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改善整个快速路网的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结合车辆在衔接段的交通运行特性,对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匝道与平面交叉口衔接段的长度进行优化设计,并以雄楚大道为例,对部分出口匝道、入口匝道与相邻平面交叉口附近衔接段交通流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VISSIM软件建立衔接段长度设计优化计算模型,对衔接段的交通流进行仿真模拟,并将输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计算长度下,车辆在衔接段的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以及排队长度都有了较大改善,整体交通运行状态得到了较大提升。该结果验证了衔接段长度设计优化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塘-中河高架是杭州市主城区最重要的一条南北向骨架道路,近几年来拥堵严重,已成为城市交通热点问题。该文从杭州市的道路网特点入手,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并借助杭州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FCD和微波车检器流量数据,深入分析了上塘-中河高架的交通拥堵特征。从交通需求、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三个方面系统地剖析了其交通拥堵的原因和症结。借鉴国外高速公路无瓶颈段设计理论,本着交通疏堵工程和保证快速路运行效率的理念,从增设匝道的合理性,打通中河立交瓶颈节点,部分路段"4改5(6)",增加匝道车道数,地面道路配套措施及封闭个别匝道等交通工程角度提出了交通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4.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市京广快速路北延伸段的规划定位、建设条件和系统分析为基础,明确该路段的匝道布置、节点定位、各系统交通转换以及既有交通设施的衔接等关键问题,最终确定该工程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高架道路系统建设日臻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交通问题。比如下匝道衔接交叉口或路段不畅往往是整个高架系统的瓶颈所在。该文介绍了下匝道拥堵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参与的一些工程实例提出了一些缓解高架道路下匝道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快速路出口匝道区域拥挤问题,建立了出口匝道衔接道路(即辅路)控制仿真模型,并通过Vissim验证,对比分析出口匝道衔接道路(辅路)在不控制、让行控制、定时控制和自适应信号控制下交通流的运行特性以及控制效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在辅路让行出口匝道车辆优先驶出时,控制效果最佳;当让行控制失效影响出口匝道车辆驶出时,辅路控制是必要的;自适应信号控制能够取得最好的控制效果,总延误约可减少42%,特别是对主线交通状态的改善更可达46%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快速路主线交通流拥挤现象,分析了快速路进口匝道与主线以及与地面衔接交叉口的影响关系,确定了进口匝道不同交通状态下的控制目标;构建了进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的3段式协调优化控制模型,提出基于层次分析的分布式求解算法;以1条进口匝道及3个衔接交叉口的典型路网进行试验,采用仿真模拟软件对模型及其算法进行效用评价.仿真试验优化了7次,结果表明:前3次实现了进口匝道排队减少,接着3次优化能够实现通行能力最大,在低交通需求下,优化能使通道平均延误时间减小.研究成果为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优化进口匝道和衔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与地面交叉口衔接段的交通组织方案对城市交通系统作用至关重要。该文结合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快速路,对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段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心理学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事故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非  杨少伟  潘兵宏 《公路》2011,(11):104-108
在分析统计陕西省某条高速公路上所有出口匝道事故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速度适应性、速度低估、弯道错觉、坡道错觉、跟车距离误判等交通心理学原理,对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类型事故的成因.同时,针对出口匝道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改善措施,以达到减少出口匝道事故,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机非混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条件下平面交叉口的交通设计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在分析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自行车交通流的相关模型;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机非混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建立将为解决城市混合交通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乡村道路的交通特点,确定乡村道路设计速度合理范围,分析了适用于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并结合翁源项目相关经验,总结了部分典型节点设计示例,可为今后乡村振兴建设中其他乡村道路工程的交通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复合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智斌  袁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6):132-135,144
复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保证交通安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泰州一典型复合交叉口为例,通过多方案的设计及比选,提出了复合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思路、程序和方法,并对所选择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选择的设计方案优于其他备选方案,改善了原有交叉口交通流的紊乱现象.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对此类交叉口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有部分一级公路功能与交通需求不相匹配、平面交叉和出入口布设密集、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不甚合理,导致公路通行效率较低、道路安全性较差。以上海市大叶公路为例,对干线一级公路交通组织进行了设计研究,基于公路的功能定位选用相适应的技术指标,通过合理的一般路段与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以及指路标志设计,提升了公路的整体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并为后续干线一级公路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合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建设规模大、换乘交通方式多、交通组织复杂、分期实施建设预留等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是枢纽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以北京南站的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在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倡导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重点是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解决各种交通衔接,建设多交通方式人性化的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改善换乘环境,方便公共交通,同时做好配套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分期预留。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建成区,通过大规模的土木工程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受到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比如:区域交通组织、交叉口优化设计、行人过街优化设计和可操作性的交通管理措施等,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具有投入少、效果显著的特点。该文重点介绍交通精细化设计理念及相关优化设计方法,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沙漠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卫星  李元  韩广华 《公路》2007,(12):115-118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的特点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对阿和沙漠公路的标志、标线、护栏、景观带及平面交叉口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在沙漠公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限速标志牌,提醒司机控制车速,谨慎驾驶;增设景观带,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改善心情,提高行车安全性;改变部分标志牌颜色,增强警示作用;设置纵坡预告标志和下坡标志,提供纵坡信息;设置柱式轮廓标,方便司机确认行驶区域;对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交通安全工程设计及交叉口渠化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度量的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鹏  吴文静  隽志才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9):118-120,130
将信息理论运用于解释交通标志信息的传递过程,建立了交通标志的信息传输模型。运用信息熵方法将驾驶员接受的标志信息进行量化,并以长春市区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该方法评价现有交通标志的信息传递质量。结果表明,利用信息度量方法对交通标志视认性进行评价可以有效衡量标志的设计质量,有助于标志设计者从驾驶员认知角度出发,提高交通标志的工效性。也为筛选标志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探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张丰焰  周伟  王元庆  张佳 《公路》2006,(1):109-113
我国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因交通量急剧增长而不得不进行改扩建,但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对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往往有很大影响。如何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理论体系。通过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的基础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期能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轻型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论分析、实测数据验证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轻型高速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轻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在不同车道宽度、不同设计速度条件下单车道、双车道和三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