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爽 《中国船检》2023,(8):11-15
<正>MEPC80会议通过了2023减排战略,明确了中期政策,进一步推进国际海运减排进程。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 80)于2023年7月3日至7日在英国伦敦召开,此前一周还背靠背召开了第15次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会间工作组会议。经过两周密集审议磋商,会议最终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这在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会议还进一步明确了中期减排措施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 80)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最新版《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战略》,明确了减排目标。航运业绿色转型需要进一步提速。今年,全球大量船东开始投资替代燃料新造船舶,以此作为实现减排目标的手段。但是,在航运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德国船东却有着不同看法,即便他们手上存有现金流,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 80)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到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业净零排放“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并设定了2030年、2040年两个指标校核点。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越来越清晰,船舶燃料转型是实现航运温室气体零排放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目前,航运绿色燃料供应链建设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早期阶段,韩国等主要航运国家正在加紧船舶绿色燃料供应、加注等产业链的布局,  相似文献   

4.
邢丹 《中国船检》2013,(5):20-23,122,123
EEDI的正式实施既是IMO成员国对海上节能减排的共识,同时亦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2013年1月1日,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正式实施,这是船舶空气污染减排领域的重大进步,是IMO各成员国十多年来对海上节能减排一致努力的结果。今天,EEDI看似已尘埃落定,但随着欧盟航海碳税问题的甚喧尘上,围绕船舶节能减排的暗战,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5月13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74届会议在伦敦召开,有关降低船舶碳排放的措施成为国际关注重点。作为全球航运业监管机构,IMO一直以来都在推动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2018年4月,IMO制定了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提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以MEPC.304(72)号决议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提出尽快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目标是到2050年国际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以上,2100年前尽快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正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规则和指导性文件,并于2018年4月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以下简称"初步战略"),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国际海运船舶零碳排放的愿景,开启了国际海运业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趋势,环保法规推动的低碳经济,高油价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行业竞争和成本控制,这些直接构成船舶节能减排的背景。船舶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也是温室效应气体(Green House Gas,GHG)和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船舶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之一。IMO海洋环境委员会(MEPC)第59次会议通过MEPC.1/Circ.684号决议,规定船舶能效营运指数  相似文献   

9.
《航海教育研究》2014,(2):23-23
正日前,船舶燃料节能减排新技术研究项目在大连海事大学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运研究中心和展玺国际生物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国际海事组织(IMO)日前决定,从2016年起对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实施第三次限制。该项目将通过研发船用柴油添加剂,大幅降低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0.
编者寄语     
<正>第63届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IMO总部所在地伦敦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指南与修正案。具体如下:◆2012年新船能源效率设计指标(EEDI)达标计算方法指南◆2012年制定船舶能源效率管理计划(SEEMP)指南  相似文献   

11.
航运业的2050     
正航运减排是行业的进步,IMO秘书长林基泽感叹,"这是一个关键起点。"2018年4月13日,英国伦敦,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2次会议(MEPC 72)最终形成并通过了航运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减少船舶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初步战略。航运业的"巴黎协定"这项初步战略在对航运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实施愿景、目标及基本原则、减排力度、短期至中长期减排措施及其对缔约方的影响等七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72届会议通过了《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从背景、愿景、减排力度和指导原则、短期/中期/长期候选减排措施及其影响、存在的障碍及支持性措施、后续行动、定期审议等7个方面,对国际航运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作了总体安排。通过对该初步战略的解读,分析该战略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及措施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行业绿色进程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对于船舶能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的实施时间的提前,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碳强度指标(CII)的强制生效,让行业减排压力不断增加。行业亟需能够快速实现减排的措施。古老却具备可快速应用、且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风能推进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实现减排降碳的优选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IMO"限硫令"的迫近和我国三大船舶排放控制区措施的持续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航运"等概念的深入人心,船舶岸电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速期。随着世界各国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船舶停靠港口时对城市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及公众的重视。而船舶岸电作为港航业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进程也备受业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船舶岸电推广也成了各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海事组织(IMO)温室气体初步战略于2018年通过,针对船舶运输行业设置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以2008年全球温室气体作为基准,到2050年减少50%(碳排放减少70%)。这一目标的设置,充分展示了国际海事组织在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担当,同时也对航运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航运减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的确立不会一蹴而就,而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2018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从短、中、长期候选减排措施等多个方面对国际海运业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总体安排。其中,中期候选措施就包括市场机制。实际上,IMO早在2000年发布第一次温室气体研究报告中就对市场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2006年召开的第56次环保会(MEPC56)则开始了对市场机制进行实质性深入审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5月31日至6月9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7次会议在IMO伦敦总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上设立了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和燃油安全三个工作组,并设立了强制性文件修订起草组。自2022年MSC 105次会议启动MASS目标型规则制定以来,自主船舶相关工作推进迅速,  相似文献   

18.
海运业是全球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等效CO2排放总量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大。为限制船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制定了《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简称“初步战略”)及目标,确定了短期、中期及远期减碳措施清单。文章对“初步战略”内容进行了分析,以“到2030年,国际航运单次运输任务的CO2排放量要比2008年至少减少40%”为目标,对“初步战略”短期措施中主要的直接努力减碳措施进行了研究,为我国海运业适应“初步战略”的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字化发展新环境下,作为船舶技术标准制定和执行的首要国际性组织,IACS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航运业作为古老的传统行业也在采取措施积极跟进。近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个新的六年(2018~2023)战略计划。作为确保航运更安全、更清洁的守护者,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为支持配合IMO的新战略也相应出台了首个五年期战略,进一步强化船级社作为立法机构可信任的合作伙伴的地位和强化船舶入级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国及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鉴于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将航运业也纳入了减排的进程中,租船人和船东必须核算并报告其控制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