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力 《海运情报》2006,(2):15-15
2005年中日航线集装箱货物运输量进出口合计比上年增长10.1%,达到286.7万TEU。反映持续扩大的中日贸易,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日本往中国为86万TEU,增长10.6%;中国往日本为200.7万TEU,增长9.8%。中国往日本货物量超过日本往中国的状况没有变化。但是,中国往日本货物的增长率3年来首次下降到一位数,而日本往中国仍以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前还不怎么火红的HDS(快速交货服务),如今在中日航线已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在中日航线刚刚告别由暮春到初夏的淡季,转而进入货运旺季中,HDS已扮演起航线市场的主角。截至7月31日,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今年进出口HDS箱量已达2837.5TEU,同比分别增长63.5%和547%,其中出口HDS占出口总箱量的43.6%。今年以来,在全球航运业全面复苏的带动下,中日航线进出口集装箱箱量增长快速,仅第一季度中国出口至日本的集装箱箱量达41万TEU,与去年同比增长了22.9%。 2001年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首创并率先推出出口HDS服务,以“精确到小时”的…  相似文献   

3.
趋向成熟、稳定的中日航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日本航线的集装箱货流双向合计比上年增长10.1%,达到约287万TEU,突破300万TEU已近在眼前。中日航线集装箱货流第一次突破200万TEU是在2003年,从那时起仅3年运输规模就扩大了5成。1998年以来,中日间的集装箱货流连续7年以两位数增长。对于日本,中国已牢固地确立了进出口都超过美国的贸易伙伴国的地位。然而,中日间的经济关系已经成熟,一直扩大的贸易已出现增速减慢的征兆。虽说去年仍是两位数增长,但双向货流的增长已明显放慢。在这种情况下,在中日航线营运的船公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变化。与中日航线的持续兴旺相反,日本方面认为航线环境已极为严峻,主要是中国地方船公司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往日本的运价为适应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往中国的运价因货流不平衡经常处于低位。由于日本大型厂家进人中国,日本船公司从数年前起就正式开展该航线的运输,但经营非常艰苦。然而,部分中国船公司已从中日航线撤退,日本主要船公司也已减少中日航线的运输,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2000年货运市场回顾 1.经贸形势 200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双超2000亿美元,提前一个月实现超过4000亿美元的目标。据海关最新统计,2000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43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2000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达4750亿美元,比去年净增1000亿美元。今年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外贸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至11月,我国外贸出口实现30.1%的较快增长,其中一般贸易出口960亿美元,增长36%。我国加工贸易出口1254亿美元,增长25.7%,增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一年多前还不怎么火红的HDS(快速交货服务),如今在中日航线已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在中日航线刚刚告别由暮春到初夏的淡季,转而进入货运旺季中,HDS已扮演起航线市场的主角。截至7月31日,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今年进出口HDS箱量已达2837.5TEU,同比分别增长6.35%和54.7%,其中出口HDS占出口总箱量的43.6%。  相似文献   

6.
2011年1~6月,我国船舶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船舶进出口总额216.72亿美元,进出口同比增长6.15%,进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3.15%.其中,船舶产品出口总额206.25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6.44%;船舶进口总额10.2亿美元,进口同比下降1.91%.  相似文献   

7.
航务快讯     
96年1月中日线箱运量 今年1月份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保持稳定增长。据日中海运输送协议会统计,1月份中日航线集装箱海运量达6.62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其中中国对日输出4.9万TEU,增长10.2%,中国自日输入1.72万TEU,激增58.8%。  相似文献   

8.
近年,中日两国间贸易额逐年增长,相互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据海关统计,1990—1995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了27.2%,1995年达28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9%;中国自日本的进口额达290亿美元,增长10.2%(见表)。双边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为中日航线提供了巨大的货源。  相似文献   

9.
中日贸易从1998年起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中国已成为日本的超过美国的贸易伙伴国。中日航线的货流不断增长,但由于激烈的竞争,运价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10.
亚洲区域内航线从运量上说为仅次于太平洋航线的第二大航线。随着加工制造业日益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而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人们消费潜力的增长,区域内进出口集装箱流量在不断增长。本文所述的亚洲区域内贸易北至俄罗斯东北部,南至印度尼西亚,西至缅甸,包括了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十国。对亚洲区域内航线进行分析难度很大,因为首先该航线其实是由许多不同的单个航线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丁力 《海运情报》2004,(2):24-24,34
中日航线的集装箱运输量,2002年包括中转箱在内约184.6万TEU。其中日本往中国为494 588TEU,比1985年(92 526TEU)增长4.2倍。中国往日本为1 281 342TEU,比1985年(37 428TEU)增长33倍。  相似文献   

12.
暗夜未尽     
中日贸易往来近年稳定繁荣发展。日本现在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于在中日航线上运营的集装箱公司,理论上这条航线算得上天堂了。然而,很多时候它却更接近于地狱。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持续的贸易量增长并不能保证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暗夜未尽     
《中国远洋航务》2008,(12):26-26
中日贸易往来近年稳定繁荣发展。日本现在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于在中日航线上运营的集装箱公司,理论上这条航线算得上天堂了。然而,很多时候它却更接近于地狱。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持续的贸易量增长并不能保证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港口信息     
上海港外贸进出口增势迅猛今年头7个月,上海港已完成货物总吞吐量2.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016.1万TEU,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3%和26.8%。至7月底,上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07 亿吨,同比增长17.1%,其中出口货物完成4814.7万吨,同比增长28.7%;外贸集装箱箱量比上年同比增幅达28%,其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至美国、欧洲航线的箱量分别达到192.6万TEU和144万TEU,同比增长15.8%和15.1%日本、韩国、香港航线分  相似文献   

15.
丁力 《海运情报》2005,(10):9-9
在中日贸易扩大的背景下,海上集装箱物流继续增长。今年上半年日本往中国增长8.8%,达到40.7万TEU,中国往日本增长14.5%,达到95.3万TEU,合计增长12.8%,达到136万TEU。在中国主要的4个港121中,往上海的大幅增长26.5%,上海往日本的也增长19.3%,双向合计增幅高达21.6%。由于日本发运的与汽车有关的货物等非常多,与天津港间的双向不平衡达到74(以天津港到日本为100),是4条主要航线中货流平衡状况最好的。  相似文献   

16.
焦宁泊  钟铭 《集装箱化》2006,(12):11-15
0引言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中日贸易给中日航线提供了巨额货运量,尤其是集装箱运输量。日本财务省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日中贸易总额  相似文献   

17.
韩超 《水运管理》2003,(8):7-11
一、中日航线船型论证背景分析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日本是中国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日航线对于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来说,已成为  相似文献   

18.
《海运情报》2006,(2):10-10
2005年12月中日航线的集装箱运输量双向合计比上年同月增长1.2%,达到250570TEU。其中日本往中国增长8.2%,为81543TEU;中国往日本减少1.9%。为169000TEU,是4个月来的首次下降。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化》2004,(12):55-56
2004年1月~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2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8%,这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即将迈上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的新台阶,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位有望升至第3位。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也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服务贸易逆差回落,改变了近年来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说明中国服务业对外竞争力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2010,(3):48-49
2009年中日航线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全部下降2009年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量为2789950TEU,比上年减少7.8%。中国主要四港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的进出口合计吞吐量全部下降。进出口合计上海港为1485741TEU,减少0.2%,天津港256933TEU,减少18.1%,青岛港316200TEU,减少15.7%,大连港256519TEU,减少19.5%,其他港口474557TEU,减少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