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本文以STAR-CCM+作为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某柴油发动机最大进气升程下的进气道和缸内的流场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对比了更改发动机缸径对进气的影响,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进气道和缸内流场,为进气道结构优化、评价、再设计以及燃烧室的匹配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对某商用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流场分析与优化改进。在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中,以其进气道几何模型为基础,借鉴相关机型的气道稳流试验数据,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CFD)和有关数值计算方法,对4种不同气门升程下的进气道缸内流场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评价进气道稳流特性的有关计算模型,给出了其进气流量、进气道内气流分布、不同气门升程下缸内流场特性、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等参数,为进气道性能优化、评价和再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并对进气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再次进行流场分析后进气系统流量系数得到提高,大幅提高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效率。  相似文献   

3.
内燃机组合进气道进气系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块粘接的网格生成技术,利用求解Poisson方程生成螺旋气道和切向气道相组合的进气系统以及缸内的三维贴体网格。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法对该组合进气系统进行了稳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组合进气道内的气体流动特性,为理解组合气道结构形状对进气流动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车型平台上4A91S发动机进气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CFD的结构优化方法。利用Fluent对该进气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流场特性,以发动机进气阻力最小和气体流动均匀为优化目标,改进对发动机进气阻力和流动均匀性影响大的结构因素。对比进气系统结构改进前后的流场特性,为汽车进气系统结构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动态网格技术为基础,采用三维、可压、黏性、湍流模型,应用控制容积法,对切向进气道发动机进气系统三维流场特性进行了瞬态数值研究。研究发现,在进气过程的初始阶段,缸内始终存在一对旋涡,并且沿气缸轴线向下缸内流体出现逐步融合的趋势;随着曲轴转角进一步增大,约在100°CA时缸内靠近活塞的横截面上出现单旋涡;在140°CA时,缸内横截面上大部分都只有单旋涡存在,只在靠近缸盖的横截面上有一个面积较大的主旋涡和一个面积很小的旋涡;当曲轴转角进一步增大,缸内仅存在一个单旋涡,流场压力趋于均匀。采用三维瞬态数值计算可获得稳态计算和试验难以得到的进气系统三维流场流动规律,为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进气过程缸内湍流流场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精确描述内燃机进气过程中的缸内流场动态特性,基于非结构化动网格和有限体积法,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对1台模型发动机进气过程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计算采用动态Smagorinsky亚网格尺度模型,得到缸内速度和湍流黏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大涡模拟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与RNAS模型相比能更精确地揭示流场的瞬变结构和流动的随机特性。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组合进气道布置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柴油机切向/螺旋组合进气道进气系统进行了稳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组合气道的流动特性,为进气道位置优化提供了依据;在不改变原机气道形状的基础上,通过稳流试验确定了最终进气道位置的优化方案,证实了流动数值模拟在气道优化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一款4气门高速直喷柴油机上,采用稳态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螺旋气道、切向气道和组合气道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个进气道组合时流动干涉的分析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进气流动对缸内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组合进气道可使进气流通面积增加约一半,从而使充气效率提高约1/4;另外,组合气道的进气流动存在相互干涉,这种干涉作用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但对缸内的涡流运动却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发动机气道组合对进气流量和进气涡流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YZ4102 4气门柴油机螺旋气道和切向气道的布置方案,并对气道—气门—气缸系统中的气体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螺旋进气道单开和两进气道全开状态下气道内部详细的速度场和湍动能等信息,为气道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理论为基础,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AVL-Fire分析新型6160船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得到缸内的流量系数、涡流比以及流场特性云图.通过三维建模软件CATIA将原气道不足之处改进优化,对改进后的螺旋进气道进行稳态和瞬态模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螺旋气道进气性能提高15%左右,涡流产生能力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吕军 《中南公路工程》2011,(3):149-151,156
以上瑞高速公路怀新段第8合同段青山冲隧道为工程实例,针对左线出口端洞口浅埋偏压情况,为了节约工程投资,实施了反压回填的处治方案,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了偏压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灌注桩试桩试验资料为依托,结合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辅助分析方法,对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及载荷传递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资料,对桩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平衡试桩法更好的适用于本次试桩试验,后压浆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承载力,有限元模型结果和实际测值较为符合,桩身受力在施工期间受施工步骤及周围工程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何杰  苏伟  唐举一 《中南公路工程》2011,(4):153-154,178
通平高速公路峨公岩隧道洞顶存在大小不一且分布较为广泛的采空区,对隧道的施工及以后的运营构成了安全隐患。业主和施工单位结合采空区的物探报告对隧道洞顶采空区采取了一系列的处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准确率和高分辨率、并且快速高效的探测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近年在厦门成功大道梧村隧道验收检测的工程实例,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像作出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大跨隧道,针对浅埋大跨度隧道进洞的两种典型施工工法微台阶法(也称微台阶法)与双侧壁导坑法进行空间三维数值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与结构位移、应力、应变等的分布与发展规律,得到了两种浅埋大跨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动态施工力学特征,提出在三车道大跨度隧道采用微台阶法进洞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际工程中成功运用经验,为大跨度隧道浅埋段采用微台阶法提供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存在的高温车辙病害现象,研究了以粗集料CBR值确定粗集料比例、以矿料间隙率确定细集料比例,根据沥青混合料所处不同结构功能特性确定粗集料设计密度的适合于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的抗车辙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桥结构数值仿真技术,对我国首座无背索波形钢腹板部分斜拉桥—溱水路大桥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研究,为大桥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溧水大桥为一公路上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座石砌拱桥,通过对桥梁结构的一般检查,发现其腹拱圈、拱脚等部位存在超限裂缝外观缺陷。为评估其使用性能,通过静动载试验及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桥梁整体技术状况和工作状态作出综合评价,为桥梁的养护管理、维修加固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为今后桥梁养护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临长高速公路平江连接线改造工程,介绍了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并分析了水泥含量对基层强度的影响,最后还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就地冷再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翻修改建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强夯置换法在高原重盐渍土路基施工中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万频 《中南公路工程》2011,(5):108-110,114
在青海格尔木盐湖地区察格(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但通过科研、设计、试验、施工、检测等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果。主要通过阐述该地区盐渍土特性和成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简单介绍了盐渍土的防治方法和强夯置换法施工原理,介绍了该路段路基施工中所采用的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参数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及载荷试验检测证明:所采用的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处理高原重盐渍土地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