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F1已经在中国站决出了冠军,巴西站已经成为鸡肋。即使不是,到你看到我的文章的时候也已经是了。所以在国际大赛年底收官的时候,还是把目光聚焦到国内吧。受今年北京奥运的影响,国内大部分比赛日期相当靠后,11月,正是国内比赛最精彩的一刻!  相似文献   

2.
老牛买新车     
《当代汽车》2006,(9):104-104
对已经习惯了有车生活的老牛来说.每天都顶着烈日坐公交车上下班,的确是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所以自从老牛把自己心爱的GOL卖掉之后,就没见他开心地笑过。小非看到老牛愁眉苦脸的样子,开玩笑地对他说:“牛哥,快买新车吧,我最近学了几招新车DIY的绝技,到时候一定免费把你的新车弄得与众不同!”老牛一听,使劲摇头,怯怯地说:“还早,还早!你先DIY自己的小SUBARU吧!”  相似文献   

3.
杨国强 《摩托车》2005,(11):28-28
曾经有人对我说:“男人与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缘份!”也有人说:“男人对车动情那只是早晚的事!”也许的确如此吧!多少次魂牵梦绕中,那一部部靓车总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却始终无法说出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人如此?  相似文献   

4.
许鸿德 《汽车杂志》2004,(12):116-120
9月26日的首届中国站GP大赛不但是中国赛坛的里程碑,也是今年最受瞩目的Fi分站比赛,有人说中国站GP大赛代表了中国势力的崛起,也有人说中国站GP大赛是虚有其表,更有人说中国站GP大赛是上海市政府的一场豪赌!谁是中国站的获利者?上海赛道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危机?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定要说F1中国站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那么维特尔错估形势,在车队指令下让车给里卡多算一个吧?再次败在队友手上,这对他而言是否会带来些什么改变呢?  相似文献   

6.
城市飞车族     
马可菠萝 《摩托车》2007,(12):83-83
引子:一位网名“烟台小胖”的网友这样叙述:我是开出租车的,今晚拉着客人在路上走的时候一辆FZR飞驰而过,车上的3位乘客第一个说:“快了”,第二个说:“嗯!是快了”,第三个说:“你俩懂什么,赛车都是这么骑的,骑慢了怎么能让人知道他骑的是赛车。”  相似文献   

7.
格洛克是F1世界的新手,2008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赛季。比赛结束之后,他说:“这简直不敢相信,我在F1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赛季就获得这样的成绩,简直太棒了!”  相似文献   

8.
车门杂谈     
金大为 《汽车杂志》2006,(2):192-192
各位编辑:您们好!作为一个母亲,我恳请您们无论如何要回应我的儿子!因为在他写这封信的时候,不止一次地问我“妈妈,编辑叔叔能收到吗?他们会理我吗?”面对他苛求的眼神,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会的!”您们也许无法想象,他虽然只有上一年级,可真是迷恋您们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上海定律     
翁鉴轩 《轿车情报》2010,(6):174-179
上海是一座有灵性的城市。至少每逢F1大奖赛,老天总能灵光乍现地制造出一系列趣事。今年趾高气昂的F1车手们就再次被浇了一头冷水——赛前的灿烂阳光与赛时的倾盆大雨,让他们措手不及。更出人意料的是,巴顿竟然捧起了最大的那只风火轮(中国站冠军奖杯)。而他也成为了七年中国站以来的第七位冠军。“或许这是一条上海定律,”连F1大佬伯尼都忍不住说,“雨战和新的冠军,已经成为了这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勇 《驾驶园》2010,(2):54-55
冯立军已经与车相伴18年了。现在,他驾驶一辆37座桂林大宇客车,风风雨雨却乐此不疲地奔忙于沧州与各城市之间。说到行车的技巧,他有一肚子话要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他的安全“结晶”吧!  相似文献   

11.
宁辉 《摩托车》2012,(2):80-83
记得一位患者曾好奇地对我说:“没想到医生也会酷爱摩托车,你喜欢它什么?”我一时语塞了。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一位朋友也问过我究竟喜欢我初恋女友什么?我当时亦是无言以对,对呀!好像从没认真想过为什么,就已深深为之着迷了,也许这正是两者共同的魅力所在吧。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光阴无价呀!你怎么能说几个螺栓等于600分钟呢?真是可笑。看!不明白了DE?那你还是看看下文吧!  相似文献   

13.
我从来没有把任何一款摩托车和暴力联想到一起,我觉得那是对这种机械和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体的一种亵渎,但我不明白为什么2005年出产的铃木GSX-R1000要称之为“K5”,从我有限的一点英语词汇中挖出两个以“K”开头的单词。那就是“KISS”和“KILLER”了,前者显然不合适,所以我们姑且称他为杀手吧!  相似文献   

14.
“看!大黄蜂!”……好吧,或许在一篇科迈罗的试驾稿的开场白中提“大黄蜂”是件极为烂俗的事情,但是我想说,在我试驾这辆车的过程中,伴随所有被吸引而来的目光同时出现的声音就是——“看!大黄蜂!”  相似文献   

15.
将军说:“不,小伙子,还是让我这个老兵给你敬个礼吧。”  相似文献   

16.
Rose Tan 《汽车杂志》2009,(7):190-190
记得去年在马来西亚雪邦赛道参加一次超级跑车的比赛时,我又吐又泻,病了一周都没好,却还要参加比赛。我用孤苦伶仃的眼神看着我的英国教练,问他怎么办,希望他可以安慰我说:身体虚弱就不要参加比赛了吧。但他指了指脑袋说:“你没问题的,赛车是一项脑力运动,身体虚弱些没关系”。如果那时我对这句话是似懂非懂的话,在珠海试车一天让我彻底解悟了这个观念。  相似文献   

17.
《车时代》2009,(7):16-16
《车时代》的编辑:你们好!说起来,我也算是咱们杂志的老读者了,从去年北京车展到现在,整整14个月的时间,我的生活—直有你们的陪伴,在这里允许我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18.
各位编者:你们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1.沙林S7是一款什么样的车?请简单介绍一下。谢谢!(最好附张图片)2.贵刊说法拉利并没有生产“家庭车”,我想是轿车吧!可我在昆明见过一辆法拉利轿车,售价好像是298万RMB,这是怎么回事呢?3.奔驰有生产中巴车吗?  相似文献   

19.
陈岚 《轿车情报》2008,(4):216-217
最近,编辑部里一同事的朋友在坐出租车时发生俩趣事:其一是,今年的冬天异常冷,这位朋友拦了辆出租车,但司机却将车窗打开。让司机把窗关上,答曰:会起雾。于是朋友说:“有除雾功能的,我帮你打开。”司机却固执拒绝:“别碰我的车,我开了那么多年,这车没这功能!”那位朋友哭笑不得但又实在冻得不行,于是哀求道:“我只按那个按钮,不动别的!”司机将信将疑地关上窗,看着他按下了按钮,惊叹地叫到:“真的有哎!”。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年初的第一场雪后,风云初霁,红装素裹。我和同事穿得像熊一样厚实,爬上东三环外使馆区附近一幢高档写字楼的十二层,去采访俄罗斯籍车主亚历山大先生。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握手,被访者用极其流利的汉语打趣道:“冷吧?气象台说,这股冷空气来自西伯利亚。那是我的老家。”“北京的‘倒春寒’,一般都是俄罗斯的进口货!”我同样打趣。一来一往之间,陌生感已不觉消弥,心中油然涌上“邻居”般的亲近。“寒冷”与“冰雪”也就自然成为谈话的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