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发动机起停技术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可行的起停系统方案,并在搭载的实车上进行了综合油耗测试,最终取得了较好的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动态跳跃点火(DSF)为一项全可变停缸技术,发动机的每一个气缸都可以动态地执行停缸操作。其控制逻辑对停缸作出适当搭配,在兼顾NVH的同时,赋予了发动机更广泛的停缸范围,停缸缸数增加,节油能力优于传统停缸技术。基于车辆实测解析评估,一款1.4T轿车改装DSF在中国工况CLTC_P下的节油效果近于怠速起停的收益,例如7%左右。DSF在不同工况下节油效果有差别,数据显示NEDC循环下节油率略优于CLTC_P循环。DSF可以与48 V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米勒循环发动机及均质稀燃发动机技术相配合,达成综合节油,这些组合为汽车厂家满足第五阶段油耗目标值提供了技术选项。  相似文献   

3.
对3款典型怠速起停轻型乘用车,试验并分析了其实际节油潜力和排放。在实验室和实际道路上,在多种测试循环下,测量了功能ON与功能OFF的油耗。结果显示:在两种代表中国城市道路行驶状况循环下,各车节油表现显著,均优于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的结果。在中国几个城市道路上开展的车辆油耗对比实证试验节油表现,也优于NEDC循环下的结果。比较多个循环下怠速起停功能ON与OFF,ON排放结果与OFF排放结果大致相当。借鉴美国循环外测试评价方法和欧盟Ecoinnovation测试评价方法,并结合中国的交通、气温特点来构划的中国怠速起停循环外奖励测试方法,可以测出中国实际道路上额外节油潜力。  相似文献   

4.
起停系统控制策略开发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车辆起停技术和起停系统,详细研究了起停控制策略,并采用起停技术进行了整车的NEDC循环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起停技术后车辆在市区工况可以节油5.7%,综合油耗可降低3%,起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整车节油手段,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款手动挡车起停系统的开发应用,包括系统方案、起停零部件开发、起停控制逻辑、油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起停技术后车辆在市区工况油耗可以降低至少6.5%,可以满足第三阶段油耗要求(7.7L/100km),证明起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整车节油手段,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车辆什么情况下最省油?答案当然是熄火时。正是基于此,工程师们开发了发动机自动起停技术。该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车辆短暂停车或滑行时自动熄火,在需要继续前进时自动重起。实际应用中,有些车主觉得它很烦,也有人怀疑它是否真的能节油,甚至评价它为鸡肋,真相到底如何呢?首先,自动起停功能的节油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自动起停功能起作用时,发动机已处于正常运转温度,只是暂时"休眠",有研究表明,车辆在热起  相似文献   

7.
介绍起停系统在商用车上的应用情况,阐述起停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并以IVECO车型为例,对起停系统进行节油率的对比测试。  相似文献   

8.
卫东 《汽车与运动》2015,(2):128-133
<正>在等红绿灯时让发动机也喘口气,休息片刻,这不仅仅是体现人性的一面,更是为了减少发动机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节省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厂商将起步停车系统安装在了越来越多的车型上一个基本的发动机起/停系统仍然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量将降至5L/100km的目标。2013年中国国产汽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为7.33L/100km,为达到2020年的目标还需要降低约32%的油耗,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而进一步开发传统内燃机技术所带来的节油潜力也是最实际可行的方法。众所周知,发电机在停机时功率消耗最低。有专家认为,发动机起/停系统是汽车动力系统进入电气化的标志,从成本-效益的角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发动机智能起停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和控制策略以及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受力情况,其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起停系统控制策略模型,通过和Advisor联合仿真,在NEDC循环工况下对配备起停系统的汽车和传统汽车的经济性能做了对比分析,最后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发动机起动和整车的油耗与排放的对比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起停系统能保证发动机快速起动且转速波动小;配备起停系统后整车的HC、CO和NOx排放远低于欧Ⅳ排放限值,100km油耗比传统汽车降低3.63%。  相似文献   

10.
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整车降低怠速转速后的节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怠速转速降低50r/min,怠速油耗降低6%左右。在城市道路行驶怠速工况较多,降低怠速转速后整车节油效果较好,但是NEDC测试循环怠速工况时间短且怠速油耗量小,加之测试与设备误差等原因,很难直接测试出降低怠速的节油效果,为此提出了采用NEDC工况拆解法来计算降低怠速转速后的油耗与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几种混合动力模式的特点,对起停系统的构成和零部件进行分析;建立起停控制系统起动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描述了起停系统的工作模式;在AVL Cruise仿真软件中对4种工作循环进行工况油耗的仿真计算;在NEDC循环中对带与不带起停控制系统的整车进行国Ⅳ排放和油耗的测试.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准确;加装了起停系统的车辆排放性能基本与不带起停系统车辆相当,而其油耗水平则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新型双电机行星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中发动机在起停及怠速运行状态下会导致油耗增加的问题,基于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以进一步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整车动力学和传动模型并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对ECMS能量管理策略输出的发动机及电机最优目标转矩进行重新优化分配后,再输出给发动机及电机控制器以控制其工作状态。针对起停优化控制中影响起停频次的关键时间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优化前,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实现对发动机起停或怠速状态的有效控制,减少发动机的起停频次,减少恶化油耗,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进一步优化整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整体性能,也关系到车辆油耗及排放水平的高低。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生产企业除了在动力性上不断进步之外,发动机的节油、减排能力也已成为很重要的指标。我国的发动机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哪一阶段?发动机在节油性能上有哪些新技术和新突破?发动机的发展遇到了哪些瓶颈?本期互动论坛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拖拉机汽车研究所研制,上海内燃机缸垫厂生产的上海牌轿车用节油气缸垫子1983年4月由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组织并通过了技术鉴定。常用工况节油5~8%,1983年11月一机部对680Q 发动机作部优产品复查时,其性能测试结果为:最大功率94.8马力,最大扭矩为16.2公斤米,全负荷最低比油耗为191克/马力小时,达到了历年来较高性能水平。此后,又用新进口的日本 CB366发动机燃烧分析器进行了示功图测试,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节油效果。上海汽车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1981年58号文(第3号指令)明确规定小客车设计油耗百公里不超过12L。为此,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于1981年6月召开了SH760A上海牌轿车节油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攻关组要在1982年底前使城市使用油耗从实际使用约13—13.5L/100km降低到12L/100km以下。在1981年底按着各节油项目要求进行了总装车,并做了节油综合效果道路试验验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节油效果。上海牌小轿车680Q型发动机台架外特性试验结果以及综合道路实验结果分别列于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6.
<正>当排气系统中背压增加时,柴油机的有效比油耗就跟着增高。当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变化时这种有效比油耗的变化保持相对不变。由于采用低背压排气系统而带来的节油潜力随用油量的增加而增大(即在重型卡车上节油潜力最大)。复式排气系统,特别是直立式,比之单列式排气系统在形成低排气背压方面更有潜力。声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使设计人员在最大限度减少流动损失时仍能保证达到要求的消音效果。 在70年代中期,卡车工业着重发展能显著节油的产品和方法,例如空气导流器,幅式轮胎,风扇离合器。当前注意力已转向那些虽然节油较少,但仍是很重要的节油措施方面去了。根据成本,排气系统结构和设计需要考虑,在柴油机上降低排气系统的背压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等效燃油最小能量管理策略的节油效果,以适用于工程批量应用为导向,制定基于增益功率燃油系数的混合动力汽车(HEV)能量管理策略。基于瞬时优化原理,提出基于增益功率燃油系数的工作模式决策机制,根据电机发电或电动引起的发动机功率与燃油消耗率的变化关系,分别给出电机充电和放电模式下增益功率燃油系数的计算方法。考虑发动机扭矩瞬态快速变化对油耗的影响和电机及电池包充放电效率特性,提出发动机高效区域扭矩滞回控制方法,建立基于增益功率燃油系数的能量管理策略算法架构。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策略软件模型,通过转鼓试验台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等效燃油最小能量管理策略,基于增益功率燃油系数的能量管理策略提升了节油率和舒适性,在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降低了约4.8%,发动机的启停次数降低了约53%;相对于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最优工作点控制方法,发动机高效区域滞回控制方法降低百公里油耗约1.8%;与采用基于动态规划的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的仿真结果对比,在不能提前预知工况的条件下,制定的能量管理策略在WLTC工况与新标欧洲测试循环(NEDC)工况下的油耗与理论最优值差距均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汽油发动机停缸节油原理、应用难点和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应用于4缸发动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经分析指出,在东风牌汽车上实行停缸节油时,只靠车速和单一油门位置极限这两个控制参数,是不能保证发动机始终被控制在燃油经济区工作的。介绍了停缸节油控制模式的优化决择、单片机电控器的设计及匹配试验结果。运用道路负荷法所得数据进行的台架试验及道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停缸节油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冷却EGR技术对汽油发动机节油的原理,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冷却EGR技术对汽油增压发动机部分工况点火时刻及油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