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波  付桂  高梁 《水运工程》2022,(11):178-183
结合近年来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土利用现状,从疏浚土的处理模式、实施过程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3方面:分期实施,适应不同工程阶段的航道疏浚土特点;权责明晰,创建疏浚土利用的沟通协调模式;合作共赢,探索疏浚土利用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一段时期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及建议,针对“十四五”及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提出实施横沙浅滩(N23潜堤以东)滩涂整治、横沙六期至八期加高整治工程,以及在深水航道南北坝田区修建大泥库等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上海市滩涂资源整治与保护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我国海洋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佳音  马凯 《水运工程》2018,(S1):135-140
针对疏浚污染土的科学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指出当前疏浚污染土利用手段的不足之处,介绍疏浚土制备回填土、免烧建材型材、绿化土等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而从3个维度即岩性特征、营养盐及重金属等污染情况、有机质及盐分含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疏浚污染土资源化利用途径选择的依据,并据此对太湖与白洋淀疏浚土分别成功制备免烧砖和绿化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上述3个维度判别环保疏浚土资源化利用途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李波  付桂  顾峰峰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22,(12):106-113
针对2020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全部外抛至海洋倾倒区造成疏浚土资源浪费的问题,利用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SHIWM-3D对疏浚土综合利用至横沙浅滩进行固沙保滩的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横沙浅滩流态分布、泥沙输运扩散情况、疏浚土落淤效果以及对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1)航道疏浚土吹泥上滩后部分泥沙直接落淤,部分泥沙则随涨落潮流扩散输运。2)横沙浅滩区域大潮期间呈现冲刷状态,小潮期间呈现淤积状态,疏浚土在浅滩总体表现为淤积。3)航道疏浚土吹泥上滩至横沙浅滩区域对深水航道的回淤影响不大。4)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至横沙浅滩的方案是可行的,是解决2020年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中深入分析了内河航道疏浚对生态影响机理,包括航道疏浚中悬浮物浓度过高对生态的破坏、疏浚土污染扩散和疏浚弃土水、陆域处理三个方面。提出内河航道生态疏浚定义、内涵和关键问题。结合西江虎跳门航段疏浚工程以及上海苏州河整治工程,探讨实现内河航道生态疏浚的途径,包括施工过程控制,污染物控制,疏浚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疏浚是川江航道治理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川江航道治理产生的疏浚土未进行有益利用,简单粗放的疏浚土处理方式不仅造成泥土资源的浪费,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分析川江航道疏浚土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探索疏浚土改善环境和工程利用的2种途径,提出表层砂卵石疏浚土上岸作为建筑材料、底层砂卵石及块石疏浚土构建生态涵养区的利用方案,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生态效果,可为类似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利用及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疏浚土有益利用方面起步较早,积累的经验也较丰富。以英国为例,分析疏浚土处置现状和特点,从技术和政策2个层面总结英国疏浚土有益利用的主要进展,并提出其对我国的启示。结果表明,英国拥有权责明晰的疏浚土管理体系和专门的疏浚土有益利用研究机构,十分注重疏浚土有益利用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法规引导,近20 a来取得了Wallasea岛湿地修复、Thames河口泥沙环境维护等诸多典型成功案例。借鉴英国经验,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疏浚土有益利用工作应着重把握3大方面,即获取政府和各相关方的支持、建立专门的管理和研究机构、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谭必五 《水运工程》2017,(5):178-181
长江口地区主要利用航道疏浚土进行吹填造地,吹填工程工期、疏浚土土质、成陆质量要求均较高。综合分析吹填区施工现状、疏浚土供应量、吹填成型质量要求,提出利用疏浚土吹填的同时,利用电吹船吹填工艺进行有效补充的吹填施工方法。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外来砂和疏浚土,可实现吹填进度与成陆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港口工程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产生的大量疏浚土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日本疏浚土处置现状的调研和疏浚土利用科研成果及成功经验的解读,了解日本疏浚土综合利用概况及典型工程应用情况,借鉴成熟的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促使我国港口航道建设日趋深入,使大量疏浚土由此产生,对疏浚土的处理常采用水抛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对疏浚土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土地资源,还能作为农业用地及居民生活用地。但当前,疏浚土利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结合疏浚土的内涵,分析疏浚土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利用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管理、利用率低等,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沿海航道管理的关键环节,疏浚土综合利用对于保证港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疏浚土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具体探讨了有关改善疏浚土利用的对策,以期为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五十年代以来,微处理机和液压传动技术的问世和应用,以及对冲淤特性和水流,泥沙输移特性的深入了解,促进了疏浚设备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方面有: 1.疏浚船的型式和功能; 2.疏浚作业自动化和疏浚数据处理自动化; 3.优化疏浚; 4.疏浚土处理技术; 5.疏浚土的再循环和利用。本文介绍了国外技术发展水平与我国现状,并建议,在2000年前应重点开展12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岳文飞 《水运工程》2023,(S2):81-85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入库航道处淤积越来越严重,为提高灌溉供水能力、满足水质需要、增强纳洪防洪能力,需及时对入库航道进行清淤。由于入库航道清淤疏浚土不像河、海区域那样进行水运抛卸,需要转运上岸处理,因此疏浚土处理工艺繁杂、成本较大,且普遍存在堆存区有限、环境污染而无法满足工程清淤要求情况,影响航道清淤的正常推进。本文针对入库航道清淤疏浚土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结合疏浚土资源利用技术、优化清淤工艺达到正常推进清淤施工的目的,该工艺既可推进入库航道清淤的正常实施,又可满足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因此,在入库航道清淤工程中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根系兼具吸水和加筋作用的特性,依托某疏浚工程,对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观测试验区内浅表层(0~90 cm深度)疏浚土含水率、承载力、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和评价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的效果。研究发现:1)皇竹草种植完成85 d后,种植区土壤承载力由11.8~27.7 kPa增加至54.5~68.3 kPa,而空白对照区仅为33.4 kPa;2)疏浚土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5.5%~43.9%、6.5%~17.0%、1.5%~9.6%;3)皇竹草对重金属Cu、Zn、Pb、Cd、Ni均具有吸附效果,其中对Cd的吸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是可行的,它能加速浅表层疏浚土的失水,快速固化浅表层疏浚土,尤其对30~90 cm深度范围效果明显;此外,皇竹草还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吸收重金属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为例,分析了其施工中的技术难点,通过高克重布料制备大型砂袋、疏浚土再生利用以及水下可视化监测,构筑了袋装砂斜坡堤施工关键技术创新体系。工程应用表明,新研制的大型砂袋突破原充填高度只有1 m的限制,疏浚土再生较好地解决了长江口禁采期内砂料来源的问题,同时水下可视化实时监测大幅提升了施工精度;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环保、经济与社会效益,具有适用性与先进性,可为类似项目提供技术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疏浚土的固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上海市围垦4.0万ha,促淤7.3万ha的10年计划以及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理的需要。讨论疏浚土的固化处理技术及有关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施工数据分析、现场观测、中子示踪、ADCP监测、数学及物理模型等多种方法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疏浚抛泥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出了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长江口独特的土质和水流特性,全潮时段利用距耙吸船施工区段较近的贮泥坑倾倒疏浚土,不考虑潮位和流速的影响的施工工艺造成各贮泥坑的抛泥流失率较大,通过采取限制各贮泥坑抛泥时段以及贮泥坑位置移动至低流速区等优化措施,能有效降低贮泥坑疏浚弃土的流失以及流失疏浚土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江口二期吹泥上滩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开展了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涉及疏浚土用于吹填造陆的吹泥上滩工艺、疏浚土专用吹输泥设备及机具、疏浚施工工艺、疏浚泥沙运动监测、水沙分离等关键技术问题总体上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为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金镠  楼飞 《水运工程》2019,(6):75-80
受流域来沙持续减少影响,长江河口拦门沙区域已普遍进入侵蚀状态,滨海湿地资源流失日趋明显。同时,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维护量也有所减少,疏浚土资源日趋宝贵。近年来疏浚维护量基本稳定在5 500万~6 000万m~3/a。利用航道疏浚土就近补给受侵蚀浅滩,可成为未来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从培育生态滩涂角度出发,无围堰条件下的吹填上滩是需要研究的工艺选项。以横沙浅滩为例,借鉴淤泥质海床在波浪作用下动力响应的黏弹性模型和连云港外航道疏浚土实测流变特性参数,研究分析了淤泥海床在不同来波波高和不同浮泥密度下的波高衰减率,得到浮泥密度1. 20~1. 30 g/cm~3时消浪效果最大等结果。该思路和方法可为长江口航道疏浚土无围堰吹填工艺论证提供参考。建议对长江口航道疏浚土的动态流变特性等开展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疏浚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6艘装备ADCP的水文测验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固定断面法对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及北槽内贮泥坑、抛泥区涨落潮抛泥过程中的疏浚土扩散情况进行了观测.首次在长江口成功获取了水体中疏浚土扩散场的实测资料,深化了对长江口疏浚土扩散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疏浚溢流和疏浚土处理的时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