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3条高速公路(文中描述为A高速、B高速和C高速)沥青路面车辙为分析对象,以《公路工程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对车辙深度的判定标准为依据,分别在车辙深度<1.0 cm、1.0~1.5 cm、>1.5 cm的典型路段,选择同一横断面上车辙形成的的波峰、波谷及硬路肩处钻芯取样,通过对芯样的分层观察、各层厚度值的统计分析。在沥青路面车辙处采用切槽的方式代替路面取芯来判断车辙类型和车辙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镇溧高速公路桥面铺装层病害进行彻底处治,综合比选常见的桥面铺装层材料,结合室内试验对防水粘结层材料进行分析,推荐采用双层SMA13沥青混合料和水性环氧防水粘结层作为镇溧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结构。项目路段通车一年后跟踪观测发现桥面使用性能良好,无车辙病害;通车三年后车辙有一定的发展,平均车辙深度4. 2mm,仍低于原桥面车辙数据,车辙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巨大.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沥青路面越来越厚,路面铺筑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有一些路段在通车后不久仍然出现了如坑槽、车辙.拥包等病害.造成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很多。现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现役沥青路面结构抗车辙性能,本文选择五条不同通车年限的高速公路进行现场取芯,并对路面各结构层分别进行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部分路段中、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值与规范推荐值比偏低,应重点关注结构层中、上面层混合料抗剪强度指标;各路段芯样的综合抗剪强度值与实测车辙深度相关性较好,可以采用综合抗剪强度指标评价结构层的实际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宁宿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60℃条件下的高温稳定性状况,综合考虑车流量、路面结构层材料和病害分布特征,选择了频繁养护路段、常规路段、深车辙路段三种断面类型,共计9个断面,采用MMLS3试验验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最大车辙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高速公路高温稳定性状况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频繁养护路段车辙深度略高于其他路段,SMA-13面层高温稳定性较其他材料稍好,同时,该高速公路高温稳定性状况现阶段良好,但车辙深度发展并未进入稳定期,仍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交通标准化》2009,(22):39-39
成都鑫利公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PS(Pave—Strong)路面强力剂应用于工程中的案例: 1.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中修项目中,在K9+869~K48+800路段路面下面层(10cm基质沥青ATB-30)和上面层(5cmSBS改性AC-16)混合料中,  相似文献   

7.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纵坡路段颇多,重载交通破坏性大,主要呈现的是车辙破坏。如何运用合理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破坏,成为沥青路面设计时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速公路向着山区推进,连续陡坡路段的路面出现的早期损坏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车辙病害尤为突出。文章通过路面结构理论计算分析,探讨提高模量对路面性能的影响并确定试验段的路面结构形式,通过工后通车一年的高模量沥青路面试验段与比较段的车辙发展跟踪检测比较,表明高模量试验段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提出采用环氧沥青混合料提升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方法。设计不同养护时间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验证其劈裂强度随养护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比SMA-13沥青混合料,分别评价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并依据镇溧(镇江—溧阳)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程对环氧沥青路面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劈裂强度与养护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明显优于SMA-13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较SMA-13沥青混合料稍优;利用环氧沥青混合料处置后的沥青路面的动稳定度可提高一倍,且通车7个月后车辙深度仍小于3mm。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已建高速公路部分路面早期破损的调查,发现许多路段都出现了严重的车辙破坏,其中最普遍的是沥青混合料由于剪切变形而形成的失稳性车辙。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阻止沥青路面车辙潜能发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