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制动工况力学模型,绘制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行驶时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分析了被牵引车结构参数的改变对制动过程的影响,并建议对这种轴荷变化的道路清障车应安装感载阀,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陈凤仁 《汽车运输》1995,21(4):25-29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形成制动器制动力和地面制动力等两个摩擦力。地面制动力随着制动器制动力的增大而增加,但有其一定的限值,其最大值受路面附着力制约。为获得良好的汽车制动效果,制动器制动力不宜将车轮制动抱死,而保持车轮的滑移率为15%-20%是最佳状态。因此,在车轮制动器中设置制动防抱死系统。  相似文献   

3.
将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中前制动器改为盘式制动器,对采用不同配置制动系统的整车进行路试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制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在该制动系统中加装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来调整前、后轮制动器的输入压力,并对改进设计后的整车制动性能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轻型货车制动力分配更加合理,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制动器制动力在车轴间的合理分配及调控,一直是改善汽车制动性能的努力方向,时代不同,道路条件不同,汽车工业水平也有异,导致了汽车制动力调控的多样化。本文介绍了制动力调控技术以及制动防抱装置的发我,现状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制动台检测中,制动力平稳不合格远多于制动力不合格。在制和平衡不合格中,有制动器因素和非制动器因素两类:制动力不合格,大多是由于制动系存在故障。  相似文献   

6.
用户对桑塔纳轿车制动系统反映比较普遍的两个问题是:制动力略感不足,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不能迅速制动,即所谓“站不住”的感觉;制动踏板有沉重感,即制动操纵不轻便,因而直接影响制动效能的正常发挥。针对这两种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1后轮制动器的改进桑塔纳轿车前轮采用的是盘式制动器,后轮制动器因兼起驻车制动器的作用,故采用鼓式制动器。原车型设计者可能基于后轮先制动抱死的危害大于前轮先制动抱死,故为克服后轮先制动抱死,在结构设计中保证:制动过程中后轮产生的制动力小于前轮产生的制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汽车制动性能,现代轿车的制动系的发展现状是制器盘式化,制动间隙自调化,液压管路双回路化,真空助力化,制动力自动调节化及安全报警自动化等。在诸多工制动器中,浮钳盘式制动器得以广泛应用 。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所受力的不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摩托车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摩托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理想分配曲线,从理论上分析了摩托车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制动跑偏是指车辆制动时不能按直线方向减速或停车,而无控制地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影响制动跑偏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汽车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或制动力增长的快慢不一致,其中转向轴左右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更容易引起跑偏。  相似文献   

11.
633X微型车制动稳定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厂生产的633X微型车制动侧滑稳定性问题,从整车与制动器的匹配上进行理论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整车质心纵向分配极不合理,同步附着系数偏小,制动临界减速度低,制动效能不高,而前后制动器给出的制动力分配比又不能满足整车高制动力分配比的要求,从而导致制动时后轮先抱死出现严重的侧滑甩尾现象。  相似文献   

12.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4,(27):18-20
在乘用车上,除了主要的制动器以外,其他减速装置只有发动机制动,但是在重货或大客车上,为了补充主制动器的制动力必须设有辅助制动器。为此,在排气管内设有开闭阀门的排气制动器作为商用车的重要辅助制动手段,而在日本不断推广应用。在高速公路或山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装有更大制动力的“缓速器(retarder)”。缓速器大致可分为永磁式、电磁式和液压(流体)式。除此以外,还有利用发动机压缩冲程或膨胀冲程的阻力控制发动机转速,使制动力发生的发动机缓速器(engine retarder)。  相似文献   

13.
装有缓速器的汽车在制动时,其制动性不能用理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来评价,但对I曲线稍作修改并结合传统的分析方法,仍可以对汽车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式,得出关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该方程解的情况来分析制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保证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施加在后轮上的缓速器制动力不宜过大,并且通过适当调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叉车几种不同工况制动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建立了力学模型,分析和研究了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β和同步附着系数φ的关系,求取了叉车制动器制动分配系数。对叉车制动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半挂汽车列车附着系数的分析与制动力分配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三全 《汽车工程》1997,19(1):34-40
本文对列车的制动工况建立力学模型,分析研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β和附着系数ψ0的关系,求取列车理想的附着系数和制动器动力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电子液压制动安全性能,本文中对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研究ECE R13制动法规对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影响,然后对电子液压制动安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电子液压制动中电机泵的作用频次与制动需液量成正比;输出相同的制动力矩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后轮制动器比单独使用前轮制动器需要更少的制动液体积;在低于某一制动强度时,共同使用前后轴制动器时制动需液量大于单独使用前轴制动器;利用单侧车轮的进/出液阀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器实施制动,可以降低高速电磁阀的使用频次。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基于安全特性的电子液压制动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改进方法,并进行NYCC循环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电机泵和前轴进/出液阀的作用频次约降低50%,而后轴进/出液阀的使用频次降低90%。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了摩擦材料摩擦特性对轿车(盘式),后(鼓式)制动器制动力之比的影响。根据对前,后制动器部总成大量的测功器试结果,计算并绘出前,后制动之比值随制动管路压力,车速,制动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并与设计作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它对轿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动性能计算,制动器设计和制动衬片摩擦材料的选配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保证了轿车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SL6400A轻型客车驻车制动器采用后桥车轮鼓式制动器,该车原驻车制动机构存在传动环节多、支座刚性差及拉索走向不合理等因素,致使左、右后轮制动力不平衡或不足,通过分析与对比,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驻车制动传动机构,该结构可通过平衡器的转动保证左、右后轮制动力不平衡或不足,通过分析与对比,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驻车制动传动机构,该结构可通过平衡器的转动保证左、右后拉索拉力相等。试验证明,驻车制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实车道路和制动器台架制动噪声试验结果,描述了制动噪声的特征。结合对衬片摩擦特性和机械特性的研究,以及对制动器部件的动力分析,提出减小制动噪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义 《汽车运用》2014,(9):38-38
感载阀的作用 感载阀也称制动力调节阀,其功能是随着轴荷的变化而自动地调节制动器的制动气压,使制动力的大小尽量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附着情况相适应,以保持汽车在各种载荷、各种减速度情况下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