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光伏电池组件电势诱导衰减效应(PID)的产生机理、衰减模式,通过对光伏逆变器的特殊化设计降低了电池组件的PID效应,从而提高光伏系统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2.
借鉴欧美地区光伏逆变器效率评价方式,从我国太阳能辐照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种更科学的光伏逆变器效率评价方法,避免了目前我国一直采用的用最大转换效率评价光伏并网逆变器发电性能好坏的方法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集中式光伏电站逆变器低功率运行下输出波形质量差且故障率高的问题,在光伏发电单元汇流箱与逆变器之间加入控制器,提出一种改善系统运行性能的控制策略。分析了集中式光伏电站直流侧并联结构,以光伏系统输出功率最大和输出电流谐波畸变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控制器控制逆变器协调运行使目标函数最小,改善系统运行性能。分析了光伏单元传统连接方式下故障期间的损失以及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可提高的效益。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本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大容量BAPV(光伏系统附着建筑)电站一般为并网型电站,组件数量多、系统复杂,系统设计非常关键。文章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选择、电池组件阵列设计及布置方案、逆变器选型、电网接入等光伏发电系统构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设计经验,并提供工程实践数据,为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模块并联的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工程化设计及性能指标。该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基于单核分控的双路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双模块系统并联发电的多模式优化运行以及高功率密度紧凑化、操作友好、全前端维护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基于交错并联反激变换拓扑、高频软开关和比例谐振并网控制的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型逆变器解决了基于无组串电池板的中小功率分布式光伏发电高效并网利用问题,为光伏电池家电化和智能微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117.6 k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介绍了其电气系统设计和防雷设计。利用该电站的运行数据,分析并计算了运行期间电气系统效率、光电转换效率、光伏逆变器效率以及PV方阵转换效率等电气性能参数,并根据现有太阳能资源条件计算了该电站系统经济性指标,为在中南地区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高铁AT所配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铁AT所及其配电系统工作原理,并结合AT所特性给出了一套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作备用电源的配电设计方案,探讨了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污染,达到节约能源,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并且有效改善高铁AT所配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理论上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光伏发电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中的应用方案,为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屋顶光伏发电的大面积推广和发展做了经验积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新阳 《铁道勘察》2014,(1):107-109
简要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构成、分类、适用范围。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小型离网式光伏发电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的方式、方法,阐述了光伏发电技术结合LED灯应用于公共照明系统的优势及光伏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将无功调节与并网发电相结合的光伏并网功率控制系统,使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向电网提供有功功率的同时输出电网所需的无功功率。详细分析了系统数学模型、控制结构、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并计算了其无功功率极限。结合光伏电站远程调度通讯协议,利用50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样机实现了并网发电和无功功率调节的统一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光伏电站可发送无功以支撑并网点电压,提高了电网电压的稳态性。  相似文献   

12.
光伏并网逆变器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是衡量并网光伏逆变器工作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电力输出。文章首先对并网逆变器国内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对比,采用加权公式计算的转换效率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光伏逆变器在现场运行的效率;其次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带的划分进行了介绍,并以Ⅱ类资源带的尚义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对该电站每分钟采集的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逆变器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逆变器转换效率加权公式,对于该资源带光伏电站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高速动车组项目为背景,研究和实现了辅助变流器并联系统的控制策略。利用PQ下垂法,通过计算各辅助变流器的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其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行下垂特性控制,以实现无互联线的辅助变流器并联。从高速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联满功率地面组合试验结果来看,该并联系统运行稳定,动态响应快,均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光伏组件BP4170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建立了仿真模型,分析了光伏组串、光伏阵列在阴影遮挡下的输出特性,对集中式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和组串式MPPT的输出功率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并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组串式MPPT技术的适用范围,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扰动观察法在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难以兼顾响应速度和稳态性能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扰动观察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当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UK与前一时刻测得的最大功率点电压Um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电压的修正值△U时,将此时的输出电压UK替换为Um值,再进入下一循环,直至符合条件,重新采用传统扰动观察法进行检测。这样能够缩短最大功率跟踪时间,并能提高系统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稳定性。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光伏电池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的仿真模型,分析了温度及光照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对光伏电池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对比了传统的和改进的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扰动观察法时,光伏电池能更快地到达最大功率点,并且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光伏阵列进行仿真的基础上,利用BUCK电路对光伏系统(PV)进行了定额输出功率控制的研究。系统通过预设功率值与实际功率值相比较,产生脉冲以驱动电路工作,并采用了变步长的PI调节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多环控制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逆变器控制中,包括UPS和分布式发电.但是,对于特殊的应用,这些控制策略将被发展和评价,并作为独立的新发展.通过几个常见的系统,文章分析了用不同反馈变量的不同多环控制方法,强调了其相似性,证明了通用的优化变量选择法可用于大部分多环控制逆变系统.通过Matlab仿真和实验室的试验,不同逆变系统的时域波形图十分相似,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优化变量选择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和推导了电压源逆变器传统的三角载波电流控制PWM方法,指出其具有无法克服固有跟踪误差的缺点,以及可使功率开关器件开关频率固定的优点.提出了改进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强的跟踪能力,可供大功率逆变器及有源滤波器等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综述了多电平变流器在大功率中压交流调速和电力系统用高压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以及在低压高质量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