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发动机稀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木  周洁 《重型汽车》2002,(4):30-31,33
1什么是稀燃技术 什么叫稀燃?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汽油与空气之比可达1:25以上.稀燃技术就是发动机在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燃烧,这样,燃料能完全燃烧,也减少了换气损失,从而实现在部分负荷时的节能,降低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2.
从燃烧室结构、燃烧室内气流运动、点火方式、分层燃烧及燃油喷射方式等几方面论述了当代轿车,气油机实现稀薄燃烧所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了目前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所采用的催化技术(NOx直接催化分解技术、选择还原催化技术和吸附还原催化技术)和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指出了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汽油机稀薄燃烧,可以大幅地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为轿车汽油机实现稀燃,提高轿车汽油机的经济性和改善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提供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车用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实现及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车用465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实现与机内净化策略,借助于缸内存在的滚流运动,采用适当的气道内喷射方式,实现了均质稀薄燃烧,不同负荷时的稀燃极限可达21~22,分析了汽油机稀燃排放的特征,NOx排放先升高后降低,HC和CO排放明显降低,合理控制稀燃空燃比,可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传统汽油机怠速稀燃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在1台加装了电控甲醇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上对燃用汽油(M0)、50%质量比例甲醇汽油(M50)和纯甲醇(M100)3种燃料的发动机的怠速稀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先后在过量空气系数a=1.1和a=1.3两组稀燃工况下进行,怠速转速稳定在800r/min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甲醇后,两组稀燃工况下指示热效率均有所提升;发动机的火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甲醇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怠速稀燃工况下的HC和NOx排放,CO2排放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也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1台侧向进气的单缸发动机上对分层和均质充气燃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灵活的喷油和点火控制策略实现了缸内的分层充气和均质充气燃烧。在线分析了各种工况下分层和均质充气燃烧及排放状况。研究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分层燃烧的性能明显优于均质燃烧,并且在稀燃状态下,分层燃烧能获得比均质燃烧更好的燃烧稳定性。在所有研究工况下,分层燃烧都能够有效地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6.
应用二次喷油及可变进气技术,形成准均质稀混合气,改善了燃烧过程,扩大了发动机稀燃极限。降低了NOx排放量。综合运用三效催化器和空燃比优化控制技术不仅使HC和CO排放接近零,也使NOx排放进一步降低。采用自主开发的电控系统的稀燃汽油机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文彤 《汽车与配件》2005,(13):40-42
均质压燃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燃烧概念是发动机燃烧技术的一大革命,也是发动机创新性技术,它是采用均匀的空气与燃料混合气,但用压燃式点火代替火花塞点火,这种燃烧方式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低的NOx和PM排放。  相似文献   

8.
崔伟 《汽车与配件》2003,(39):17-17
编辑你好,能否介绍一下稀燃技术? (崔伟) 稀燃技术就是发动机在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燃烧,这样,燃料能完全燃烧,也减少了换气损失.同时降低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从而实现在部分负荷时的节能和降低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9.
高强 《摩托车技术》2004,(12):25-27
1 稀薄燃烧技术的理论分析 稀薄燃烧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被提出的一项关于发动机燃烧技术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提高燃油发动机的空燃比(尽量增加空气的比例),使空气与燃油充分混合,最终使燃烧充分,达到能量充分转化的目的。这种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也是可行的。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燃油本身的能量通过燃烧转换成热能,热能通过推动发动机的活塞运动,再转化成动能,其间除了少量合理的物理摩擦损耗和尾气排放的热能损耗,其余的能量应该是可以充分转化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量产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采用可变升程机构实现多种燃烧模式,在低升程下实现了均质燃烧、分层稀燃和均质压燃。试验结果表明:在转速2 000r/min,负荷0.2MPa,0.4MPa下,均质压燃的燃烧持续期最短,放热最快;在转速2 000r/min,负荷0.2MPa下,均质压燃的燃油消耗率最低,达到337g/(kW.h),同时均质压燃的NOx排放远低于均质燃烧和分层稀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