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为了解决电动车插入式充电的不便,丰田、沃尔沃已经致力于研发无线充电技术有一段时间了,丰田前不久也宣布正在测试其无线充电系统。顺应这一趋势,两家德国供应商海拉集团(Hella)与法勒(Vahle)也将联手开发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据悉,新的系统同样采用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能量传递实现供电,线圈间距在102-203毫米范围内均能实现充电。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多通过有线充电方式,极其限制电动汽车的普及。而无线充电技术多以电路较简单的较成熟的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为主,电磁感应的磁场发散性较强,对距离及放电受电线圈要求位置要求较高。现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磁耦合共振无线传输系统多针对固定汽车型号。本文主要研究通过接收次级回路的参数,从而控制主回路电容调制,以自动谐振的磁耦合共振无线传输系统来实现对不同接收回路的充电,从而满足对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充电兼容。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因其高安全性、智能操作和灵活便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体系结构、电动汽车的种类和特点,然后建立了一个基于磁耦合谐振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分析了PSpice中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特点,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充电系统和DC/DC降压变换器电路。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研究了补偿拓扑、谐振频率、谐振线圈降压变换器与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变线圈参数(如增加线圈半径和匝数),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补偿和逆变电路,可以提高系统的输电效率和负载功率。最后,分析了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中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4.
无线充电线圈的互操作性是智能道路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为分析耦合线圈的互操作性,首先建立了无线充电系统及耦合线圈的仿真模型,选取了3种不同形状和对应尺寸的线圈作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别分析了不同形状和尺寸以及不同组合形式线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和耦合线圈互操作性的影响。另外,采用MATLAB/Simulink对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效率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无线电能传输的试验装置进行了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线圈传输间距的不断增加,线圈的自感不变而互感不断降低,同时其耦合系数和系统的输出效率也会随之减小;圆形线圈的互操作性优于方形线圈,其中方形-方形耦合线圈互操作性最差,圆形-圆形耦合线圈互操作性最优,其最大传输间距提升9%~12%;大尺寸线圈的互操作性优于小尺寸线圈,且线圈尺寸的变化对于互操作性的影响大于线圈形状。研究结果为智能道路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新型线圈自感辨识方法,以发射端和接收端电路串联的电压型无线能量传输(即充电)系统为例,建立其非线性高阶微分方程并构建数据矩阵,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系统的过程参数矢量,将线圈的自感辨识问题转换为系统参数辨识问题,完成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的自感辨识,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以其运行安全、方便灵活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了新鲜活力。耦合线圈是无线充电系统中电能场能转换、能量传输的关键部件,从根本上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文章首先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中建立耦合线圈模型,包括只有耦合线圈、带磁芯铝板的耦合线圈两种;然后针对两种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磁芯铝板对磁场分布、互感和耦合系数的影响,同时仿真得出互感、耦合系数与耦合线圈的传输距离、偏移距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以目前2 000辆公交车的规模计算,可以节省5 000万L的燃料——导致燃料成本下降达90%。斯堪尼亚公司正在对各种类型的可以取代或补充内燃机的电气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感应充电技术是该公司正在探索的项目之一,该技术可以通过电气化道路实现无线为车辆电池充电。斯堪尼亚公司计划和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理工学院(KTH)合作,于2016在瑞典南泰利耶市对无线充电技术进行测试。作为测试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特殊测试     
正ROCK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参考价:158元ROCK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不仅能够为手机找到可靠摆放位置,还能够为手机进行充电。支架本身采用铝合金材质坚固耐用,重力联动设计可以使用宽度为66~87mm、厚度为5~11mm尺寸手机,类似于iPhone8手机,即便带壳也能充电。内置智能控制芯片,反应灵敏,支持9V智能充电。识别到支持快充的设备后无需设置自动进入无线快充横式。并提供稳定的电流,可以防止因过流、短路及异物对手机的影响。无磁铁氧体感应线圈电能转化率高,充电快、损耗小。  相似文献   

9.
正据外媒报道,今年2月下旬,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款20k W的双向无线充电系统,并将系统安装在一辆中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运输UPS车上。该项目是同类项目中首个相隔11英寸气隙实现功率传输的项目,将该技术改进应用于具有更高地面净空高度的新型大型车辆上。在演示中,ORNL的无线充电技术采用两个电磁耦合线圈,在卡车和充电板  相似文献   

10.
如今,隔着空气的电流传输已成为了可能,手机的低功率无线充电已经实现.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人们购买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于是,汽车无线充电也被摆到了议事日程之中. 无线充电的优势和愿景 汽车无线充电对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来说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充电解决方案,车辆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无线充电,省去了插上插头的麻烦.在极冷的气候环境下,电动车充电桩很有可能被冰雪覆盖,无法使用.但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满足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充电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不需通过电线的连接,可以将电力传送给电动汽车给电池充电,这叫无线充电或非接触式充电。试想一想,未来只要将电动汽车停在埋设有无线充电设备的停车场与路旁停车位上,打开车上充电开关,电动汽车就能自动完成充电,看不到一排排充电桩,也不需要从车上拉扯下粘着灰尘的充电电缆,该是什么情景!电动公交车还可以一边行驶一边进行无线充电,公交汽  相似文献   

12.
壹家言 《汽车知识》2015,(1):100-102
<正>关于解决里程焦虑症问题,前两次我们说的都是电能存储——空气电池可以让比能量发生质变,从而获得比燃油车更长的续航里程;超级电容则可以大大缩短充电速度,令充电像加汕一样快捷。如果你感觉这些技术还很遥远的话,其实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解决里程焦虑症。它的突破口不是电能存储,而是充电方式。无线充电的原理并不复杂无线充电听起来很玄妙,这是因为我们身边采用无线充电的设施太少(也不是很有必要)。其实单就原理而言,无线充电并不那么复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无线充电路面是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与路面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智能路面,可使路面同时满足行驶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设计实用的无线充电路面,需要将传输装置埋设于路面材料中,如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材料.无线电能传输是路面中的原边线圈和电动汽车上的副边线圈经感应耦合谐振完成的.现有无线电能传输过程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当传输过程需...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接触式充电和无线充电.接触式充电采用插头与插座的金属接触来导电;无线充电或称无线供电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是以耦合的电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传递.对于电动车用无线充电,即将变压器原、副边绕组分置于车外和车内,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传输电能. 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巨大需求使得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相当活跃.典型的应用包括新西兰国家地热公园的30kW旅客电动运输车、美国洛杉矶的无线充电移动充电实验公路,以及韩国销售的配有车载无线充电手机充电器的宝马7系列轿车等.日产聆风、雪佛兰沃蓝达和三菱CA-MiEV概念车均拟应用无线充电技术.  相似文献   

16.
特殊测试     
<正>你知道吗?《汽车与运动》测试小组不仅测试汽车,还测试所有和汽车相关的用品,丰富您的用车生活!参考价:128元绿联CD157车载无线充电支架绿联CD157车载无线充电支架采用重力联动设计,一放即夹紧,路况再差,手机也安全无忧不会掉落。它还配备了无线充电模块,放手机的同时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一举两得。它的无线充电模块输出最大功率可达10W。支持QC2.0快充。绿联CD157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开车导  相似文献   

17.
<正>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是个新鲜话题,至少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可移动电子产品和穿戴用品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对于汽车领域来说,这项技术可能是启动汽车"工业4.0"时代的关键所在。无线充电技术在诸多移动设备领域已经实现:诸如电动牙刷、遥控器、智能手机等。各种型号的电源、充电器,乱成一团的电线,这些都是过去的噩梦了。现在,只需把电子设备放到一块充电垫上就可以了却一切烦恼。而对于汽车来说,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有线交直流充电带来的不便甚至是危险。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能源技术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建设,电动汽车得到迅猛发展。目前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方式和换电方式均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无线充电技术随之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高传输效率和与汽车底盘高度的完美适配的充电距离,非常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应用。然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松耦合变压器模型,该系统存在无功功率,需要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添加相应的补偿网络来弥补无功功率。本文针对串串型的补偿拓扑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电路模型,推导其补偿网络参数,分析研究其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特性。分析研究表明,串串型补偿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19.
正电动车的下一张王牌非无线充电莫属,已有汽车及基础设施企业有意到2020年实现其商业化。目前无线充电的应用水平仅限于低电压电子消费品(如手表及i Phone 8),但预计将在短短几年内进入以公里计的汽车市场,当务之急是制订全球化标准。为无线充电及对位而设立的汽车工程学会J2954标准任务团队主席杰西·施耐德这样表述了她的观点。相当多的下一代电动车将具备无线充电功能。汽车工程学会J2954标准就此制订的基本性  相似文献   

20.
谢小兵 《摩托车》2006,(10):41-41
大多数国产摩托车,特别是采用交流CDI点火的摩托车,其熄火方式都是利用充电线圈对地或点火器到点火线圈的那根线接地来实现熄火的,然而,这种熄火方式在高速行车制动失灵,想利用发动机制动车辆时,如关闭熄火开关,则很容易烧坏点火器和充电线圈,因为如你这时关闭熄火开关,充电线圈却还在工作,充电线圈输出的高电压又直接对地,形成了短路现象,特别是小偷偷车时,直接剪断熄火线,一脚就着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