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主要介绍了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使用方法、红外热像仪在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温度离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类型、温度离析对密度(压实度)的影响、改善温度离析试验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反映沥青混凝土路面转运摊铺施工工艺中温度离析关系的径向基函数(RBF)网络,并利用所做的温度离析检测实验数据对其进行实例计算,得到了温度离析的拟合曲线和误差曲线。结果表明RBF网络能够对温度离析程度作出判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适于实时预测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分析。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改善温度离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在安徽滁宁高速公路的运用,分析评价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离析改善效果,借助红外热像仪、激光温度仪分析和定位温度离析位置,对运输过程中运料车上、摊铺过程中的摊铺机受料斗、螺旋布料器分料槽等关键位置采用和未采用沥青混合料转运车两种情况下的温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运输过程中,通过转运车的再次拌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更趋于均匀;摊铺过程中,采用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后,能很好地避免新摊铺路面出现涡状温度离析区,极大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现象。  相似文献   

4.
从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生产过程中的骨料筛分、成品贮藏、成品出厂温度、混合料设计以及成品的检测等多个方面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原因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离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摊铺机结构和施工方法不当是造成级配离析的主要原因;而自卸卡车的运输过程是造成温度离析的主要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离析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沥青混合料离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直接研究,借此评价离析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比较截面上一定区域内集料面积累计之和的差异,可以定量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程度。  相似文献   

7.
表面离析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鉴于离析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严重影响。以及缺乏定量指标体系进行离析评价的现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离析的判别方法、程度评价、检测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QC/QA原理,提出了以离析百分率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离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QC/QA过程,对于定量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控制的效果、提高路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沥青混合料铺筑方法中存在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等问题,在凤永高速公路路面的施工中采用了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结果表明: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得到了改善,所铺筑的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离析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离析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大多数是定性的研究,没有全面定量的研究现状。将沥青混合料离析分为偏细、无、轻度和重度等4种水平。室内模拟了不同程度离析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与空隙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异性,分别测定了不同程度的离析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定量分析离析水平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程度,研究离析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稳定性在偏细、重度离析时明显降低;相对于均匀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变细使得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略有提高;轻度离析、重度离析的水稳定性分别降低34%、51%;同样抗疲劳性能也分别降低30%~50%,50%~70%。  相似文献   

10.
对沥青混合料离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直接研究,借此评价离析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比较截面上一定区域内集料面积累计之和的差异,可以定量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程度.  相似文献   

11.
橡胶沥青性能试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橡胶沥青的路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胶粉类型、胶粉掺量、基质沥青类型、拌和温度等对橡胶沥青高温、低温和抗老化性能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胶粉后,沥青的高温、低温及抗疲劳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0目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优于40目和360目胶粉改性沥青,三者低温以及抗疲劳性能比较接近;对于中海油(泰州)AH-70基质沥青而言,当采用20目货车轮胎胶粉改性时,最佳掺量为16%~18%.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SBS改性和博尼维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两种措施,制作了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普通沥青混凝土掺加纤维及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掺加纤维等4种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对这4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抗老化性及水稳定性的测定,对改性沥青及纤维加强的效果与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得出了SBS改性沥青及纤维加强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的沥青胶浆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性能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纤维的性能。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锥入度试验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延度试验评价低温性能;选取SMA-13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研究两种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增强作用,劈裂试验评价低温抗裂性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优于木质素纤维沥青胶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劈裂强度均要较木质素纤维高,且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3%~0.4%时其改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沥青胶浆低温性能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  郝培文 《公路》2005,(8):139-142
以石灰石矿粉、水泥和消石灰为填料,按不同的粉胶比制备成沥青胶浆,采用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了不同填料和不同粉胶比对胶浆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浆在低温抗裂性方面存在最佳粉胶比。不同填料的胶浆最佳粉胶比是不同的,而且,掺加水泥和消石灰有助于提高胶浆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温度对基质及SBS改性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AH—9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按照常规的试验方法在不同温度下拌和成型试件,进而对其抽提、蒸馏测试回收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的升高,其沥青的老化程度也随着增加,且当温度增加到一定温度时(AH—90#,155℃;SBS改性沥青,165℃)沥青的老化开始急剧增加;在相同的温度下SBS改性沥青的老化程度均比基质沥青要小,说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AH—90#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16.
隧道沥青铺面阻燃温拌施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国 《隧道建设》2010,30(4):371-375
通过试验研究考察了FRMAXTM沥青阻燃剂与EC120EC-120温拌沥青改性剂制备阻燃温拌沥青与制备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集成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采用阻燃剂和温拌剂复合干法改性生产的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和阻燃性能得以改善的同时,混合料的拌合施工温度可明显降低,有着显著的节能减排和改善施工环境的功效,在未来的隧道沥青铺面施工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在70#基质沥青中掺加不同比例的天然岩沥青得到改性沥青,低温延度试验结果显示其延度几乎为0,通过对低温延度断裂力测试,表明断裂力越大低温延展性越差;通过不同掺量岩沥青改性沥青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对比试验,并结合沥青胶结料评价结果,认为6%~8%掺量范围内的岩沥青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高温及水稳定性能,适用于目前路面结构中面层,可以得到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当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不同的基质沥青,分析岩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及岩沥青的最佳用量.根据各检测性能指标,从高温、低温和耐久性能方面,分析讨论了岩沥青作为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的影响行为和程度.结果表明,经岩沥青改性后的沥青,其高温性能大为提高,感温性得到改善,抗老化能力和稳定性有所加强,低温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王延飞  程健  贾生盛  沈本贤 《公路》2001,(6):104-106
以减压渣油和催化油浆为原料进行丙烷脱油沥青,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控制脱油沥青收率,取得2种合格的沥青大样,对其性质进行了评价,并与胜化100号道路沥青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发现,脱油青可直接作为合格的道路沥青使用,并且在低温延度,耐热性及耐老化性方面要优于胜华100号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PRPLAST.S沥青混合料温拌效果,对AC-20C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加热温度、沥青加热温度进行室内试拌试验及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当该混合料集料加热温度为160-170℃和普通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60℃时,既可使PRPLAST.S抗车辙剂软化,又可以达到温拌施工的效果。对PRPLAST.S温拌及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发现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基本相当。与浸水马歇尔试验相比,以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标准作为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控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