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工艺苏州市公路管理处姜继强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是一种适用于各种桥梁工程的通用构件。其生产过程中张拉钢绞线的工艺尤为重要。生产中我们采用江西新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低松驰钢绞线,其直径为12.7mm,截面...  相似文献   

2.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预应力的施工控制是桥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如何准确地控制锚下张拉力对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如果在张拉施工时仍按设计值张拉钢绞线,可能造成预应力储备不足或超张拉等情况发生。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绞线张拉力的施工控制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调整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的计算理论。结果表明,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对预应力控制影响较大,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应通过试验获得预应力张拉所需的各项控制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钢绞线张拉所需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钢绞线索夹片式锚具张拉要点及常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用于夹持钢绞线预应力筋的夹片式锚具张拉施工,提出确定张拉顺序、配备张拉机具的要点,以及在张拉施工容易出现的梁体裂纹、钢绞线划丝、断丝、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异常等问题,并分析了它们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该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由于具有耗材省,工艺简单,易于工厂化生产及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而补充广泛应用。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先张法预应力拉工艺和预制场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该文所介绍的预制场及张拉和松经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张拉工艺科学,节省钢绞线等诸多优点,并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刘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280-282,397,398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可以避免后张法中可能出现的堵孔、压浆不密实、预应力失控等影响结构质量与耐久性的问题,又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斜裂缝的发展,因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大桥采用50 m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先张T梁。该文介绍了对其施工过程所进行的监测。结果表明,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总损失为5.57%,张拉台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精轧螺纹钢筋在先张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路先张法预制梁板施工中,先张法的整体张拉和同时放张施工工艺经常造成钢绞线在张拉台座端头大量浪费。介绍了南邓高速公路上用精轧螺纹钢筋配以相应的锚具和连接器代替部分钢绞线进行张拉和放张,较好地解决了浪费钢绞线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预应力钢绞线的锚下有效张拉力,基于模型试验,采用反拉法进行张拉力检测技术研究,阐明了反拉法检测预应力钢绞线工作应力的作用机理;通过2种方法获得预应力钢绞线工作应力,分别为张拉荷载-伸长量曲线中拐点和锚具与锚垫板脱开时刻的张拉力;进一步对张拉荷载-位移曲线转折区段的上、下限取平均值,进而获得预应力钢绞线工作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荷载约为极限荷载的75%时,检测误差在5%之内,满足工程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6)
预应力锚索张拉是锚索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张拉通常会产生预应力锚索中每根钢绞线受力不均的现象。从锚索钢绞线受荷变形机理出发,分析了两种类型预应力锚索的非均匀张拉现象及应力失效问题,并讨论了利用单束预应力千斤顶和整束预应力千斤顶分别对锚索施加预应力的优势和缺点,提出与另一种方法相结合的新型张拉装置和工艺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9.
软土堤岸支护锚索预应力损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预应力锚索已广泛应用于岩土支护工程中,但对于其在锚固后的预应力损失问题研究较少,特别是对软土中锚索张拉锁定后及后续工况影响下的预应力损失研究更鲜有报道。通过现场试验对软土堤岸支护工程中锚索预应力变化进行全程监测,研究与对比分析了锚索在张拉锁定、土体开挖和土体堆载后的预应力损失特征。结果表明,土体蠕变与钢绞线松弛是引起软土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锚索在锁定后30天预应力损失趋于稳定,预应力损失为10.5%;后续工况中的土体开挖与土体堆载对预应力锚索的影响作用相当于对张拉锁定后的锚索预应力损失进行荷载补偿张拉,经荷载补偿张拉后,锚索预应力初始值越大,预应力损失量越小。  相似文献   

10.
有效预应力是预应力桥梁的核心体系之一。文中考虑到传统张拉的不足,以反拉法为检测方式,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对采用传统张拉方式张拉后的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同时以反拉智能控制系统为基础,研究智能反拉进油控制速率对反拉结果的影响,对20孔钢绞线反拉结果的分析表明,对于26t千斤顶,20Hz进油速率的反拉力值精确性最佳,超过20 Hz后反拉结果的精确性略差。  相似文献   

11.
钢绞线回缩值的准确测定一直是预应力施工的难点,现介绍了三种测量钢绞线回缩值的方法,其中基于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的测量法,其可信度高、便于应用于工程实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先张法预制梁板施工中,先张法的整体张拉和同时放张施工工艺经常造成钢绞线在张拉台座端头大量浪费.介绍了南邓高速公路上用精轧螺纹钢筋配以相应的锚具和连接器代替部分钢绞线进行张拉和放张,较好地解决了浪费钢绞线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和锚固过程中锚圈口摩阻损失、孔道摩阻损失以及锚固时锚塞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测试,还对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及具体量测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可为同类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成后,有效预应力会受时间及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为了准确揭示锚下有效预应力在温度和时间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提高拉脱法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测试精度,进行了时间效应和温度效应的试验研究。当钢绞线张拉时,在锚下放置压力传感器(可同步采集温度数据),对不同跨度、不同截面形式预制梁中的钢绞线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及温度的实时动态监测。其中长期试验(1个月)40束,短期试验(72 h)27束,分别用于分析温度及时间效应对于锚下有效预应力变化的影响,并对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0 h前,锚下预应力存在整体的衰减趋势,且出现类似正弦波的变化,该变化由温度变化导致,相比时间效应,温度对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较小;500 h后,预应力的衰减趋势减小,处于相对平稳状态;48 h内,不考虑温度影响,67根钢绞线的衰减规律存在一定离散性,且离散性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每组钢绞线预应力残余率在48 h内均服从威布尔分布。研究得到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温度和时间效应修正公式可对实际桥梁工程检测中拉脱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温度和时间修正。  相似文献   

15.
某节梁段采用全体外预应力体系施工工艺,为控制张拉效果,从临时预应力及永久预应力两方面分析其施工要点,其中重点针对体外预应力体系展开探讨,包括转向器及减振装置预埋、锚垫板安装、钢绞线下料、穿索、锚具及千斤顶准备、预应力束张拉等内容,最后总结张拉要点及封锚、防腐措施,以为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腐蚀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预应力钢绞线腐蚀后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工作性能,对除冰盐环境下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引入拉应力水平对钢绞线腐蚀速率影响系数kσ,建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预测公式;探讨后张法考虑腐蚀发生前混凝土保护层、波纹管及管内水泥浆结硬体对初始腐蚀的延迟影响;提出腐蚀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截面面积及腐蚀后预应力钢绞线强度计算公式,并在现行桥涵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建立预应力钢绞线腐蚀后的结构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最后,以郑州市航海路连接线跨南水北调总干渠的南水北调大桥辅线桥为例,对其在服役期内因筋体腐蚀引起的承载能力退化进行分析,验证该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珠海某高速公路桥梁预应力检测实践,验证了开展、推广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同时,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进一步指出通过引入智能张拉设备可以有效提升预应力力值的合格率;通过改进工艺工法如推行整束编束穿束、对钢绞线提前预紧或适当增加张拉次数等可提升预应力均匀度。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的先张法实践中,张拉的预应力筋一般均为直线形式。为了使预应力布筋和结构的弯矩包络图尽可能匹配,提出利用张拉台座制作折线预应力构件的新构想,并根据折线布筋的特点提出了混张的张拉工艺。对于先张法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士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60-61,73,8,9
多单元预应力锚索在张拉过程中,正式张拉前应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完成对钢绞线进行锁定,钢绞线锁定时由于预应力损失,会引起实测伸长量误差。该文就该误差的计算进行了阐述,并在实测伸长量剔除该误差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阐述齐泰嫩江特大桥的概况、总体设计及设计要点;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顶板纵向开裂、腹板沿下束开裂、底版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在设计防止病害的措施。在设计中适当加强横向普通钢筋,并将横向束与纵向束同步张拉或先张拉横向束,加大横向预应力,以防止顶板纵向开裂,;适当加密底板横向筋,将后浇节段接缝处200cm范围内底板上、下缘所有横向筋间距采用8cm,其余采用12.5cm,以防止底版纵向裂缝;为防止腹板下弯束产生沿预应力钢束方向的裂缝,除采取可靠的施工工艺保证竖向预应力束的有效压应力外,尚需要对腹板的普通钢筋进行局部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