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刑后民"原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理论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先刑后民"原则的价值基础并非旨在彰显"公权优先"的价值理念,而是重在刑、民程序冲突的理性解决.同时,还应当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保障一是以程序选择权为基础改造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是加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适用;三是积极构建滥用程序的制裁机制,防止当事人恶意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2.
证人是刑事诉讼参与人之一,就证人证言来讲,它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且为大多数刑事案件中的关键证据,同时对法庭质证,认证起重要作用。但证人拒证已成为困扰我国司法界多年的难题,本文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结合外国刑事诉讼中的有关证人制度,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事再审程序作为具体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体现和承载着民事诉讼程序自由、公正、安定和效益四种基本价值,因此,民事再审程序制度须以维护人的尊严为最高理念,融程序主体性原则于其具体程序规则之中,取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职权发动再审,尊重当事人民事再审程序主导权,以体载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任何改革都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这决定着改革的其他价值设定和改革的目标、步骤和方法。保障人权就是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这决定着改革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追求公正、效率、平等的实现。与国际人权公约相适应的同时,要求改革本身的合法化和程序化,并实现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刑事损害补偿是由国家对无法取得刑事损害赔偿或赔偿极度不足的被害人给予一定资助的法律制度。其理论依据是国家责任说、社会福利说、命运说、法制完善说。我国应当吸取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损害补偿制度。我国的“刑事损害补偿法”应当在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程序、资金来源等方面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们倡导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但能否科学发展则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带有根本的战略性问题,它涉及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方式及其大学成员的活动目标、活动原则、活动程序和活动效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以理念先行、以学为本、校本治理和质量优先为命题。  相似文献   

7.
叶红 《江苏交通》2002,(6):26-27
论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理论滞后、自身建设力度小、领导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企业集团内审必须以有效监控为目的、必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必须尽快转型等;在审计质量管理程序上存在着的审权限上的困难、发挥独立性的困难和实施中的困难等;执行内审政策中的认识问题、方法问题、机构问题及法律配套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路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有许多理论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文以铁路法和公司法为基本立足点,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网运分离”为突破口,分析了我国铁路现行体制的弊端和改革的制约因素,提出以“网运分离”为基础,以公司制改造为蓝本,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刑事推定是一种证明方法,即在刑事诉讼之中,裁判者以法律的规定为依据,在反驳不成立的情况下,由基础事实认定推定事实的一种事实认定方式.目前我国解决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时,在使用刑事推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标准不一,容易出现错误认定,造成错案,不利于准确打击犯罪和保护社会法益,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刑事推定的立法规范极其必要,并且应该尽快研究确立刑事推定所遵循的原则和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的发展的“瓶颈”。改革企业现行的“薪酬制度”构建一种切实可行的、公平合理的新型薪酬制度对进一步发挥薪酬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探讨了现代薪酬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对现行制度进行改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检察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权遭受学界部分学者的质疑.但是,从检察制度生成的历史来看,检察官角色产生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监督、制约法官;从比较法的角度看,由检察官行使审判监督权,对法官的程序违法行为实施监督,也符合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角色的基本定位;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检察官行使审判监督权包括庭审监督权并不会破坏审判的独立性、中立性以及控辩双方的平等性,因此,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权具有法理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当出现涉案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逃跑或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等情形时,案件将处于不立案、诉讼中止或者终止的状态。在这些诉讼状态下,如何处理涉案的非法财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背景下,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似乎成了一个没有争议的选择。然而,该制度在理论上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只有适当将物的处理与人的处理相分离,完善我国的刑事没收程序,才是当前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出租汽车监管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其概念和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对出租汽车客运服务的属性和定位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以南京为例,对出租汽车监管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并总结出租汽车行业“四个缺失”,论述了传统出租汽车监管模式的四个特点和当前监管工作中出现的四个过渡,最后结合当前的出租汽车行业实际,对行业的监管理念进行了反思和构建。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后,新法从立法上来说,基本上更多地采用了当事人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控诉方和辩护方要尽量处于平等地位,而辩护律师的辩护职能的发挥对达到这一要求和目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律师辩护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权的问题,更是表现得尤其突出。对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与正在进行司法改革的意大利就有关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从中寻求有益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针对所谓的公益案件提起民事诉讼已有若干尝试,改革试图以西方检察机关为参照系,将我国检察机关的民事审判监督延伸至提起或参与公益诉讼的体系和逻辑之中。然而,我国检察机关身兼法律监督与公益代表两种角色在民事诉讼这一特定领域呈现出矛盾状态,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尝试中,其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模糊和结构失衡是其自身难以修复的缺陷,因此,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试验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现有重点车辆业务的调研,明确重点车辆类型、涵盖范围及相关监管部门职责划分,总结现阶段重点车辆监管工作的不足。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引进物联网技术构建物联网下重点车辆监管新模式,通过海量数据管理与处理分析、数据共享、职责明确划分、协调联动等方面的改善完成对重点车辆全程全方位监管,实现重点车辆监管快速高效化。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体系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刑事政策和。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则为具体刑事政策。甘肃、青海和西藏都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刑事政策的适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既要廓清三种刑事政策的契合之处,更须认知其殊异之别,应参酌犯罪态势、社会情势、民族心理、民间习惯法等因素,创新刑事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战行理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90起典型误判案件的经验分析,发现转型中国的刑事司法在程序运行方面,具有错误演化的重复性、辩护功能的次要性等异化特征;在证据使用方面,具有证据收集的非法性、证据效果的间接性、证据认定的随意性等异化特征;在权利救济方面,具有救济原因的偶然性、救济渠道的阻滞性、救济方式的博弈性等异化特征。刑事司法程序的异化引发了受害主体的多元性、危害程度的深远性、赔偿救济的有限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而这些异化现象,必须通过制度与条件的双重改进方可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