分析了绞刀转速、横移速度和吸口流速与泥浆比重的关系;在泥泵与管路系统中根据相似定律构建了泥泵-管路模型,研究了不同土质和泥浆浓度对泥泵扬程的影响,并求解预测出不同管道流速下的施工最佳工况点。将仿真系统应用到实验室小型疏浚平台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数字系统能准确预测施工动态参数和产量,并能提前为施工策略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统疏浚吹填排泥管线输送技术的淤泥输送效率较差,为此,提出潮流作用下疏浚吹填排泥管线输送技术优化方法设计。勘察水域施工条件,将排泥管线划分为岸管、沉管、浮管,根据潮位变化、围堰面积、吹填高程等勘察参数,选定一条远距离的最优线路,并通过橡胶管和水陆管,连接岸上、水面和水下的管线,下放挖泥船至河底,交替收换绞刀架前部的龙须揽,使用绞刀头破土挖泥,吊脱挖泥船分层开挖,再利用输出泵加压泥浆,使其通过输泥管线运输到回填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次设计技术应用在排泥管线输送过程中,淤泥横截面密度降低了0.026kg/m3,有效提高了输送效率。  相似文献   

3.
泥泵装置及输泥系统是水力输送式挖泥船的主要生产系统,通过编制计算机软件,计算吸泥管参数、泥泵参数和绞刀参数,并根据泥泵和柴油机的功率、减速比匹配进行多方案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绞吸式挖泥船挖泥设备中箱型绞刀架及其内部的吸泥管制造前的准备工作,制造工艺流程,箱体内狭小区域焊接措施,质保体系及其工艺措施。实践证明,上述工艺对保证质量、缩短周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绞刀系统是绞吸式挖泥船的核心工作机构,其利用绞刀的切削作用将水下泥土搬离原有位置并与附近的水混合形成泥浆以便于输送,改善绞刀系统性能可显著提高挖泥船工作效率。在综合研究和分析绞刀切削理论基础上,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挖泥船绞刀结构形式、驱动技术的现状和进展。针对具体疏浚工程特点,提出采用适于加工工艺、耐磨、可调环保型绞刀,可明显提高绞刀工作性能。比较和分析了液压马达、交直流电机驱动绞刀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表明采用调速优良、效率高、损耗小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方式将是绞刀驱动系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孙芳淳 《水运工程》2020,(6):209-213
绞吸式挖泥船在施工黏土时,常发生绞刀头或绞刀吸口被黏土堵塞问题,特别是在黏土中夹杂块石的工况条件下,堵塞更加严重。通过在绞刀上加装防石环、绞刀吸口加装格栅等措施,解决了黏土及石块堵塞绞刀和泥泵等问题,使船舶施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工程效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疏浚施工技术存在疏浚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内河中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潜管疏浚施工技术。根据绞吸式挖泥工作方式,使排泥管内淤泥传递到堤身背水一侧的池塘中,并进行压浸处理。在主副两端安装抛锚,以此为基础,绘制水下潜管安置示意图,利用遗传算法对种群进行初始化、编码、适应度函数选择、路径选择、杂交、变异等处理,由此实现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潜管最优路径疏浚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结果可知,该技术比传统技术最少淤泥堆量可达到320 m~2,疏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现有绞吸式挖泥船绞刀臂设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曲线拟合回归获得绞刀臂轮廓线的通用方程;探索通过空间直线投影确定绞刀齿安装方向的新方法,并给出确定绞刀齿安装角的通用公式,可供后续绞吸式挖泥船绞刀的优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岷9号"绞吸式挖泥船性能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林 《船舶工程》2007,29(2):66-68
介绍了目前国内已交付使用的最大绞吸式挖泥船"福岷9号"的基本性能与驱动技术.内容包括水下泥泵驱动技术、绞刀驱动技术、绞刀桥梁的起升/横移控制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大型绞吸式挖泥船疏浚设备轴系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绞吸式挖泥船疏浚设备轴系主要包括绞刀轴系和泥泵轴系,疏浚设备轴系设计是挖泥船设计的关键部分,设计质量好坏关系到疏浚工作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国内外各大船级社尚未对疏浚设备轴系设计提出相关的规范性指导意见。进行轴系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提出一般设计流程,以某大型绞吸式挖泥船疏浚设备轴系设计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及流程可为疏浚设备轴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挖泥船绞刀的三维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绞吸式挖泥船绞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在Pro/E环境下生成三维模型中的内外轮廓线方法,缩短绞刀设计周期,为后续分析绞刀切削性能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绞吸挖泥船泥泵在工作中因泥浆含固体颗粒易磨损的问题,以某绞吸挖泥船泥泵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泥浆特性各因素对绞吸挖泥船泥泵磨损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模拟对绞吸挖泥船泥泵的磨损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由泥浆成分(质量分数)和泥泵磨损构成的样本集。在此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法建立绞吸挖泥船泥泵磨损分析的近似模型,并进行近似模型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近似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可在不开展CFD数值模拟的条件下对泥泵磨损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为泥泵可靠性设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吸扬式挖泥船的综合效益 ,提高泥泵的吸入浓度 ,采用不受气蚀性能制约的水下泥泵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是目前高效疏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种水下泥泵驱动方式的探讨 ,分析了内河中、小型挖泥船采用水下泥泵的途径 ,以提高挖泥船的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14.
绞刀是绞吸式挖泥船的砂浆搅混装置,其性能及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挖泥船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肖波 《珠江水运》2022,(3):75-79
中小河道的淤泥沉积问题比较常见,淤泥问题若长时间得不到处理,将直接影响河道的抗灾性能.通过开展河道清淤治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河道自身的防洪灌溉能力.本文以一个清淤及底泥处置的工程为例,介绍了环保绞吸清淤船的清淤方法.该环保清淤工艺主要是定制并改换环保绞刀头、同型号绞吸式挖泥船串联施工等.该工艺在环保清淤工程中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16.
凌良勇 《船海工程》2014,(4):156-159
针对绞吸式挖泥船绞刀的磨损快和挖掘效率低等实际工程问题,对挖泥船绞刀进行切削受力分析,建立绞刀作用力计算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绞刀在不同切削角和包角条件下的作用力,得到了绞刀的切削角、包角与其受力之间的影响关系,给出绞刀切削角和包角的优化理论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黄宗锐  周振燕 《水运工程》2018,(12):212-215
针对耙吸挖泥船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和燃油消耗问题,进行疏浚管系作业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在挖泥船疏浚作业时,由于环境和操作流程复杂,传统的半自动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在多人操作时,会出现泥浆堵住疏浚管路的问题。设计了疏浚管系闸阀控制器(ADSS)、低浓度排放控制器(ALMO)、自动泥门控制器(ABMC)和高压冲水泵控制器(AJC),来实现疏浚挖泥管系全自动控制系统,提高泥浆流速、降低泥浆浓度,防止泥浆堵管,同时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燃油消耗,使耙吸挖泥船挖泥施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戴雪良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9,26(5):1-3,25
大型挖泥船利用潜水电机驱动铰刀可大幅提高传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3800m^3/h电动绞吸挖泥船为例,着重介绍了舱内泥泵系统、水下泥泵系统、电动绞刀和电动绞车系统以及定位桩系统的配置情况,对于我国电动驱动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国产化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效率与溢流损失强度密切相关,减少溢流损失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措施。为了确定减小溢流损失对装舱效率的影响,分析溢流损失的影响因素,并重点研究泥浆流速的影响,得出泥浆流速与溢流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虎8轮的设备性能和实际施工经验,对常见的装舱系统消能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泥舱格栅的消能方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泥舱格栅设计与溢流损失之间的关系,采用此方式能有效减少溢流损失,提高装舱效率。为大型耙吸挖泥船泥舱装载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 750 m3/h绞吸式挖泥船加大挖深改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绞吸式挖泥船挖深改造,提出了绞刀架、主辅定位桩、轴系加长,水下泥泵传动、设备布置、电站功率的校核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方案,经实际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