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软化点是评价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SBS改性沥青软化点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软化点试验方法,对经过高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以及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后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其变化与改性沥青的配伍性有关;基质沥青对改性剂的溶胀以及改性剂对沥青的吸附是改性沥青初期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关键,而改性剂在存储和老化条件下的变化是软化点发生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Sasobit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士翠  王衍辉  裴建中 《公路》2012,(6):242-246
在相同的储存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对Sasobit掺量为1%~5%的改性沥青进行离析试验;对Sasobit掺量为3%的改性沥青改变储存温度(100℃、120℃、140℃、163℃)和储存时间(1d、2d、3d、5d、7d)进行离析试验,以离析试验后上、下部沥青软化点差为指标,分析Sasobit掺量、储存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发现不同Sasobit掺量的改性沥青稳定性均较好,Sasobit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在低温时较高温时稳定,Sasobit改性沥青3d的储存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沥青显微照片,发现Sasobit改性沥青的改性剂分散均匀,较SBS改性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动稳定度与试验温度的相关性,选用2种沥青、3种矿料级配,分析了在不同试验温度下,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变化规律;采用几何算法推导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良好的级配组成条件下,大粒径矿料级配高温稳定性较好;在相同温度条件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值远远大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沥青不同,动稳定度减小规律也不尽相同,基质沥青呈现3段式,改性沥青则为2段式;动稳定度随温度变化而减小的突变节点出现在软化点附近3~6℃。  相似文献   

4.
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稳定性是改性沥青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通过对不同改性沥青软化点和车辙试验的对比分析 ,发现用于评价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指标—软化点难以准确反映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进一步分析发现 ,改性沥青的当量软化点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塑料改性沥青路用性能,降低能源消耗,节省施工成本,拟采用灰色关联模糊评价方法对温拌塑料改性沥青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在材料掺量和工艺条件下,分别制备九组温拌塑料改性沥青,通过比较其针入度,软化点、车辙因子、低温蠕变劲度和曲率,以探究不同条件下对塑料改性沥青性能影响规律,进而结合灰关联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温拌塑料改性沥青最佳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温拌塑料改性沥青最佳工艺为:温拌剂Sasobit掺量为3%,PE掺量为6. 5%,搅拌温度为170℃,搅拌时间80min。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废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与存储稳定性,在废胶粉改性沥青中掺入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复合改性研究。以OMMT掺量为变量,测试不同掺量下复合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分析了OMMT对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流变性试验(DSR)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BBR),进一步研究了OMMT对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采用163℃条件下分别静放48h和7d后上下层沥青的软化点差评价OMMT对橡胶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有机蒙脱土掺量越高,高温性能与存储稳定性越好,但低温性能变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议有机蒙脱土的最佳掺量为3%~4%。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改性生物沥青的常规性能,对其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试验,考察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各性能的改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混合后,其针入度值随着改性沥青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对改性生物沥青进行温度稳定性分析可知,两种生物沥青本身高温性能就好,当与改性沥青混合后,软化点降低,影响高温性能;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混合后,其延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改善了生物沥青低温下硬脆的缺点,特别是SBS改性沥青和SBR改性沥青作用最大.并且随着改性沥青所占比例的增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林江涛  王暖绪  樊亮  马士杰 《公路》2012,(4):181-184
采用8种成品SBS改性沥青,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T0661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热储存离析试验;并且采用AR-2000型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不同品牌的成品SBS改性沥青及热储存离析试验上、下部试样进行动态剪切试验,以获取SBS改性沥青动态力学温度谱。试验表明,仅以离析试验上下部软化点差值小于2.5℃来评价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是不全面的,SBS改性沥青在储存中会产生软化点的升高或衰减,这些同样会导致沥青的使用性能的不稳定性。在温度扫描下损耗因子tanδ是否出现平台区,即是否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与SBS改性沥青的储存动力稳定性的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不同存储温度和存储时间下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衰减规律,分别选取了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延度、零剪切粘度、离析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存储了不同时间和温度组合下的试样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存储温度越高,存储时间越长,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衰减得越厉害,存储稳定性越差,并且在满足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存在存储时间上限;最后,通过混合料高低温性能试验验证了存储时间上限这一质量控制指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SBS嫁接微纳胶粉技术制备了高黏复合改性沥青,并结合陕北黄延高速公路路面3标的实际应用情况,对高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SBS改性沥青,高黏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软化点高、耐老化和热贮存稳定性好的特点;虽然其高温加工黏度较大,但施工中各工序的施工温度与SBS改性沥青接近;此外高黏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以剪切速率、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和发育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软化点、延度、软化点差和弹性恢复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极差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推荐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为剪切速度5 000 r/min、剪切温度185℃、剪切时间30 min、发育时间50 min;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制备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与普通胶粉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更好,储存稳定性也得到较大改善,能满足高温多雨地区对沥青胶结料的性能要求和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废胶粉改性沥青和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应用沥青常规性能指标变化程度评价方法,采用针入度指数、软化点及当量软化点、当量脆点、低温延度、弹性恢复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两类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在感温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废胶粉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3.
杨凯  董刚  李洪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41-144,14,15
采用改进的沉降试验研究布敦岩沥青(BRA)的掺配工艺及其改性沥青的贮存稳定性,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BRA在沥青中极易沉淀,不同层位BRA改性沥青的灰分含量、软化点相差较大,严重影响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采用"干法"工艺可以充分发挥BRA的改性作用,有效避免BRA沉降的问题。工程应用表明,使用"干法"工艺生产的BRA沥青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改性技术以及聚氨酯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对3种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改性技术,即在不同的聚氨酯改性剂掺量下,研究其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宜在130℃温度下、1500 rpm剪切速率下剪切1.5 h;聚氨酯改性剂的掺量以6%...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4种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进行了测试.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改性沥青的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大;另外,改性沥青的粘度值对剪切速度的依赖性也非常明显,特别是较低温度条件下.通过对粘度和温度关系的研究,为最终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沥青进场后长期存储造成高温性能衰减的问题,模拟SBS改性沥青进场后的存储条件(不同的存储温度和存储时间),采用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临界温度和60℃零剪切黏度ZSV指标,研究存储条件对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储温度越高,存储时间越长,高温性能衰减越快。基于研究结果,给出SBS改性沥青存储温度和存储时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排水性面层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粘度沥青性质评价对比、混合料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该研究从沥青的基本性质人手,以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为出发点,结合规范要求以及国外一些研究成果,采用了TPS改性沥青、RST改性沥青、以及同济老师自己配制的改性沥青进行针对性研究.通过软化点、粘度等试验比较沥青的优劣,通过车辙试验、飞散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试验方法,研究了OGFC混合料在不同沥青胶结料条件下的性能对比.最终选出一种适合于高孔隙的排水性面层的高粘沥青.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纳米硫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星型和线型SBS改性剂,在不同的纳米硫掺量下制备改性沥青,分析纳米硫掺量对SBS复合改性沥青基本技术性能、粘温特性及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纳米硫后,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提升明显,当纳米硫掺量为0.1%时,线型SBS改性沥青软化点可提高13.1%,星型SBS改性沥青软化点可提高23.4%;纳米硫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较普通SBS改性沥青提高5℃~10℃。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弹改性沥青胶结料性能,对其进行感温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试验,考察高弹改性沥青胶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变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弹改性沥青较软,且温度敏感性较小,温度高于135℃后,高弹改性沥青呈牛顿流体性质,可以采用旋转粘度试验对其测试;老化前后,高弹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较SBS改性沥青分别高28.8%和26.4%,76℃和82℃下2种沥青胶结料的抗车辙因子相当,而高弹改性沥青的抗车辙因子随温度的变化率较为稳定;老化前后的高弹改性沥青低温延度分别为SBS改性沥青的2倍和1.4倍,其低温PG分级分别较SBS改性沥青低2个和1个等级,蠕变劲度较小,其低温流变性较好;高弹改性沥青胶结料的DSR疲劳性能指标约为SBS改性沥青的1/6,其应变较大,抗疲劳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0.
卢青兵  陆青清  李艳伟 《上海公路》2023,(4):141-147+212
借助动态剪切流变(DSR)、多应力重复蠕变(MSCR)、低温小梁(BBR)及雪茄管等室内试验,定量评价了伊朗岩沥青改性沥青(IRAMA)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贮存稳定性,并研究了老化作用、应力水平等对IRAMA抗高温变形能力的影响及伊朗岩沥青(IRA)预热温度对IRAMA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IRAMA具有更优的抵抗高温剪切变形能力,且抗永久变形能力对应力水平不敏感,在重载交通工况下,具有显著优势。(2)尽管SBS改性沥青呈现出更明显的弹性特征,但对老化作用及应力水平较敏感,不如IRAMA稳定。(3)IRAMA、70#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性能分级分别为PG 76-16、PG 64-22及PG 70-28,可见IRA的掺入能显著提升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超越SBS改性沥青1个温度等级,而低温性能则较基质沥青削弱1个温度等级。(4)借助常温IRA对基质沥青改性,会明显削弱基质沥青的贮存稳定性,但通过将IRA提前预热至合适的温度(100℃),可克服上述不足,达到与70#基质沥青相近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