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热棒作为一种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措施,已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现场测试资料,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始终是一个难题。研究方法: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清水河试验段热棒路基的现场观测资料,计算了2002--2003年寒季热棒的有效传热影响范围、最大传热影响范围和热棒的产冷量以及传热影响范围内热棒蒸发段土体温度的降低值,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热棒设计所应采用的纵向间距。研究结果:(1)清水河试验段天然地面热棒的有效传热影响范围为1.50m,最大传热影响范围为2.16m;(2)寒季热棒工作期间的总产冷量为1149MJ;(3)寒季最大传热影响范围内热棒蒸发段对应土体温度的平均降低值为0.95℃。研究结论:为保证热棒传热影响范围内土体温度有较大的降低值,工程设计时热棒的纵向间距以3.0m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耦合热管优化设计的需要,建立多年冻土区天然地面耦合热管的相变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不同热管管径、气候条件和冷凝段与蒸发段长度比对热管传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管径的热管对于提高热管的传冷量是有利的;在冷凝段与蒸发段长度比大于0.9的条件下,热管传冷量随长度比增大得并不明显,因此建议优化的冷凝段与蒸发段长度比取为稍大于0.9的值;与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多年冻土区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多年冻土区更有利于热管的传冷。对比模型计算值和现场实验值表明,提出的模型与实际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46.43km,防止多年冻土融沉是青藏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为指导设计与施工,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大规模施工前,在具有代表性的北麓河、清水河、安多3个试验段,先期进行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等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的试验研究。 研究结论: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通过改变路基的结构和填料,调节辐射、对流、传导所传输的能量,增加多年冻土地基的冷储量,改善多年冻土地基的热状况,防止多年冻土地基融沉,是保护多年冻土的有效工程措施,适用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区路基长380.30km,其中片石气冷、碎石护坡、路基设置热棒的长度分别为117.69km、127.00km、32.0km。青藏铁路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试验工程至少已经过6个冻融循环,未发现路基融沉病害;2006年7月后,多年冻土区列车以100km/h速度的平稳运行,证明了经主动保护的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热棒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冻土路段热棒试验路基和对比路基的地温及变形现场监测,研究热棒对多年冻土路基的保护效果。通过对埋置在正线试验路基左侧不同规格热棒周围地温的监测,研究热棒构造对路基降温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棒显著抬升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其最大平均抬升值达1.66 m;斜插方式埋置热棒能使最大融化深度曲线更快地趋于平缓,达到对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的整体保护;热棒路基的累计变形远小于未设置热棒的对比路基;热棒的产冷功率越大,其降温效果越好,降温范围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了及时掌握热棒路基的工程特性,把握热棒的降温效果,以便评价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工程稳定性,本文选择青藏铁路一处热棒路基为研究对象,对该断面天然孔及左、右路肩孔2006~2009年的地温进行分析,研究热棒路基的降温效果.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0~1.5m深度范围内地温受气温影响变化较大,路肩孔1.5 ~10.0 m之间由于热棒的主动降温作用,地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在青藏铁路运营后的前2~3年内地温下降明显,表明热棒能快速降低地温,保护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段路基的热融冻胀问题,确保多年冻土地段路基的稳定,部分冻土地段路基应用了热棒技术。文章介绍热棒的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及施工后路基沉降的观测,实践证明采用热棒技术对多年冻土路基的地基稳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温度场三维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盛煜  温智  马巍  吴基春 《铁道学报》2006,28(1):125-130
高温高含冰量的多年冻土地段,极易受外部条件的扰动而发生变化。针对此类冻土的特征,提出了热棒路基。根据带相变热传导有限元方法,对普通路基、热棒路基在未来50年青藏铁路沿线气温上升1.0℃情况下的温度场进行了预报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气温为-3.5℃或年平均地温为-1℃的地区,在青藏铁路50年的使用期内,普通路基在气温升高条件下路基下伏冻土都将发生融化,路基将会产生较大融沉变形,不能保证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性。热棒路基具有主动冷却的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冻土。路基计算结构表明,在未来50年气温上升1.0℃的条件下,在年平均气温为-3.5℃或地表温度为-1.0℃的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区,热棒路基可以抵消气候变暖的影响,可以保证路基下伏冻土不发生融化,从而可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铁道知识》2005,(2):20-21
1 、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正式开工建设的日期是: □2000年6月29日 □2001年6月29日 □2002年6月29日 2 、世界铁路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海拔是: — □5219米 □4905米 □4510米 3、建设青藏铁路需要攻克世界性的 “三大难题”是: □人烟稀少 □交通不便 □多年冻土 □高寒缺氧 □生态脆弱 4、青藏铁路号称世界高原冻土地段第一长铁路桥是: □拉萨河特大桥梁 □长江源特大桥 □清水河特大桥 5、热棒是多年冻土区路基保护技术的一种,请问热棒的上部称为: □冷凝段 □蒸发段 □保温段 6、 年开工建设的粤海铁路通道,全线开…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热防护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我国青藏铁路的修建充分考虑了对多年冻土的保护,在路基热防护措施中采用了热棒路基,碎(片)石护坡、块石护坡、片石气冷等关键技术。文章对青藏铁路各种路基新结构的地温进行研究,通过地温值计算得出最大融化深度,从各年最大融化深度的对比分析,研究这些措施对保护多年冻土,保证线路安全的作用。研究结论: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热防护措施能使路肩下最大融化深度减小。路基新结构的应用对保护多年冻土、降低地温、稳定路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的稳定,部分地段采用了热棒处理措施.介绍热棒的作用原理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片石护坡路基的大量使用,起到了降低路基基底多年冻土温度和调节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形态的作用,为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沙害主要分布在线路经过的河谷及湖泊附近,在风沙危害严重地段,片石护坡孔隙被沙害掩埋,改变了片石层传热特性,影响片石护坡的降温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地温监测分析,根据不同条件(有无积沙、阴阳坡)对片石护坡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片块石层的大孔隙特性,使得片块石护坡能通过暖季隔热、寒季散热这一机理来对路基体进行降温,测温数据显示降温效果良好;(2)片石护坡积沙后其降温效果明显减弱,通过片石层内0.6 m和0.8 m深度的地温积温比较,积沙路段积温明显高于无积沙路段,其中路基阳坡侧高出约50%,路基阴坡侧高出约100%。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冉理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32-40,59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长1142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文章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特点及主要工程问题,科技攻关工作与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就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更好解决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这一难题,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研究结论:文章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查清了线路通过地区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含冰量和不良冻土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攻克冻土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工作保证。对路基工程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治理原则和具体工程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路基工程技术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总结了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技术探索与实践过程,认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设计应以冻土地基稳定为核心,依据冻土年平均地温、含冰量、不良冻土现象及水文地质等,考虑全球气温升高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以科学试验为指导,采取主动保护冻土的措施动态设计,为列车快速通过高原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具有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地质条件和水质条件复杂,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其施工方法不同于一般低海拔非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此文根据青藏铁路设计施工科研攻关成果和现场施工经验,对多年冻土区路基路堤、路堑及过渡段路基等工程施工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对今后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冻土沼泽湿地地区铁路路基形式广泛采用倾填片石结构,受全球气候变暖、局域环境变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铁路路基的热扰动,铁路沿线的冻土沼泽湿地在加速萎缩,下部多年冻土在加速退化,修筑于其上部的铁路路基呈现出加速失稳的状态。为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并为运营维护与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针对冻土沼泽湿地萎缩与倾填片石路基的结构特点,通过稳定性分析,提出采用主动防护的热棒、太阳能制冷技术,并提出了加强防排水、改善地表条件、帮宽、设置护肩及抬高道砟等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主要水害类型,结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设计实例和施工现场情况,提出了病害处理原则和防治措施。 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对冻土及多年冻土进行了阐述,然后联系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从路基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工程3个方面出现的各种水害类型分析入手,得出结果。 研究结果:路基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工程3个方面出现的各种水害类型各有不同,但对青藏铁路今后的运营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研究结论: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设计施工的原则应针对多年冻土各种不同的地质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保证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运营期对路基、涵洞、隧道和桥梁等铁路工程建筑物采取合理防护,从而确保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及正常运营,从根本上抑制变形、裂缝等水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沉降变形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沉降变形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即使路基下冻土人为上限有所上升,冻土路基仍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种变形主要来自原天然上限以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升温引起的压缩变形。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升温幅度、高含冰量冻土层厚度和路堤高度越大,路基的沉降变形量就越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路堤填土满足临界高度,且考虑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的条件下,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在未来50年内的总沉降量可能达到30 cm。因此,要控制冻土路基的沉降变形,必须采取主动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工程措施,单纯靠增加路堤高度的传统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区高填方斜坡路基发生病害成为青藏铁路一种新的线路病害类型,对青藏铁路的运营造成了安全隐患,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以该类病害发生较为典型的风火山地区某路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收集地质、气象等资料和进行现场调查、地质勘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研究结论:将其病害特征归纳为路基下坡侧坡脚渗水、路基坡体出现开裂、路基沉降明显3个方面。并从地形因素、地质条件、水位气象因素、冻土地质环境4个方向对病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固路基坡体、完善防排水系统、加强热防护措施和加强安全监测等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结构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在列车荷载下的结构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设计和铁路运营安全分析提供了依据。研究方法:以青藏铁路清水河多年冻土区试验段路基结构为工程背景,利用列车——轨道二维动力模型得到的道床底部列车荷载激励曲线,对冻土路基结构进行有限元时程反应分析,探讨冻融状态下路基的列车振动荷载效应。研究结论:无论是暖季融化还是寒季冻结状态,列车振动荷载产生的土体压应力都大大高于静荷载,车速对土体动应力反应有明显影响;冻结状态下,路基中下部土体的动力反应较大,而暖季融化时路基顶部土体对动应力有较显著的放大作用,因此,在工程设计和运营养护时应有针对性地对结构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