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铁路工程保险索赔快速反应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保险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推行,在我国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中还处在逐渐推广和试点阶段,而随着国家加大铁路建设工程投资力度和建设项目市场化,工程保险也将逐渐成为铁路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工程保险已经列入《铁路施工总价承包工招标文件》中,施工企业花重金购买工程保险,目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意外风险能得到保险保障。因此,施工企业应结合铁路工程特点,建立一套工程保险索赔快速反应机制,以有效分散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引入投标竞争机制,解决铁路工程保险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而使铁路工程保险达到低价、优质的目的。研究方法:学习青藏铁路等工程保险项目的经验,引入保险投标竞争机制,应用于武汉天兴洲大桥铁路引桥和相关配套工程。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投标主体的确认、工程险种和招标范围的选择、投标文件的组成以及编制招标文件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本项目工程保险的实施,积累了铁路工程保险招投标经验,同时推动了铁路工程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最终实现了业主和保险公司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我国铁路建设工程保险业务起步较晚,品种单一,保险市场不够活跃.由于存在保险信息的不对称性,铁路工程保险中的业主、承包商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受到影响.保险经纪代表业主、承包商的利益,为其提供服务,维护其保险利益,可最大限度地消除保险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保费支出,协调铁路工程保险各方关系,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可合理转移风险.引入保险经纪非常必要,在工程保险中可充当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铁路工程建设大型化、复杂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下,潜在的风险因素日益繁多,铁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充满挑战。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对和控制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的关键,受到项目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现有实践中没有系统的指导,导致风险识别工作易存在疏漏。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和因子分析,提取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和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对抗多级递阶结构模型(DEMATEL-AISM),计算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效果受到直接层、间接层和根源层3层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危险源监测分析、人员风险意识、风险调查措施、风险应对能力、铁路建设目标、预期风险后果和风险识别技术是影响风险识别结果的关键因素,在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重点关注和控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风险识别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及因果关系,并从风险内部控制、项目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和动态风险预警机制设立3个方面,提出了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建议和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大型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工程规模扩大,技术要求提高,工程标准愈发严格,铁路工程项目面临着更多不确定因素。如何有效防范铁路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探究影响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基于铁路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管理3个阶段,选取12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各因素的指标权重,之后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风险评估模型,并以石济高速铁路为例评估铁路工程项目风险水平。研究结论:(1)从权重来看,前期设计对于铁路工程风险影响因素模式的运行影响最大,其次是后期管理,再次是中期施工;(2)从评估结果来看,多数专家认为石济铁路建设面临较高风险,而前期的设计和后期的管理是整个项目所有风险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重点防范;(3)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铁路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在设计和实施阶段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此文以巴准铁路工程设计阶段项目管理为例,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阐述在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巴准铁路工程特点、难点和存在的相关风险,通过分析和风险识别,提出在设计阶段应对设计时间、工程造价、风险控制3个主要方面进行项目管理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工程后期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铁路路基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风险有路基沉降、路基上拱、路堤局部塌陷、路堑边坡坍塌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制定、过程控制落实等风险管理。本文归纳总结了路基工程重要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论述了各管理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控制重点,并建议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实行常态化和规范化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总承包最大的特点是工程建设中的设计、采购与施工一体化,明晰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的责任,促进项目实施的优化。当前我国铁路建设市场逐步开放,铁路工程建设中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十分重要。国内外工程总承包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及相关法律政策为我国铁路建设广泛推行工程总承包提供了保障。结合我国铁路建设特点,铁路工程总承包应建立业主项目管理体系,其中包括总承包各方的信用管理和评价、招标与评标体系、项目管理程序文件、工程保险机制。在推行总承包模式中应建立“铁道部—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项目业主管理团队—工程咨询单位—工程总承包商”的管理体制,采用“小业主、大咨询”的管理方式,加强合同管理。  相似文献   

9.
各铁路局,各设计院,工程管理中心,中铁建设开发中心: 为加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合理确定铁路工程建设管理费用标准,现对铁路工程建设管理费用标准调整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经验,在分析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特点的基础上,介绍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和主要控制方法,并阐明工程总承包各阶段风险管理的组织措施,可为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铁路货运商业保险现状,结合商业保险的投保流程与货运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特征,依据铁路客户投保需求,设计铁路货运商业保险服务平台。文章运用微服务的设计理念,创建货运保费计算模型,实现保险产品的快速上线,引导客户在提出货物运输需求的同时进行投保;利用报表工具对客户运输需求和投保意向进行分析,辅助保险业务人员进行营销决策。铁路货运商业保险服务平台已在部分铁路局集团公司推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对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益、增强铁路运输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旭 《铁道勘察》2020,(3):151-154,160
为解决现有铁路工程招标中对风险因素分析不全面等问题,采用德尔菲法及因子分析法对铁路工程项目的招标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分析:(1)通过文献调研法确定铁路工程招标风险因素;(2)基于德尔菲法设计咨询问卷并进行专家一致性检验,确定铁路工程招标的风险因素;(3)采用因子分析法,将铁路工程项目的招标风险设计为咨询问卷并进行因子重组分析,以验证德尔菲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工程招标风险因素包括招标人因子、项目因子、投标人因子、政府因子4个方面(共15项招标风险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已有的铁路工程招标风险因素进行重组,优化了德尔菲法筛选的铁路工程招标风险因素;新方法既遵循了专家意见,又舍弃了"法律"实用性差的指标,使筛选的招标风险因素指标更符合铁路工程项目特性。  相似文献   

13.
0引言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深入推进,铁路建设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照铁路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0万km,时速250km以上的客运专线要大规模修建,共需投入建设资金2万亿元,每年平均投资需求达1300亿元,除已有的铁路建设基金、银行贷款的款源外,每年资金缺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工程保险的角度出发,介绍地铁工程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阐述通过定性、定量方法来识别并确定工程风险源和风险度的技术要点,为工程风险评估、保险评估提供分析依据.论述在考虑保险转移时,必须重视解决的相关问题.研究涉及保险业与工程界的交叉领域,为地铁工程保险这一技术性很强的领域提供分析和评估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铁路基本建设领域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通过对铁路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介绍,阐述铁路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5个方面的特点。针对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拆迁工程不应划入招标范围,加强资金管理,划分工程节点并按节点进度计价支付工程款,承包方应建立工程保险等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风险评估对于铁路隧道工程的建设和项目选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在可行性阶段对应的风险类别与风险因素,建立基于AHP法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隧道风险等级定量评判标准。模型根据专家对各风险类别和风险因素相对发生概率的定性评判,通过AHP法计算得到各风险类别和风险因素在整个风险评估体系中发生的相对概率,并将风险事件发生后果等级赋予相应的风险分值。最终结合得到的概率与风险分值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到隧道综合风险评估分值和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从而对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进行综合、定量、直观的评估。将A隧道运用该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综合风险评估值为4. 774,风险等级为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