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充电机功率模块的热流密度及温升确定了充电机的冷却方式,并提出了充电机的散热设计方案。通过散热仿真计算,计算了充电机各关键元器件温升,计算结果表明该散热设计方案满足散热需求。同时,通过温升试验对充电机整机进行了温升测试及内循环优化设计,试验结果显示增加内循环风道可有效降低充电机功率模块各元器件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强迫风冷式变流器的风道结构,通过该风道,可有序地给变流器内多种发热模块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双层动车组客室内流场气流组织特性及设计难点,对客室-风道整体进行精细化建模,并评估了空调风道系统初始设计情况下的客室送风均匀性和气流组织特性,分析可优化的区域;基于分析结果,对双层动车组多层复杂风道结构内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并对风道优化后的双层动车组客室内流场气流组织特性进行仿真计算验证。结果表明:空调风道局部区域优化设计后,客室各风道的送风均匀性、客室区域微风速场及客室各层的风量分配都有改善,客室各层区域的送风量与设计目标理论风量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4.
结合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工具和风量分配原则对双层列车空调风道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标准k-ε两方程模型对空调风道及整车车内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分析了车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性.通过1:1模型车的风道配套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某地铁车辆风道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使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专业软件Fluent Airpak 3.0,对风道建模研究、内部空气流动特性、均匀性设计和结构优化进行仿真分析,再采用空调机组与风道系统匹配试验验证的方式确认分析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使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地铁车辆风道系统,优化其风道气流组织形式是切实可行的。数值模拟的方法同时为缩短优化设计风道而开展的实验所需的时间提供支持。本研究结果为地铁空调风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HXD1C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用理论计算确定散热器尺寸,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散热系统所需风量,用CFD软件FLUENT对风道散热系统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求解散热系统的温度场分布.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计算结果满足工程运用所需的精度要求,可应用于类似系统的热分析中.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风道穿越房区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软土地层浅埋暗挖大断面地铁车站风道穿越房区施工过程中产生沉降的原因,通过采用地表和洞内注浆加固技术,顺利穿越地面密集房区,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确保房屋不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8.
某强混合动力动车组采用储能电源和动力包的混合动力方案,其中的储能电源采用车底悬挂方式。文章结合动车组技术要求,详细阐述了采用客室空调废排作为冷却风的储能电源通风结构设计和风道控制方法,散热仿真结果和实际运用数据表明:该通风散热设计既可以保证储能电源的散热环境,又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以设计要求为约束,以齿轮总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得到了优化设计方案,并与传统设计方法得出的方案进行分析对比。该优化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降低了设计与制造成本,证明了本文建立的风机行星齿轮传动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电气化铁道》2009,(5):50-50
2009年8月10日,备受关注的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2MW屋顶光伏发电站竞标结果尘埃落定,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提供电站项目所需的全套光伏组件、配件产品及安装服务,所发电量并入杭州市电网。这个预计于9月30目前完工的电站,据称为浙江省首个兆瓦级光伏电站项目,也是国内首个高效薄膜、晶硅复合型光伏屋顶项目。  相似文献   

11.
以某机车牵引变流器散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功率模块和其他热敏感度高的关键部件热损耗进行分析。针对该变流器的整体布局特征,提出各功率模块采用独立风道的方式进行冷却,并在风机的入口前设计导流装置,将各模块的冷却风量按功耗的比例进行分配,均衡冷却效果。采用Icepak软件计算变流器内部的流场分布和功率模块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各关键部件的散热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各功率模块的冷却效果也较为均衡。通过温升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新广州火车站新风系统与空气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站空调系统新风取风口位置的选择与候车厅内空气品质有直接关系,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新广州火车站周围空气中CO2浓度的分布情况,进而对空调系统新风口位置的选择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考虑到新风负荷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当人均新风量取17 m3/h时,既可使得候车层满足卫生标准要求,又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某型号城际轨道交通车辆头车建立客室及空调通风系统风道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多面体网格离散计算域和流量进出口边界,将SIMPLE算法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进行送风道的仿真优化及试验验证,以完成客室空间三维全流场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合适开孔率的孔板通过调节孔板位置对调节送风均匀性效果显著。通过对客室空间气流组织分布以及典型截面压力场和温度场的仿真分析表明,头车客室空间内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整体较均匀,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将无功调节与并网发电相结合的光伏并网功率控制系统,使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向电网提供有功功率的同时输出电网所需的无功功率。详细分析了系统数学模型、控制结构、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并计算了其无功功率极限。结合光伏电站远程调度通讯协议,利用50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样机实现了并网发电和无功功率调节的统一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光伏电站可发送无功以支撑并网点电压,提高了电网电压的稳态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局部阴影遮挡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传统单通道、单峰值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在局部阴影遮挡下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几种提高光伏阵列抗局部阴影遮挡能力的措施,为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在阴影遮挡情况下的仿真分析和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扰动观察法在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难以兼顾响应速度和稳态性能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扰动观察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当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UK与前一时刻测得的最大功率点电压Um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电压的修正值△U时,将此时的输出电压UK替换为Um值,再进入下一循环,直至符合条件,重新采用传统扰动观察法进行检测。这样能够缩短最大功率跟踪时间,并能提高系统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稳定性。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光伏电池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的仿真模型,分析了温度及光照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对光伏电池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对比了传统的和改进的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扰动观察法时,光伏电池能更快地到达最大功率点,并且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光伏发电系统能否安全、可靠、高效地并网发电。文章总结了当今流行的光伏逆变器的基本形式、发展现状、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光伏逆变器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郑州某换乘车站为例,阐述风系统设计中的公共区负荷计算、空气处理焓湿图、设备选型及系统运行模式,水系统设计的原理等。对空气-水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的能耗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无论采用空气-水系统,还是全空气系统,冷冻水系统都没有受到影响,但空气-水系统的总耗电量约为全空气系统的89%,大大减少了输送能耗,节能效果显著。对空气-水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的技术经济进行对比,得出空气-水系统能有效减少地下车站机房和风道面积,压缩土建规模,并能降低运行能耗,从而大幅度降低车站规模和造价;但空气-水系统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地下车站来说,其末端设备多且分散,运行维护工作量大,检修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土建规模受限的车站来说,空气-水系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司机室空调进排风口空气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高速列车司机室空调机组冷凝风机设计提供依据,文章对“中华之星”号高速列车动力车司机室空调机组进、排风口位置空气压力进行了实车测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进、排风口压差减小,且动力车作为尾车时进、排风口压差减小程度大于作为头车时的减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