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 《汽车与配件》2014,(19):52-52
<正>苯乙烯系列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在2014年国际橡塑展上,展示了其材料与合作创新的方式,如何帮助汽车制造商与设计师将最新的汽车设计潮流趋势变为现实。苯乙烯聚合物已成为汽车内外饰应用的首选材料。作为其它标准材料的高价值替代物,创新型苯乙烯塑料为轻量化及低成本提供了高性能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应用于前格栅、视镜、仪表盘、外饰面板还是尾灯,使用苯乙烯塑料的汽车应用在设计、安全性以及环保性能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苯领是汽车行业中领先的的苯乙烯塑料供应商,提供高端、极具美感、低密度以  相似文献   

2.
徐建高  田燕  张旭 《时代汽车》2022,(8):140-141
国家和社会对于低碳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高质量的低碳环保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我国的汽车内外饰设计人员也开始引入和融合绿色概念,在充分参考消费者需求和环境问题的前提下,致力于设计出能够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稳定发展的内外饰.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对环境的治理,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尤其在汽车制造业方面,要考虑汽车的能源消耗,融入绿色概念,在汽车内外饰装饰与设计方面,增强环保意识。因此,在下文中,分析环保绿色材料在汽车内外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从工程塑料、新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同时,对设计工艺进行优化。其次,对汽车内外饰常用材料进行开发,使得绿色概念在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过程中能够得到具体的应用,从而减少环境保护的压力。再者,在汽车内外饰开发设计过程中,要优化整体结构,促进新理念的融入,对整体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发挥新材料的功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王晓 《长安科技》2007,13(1):20-23,26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在汽车内外饰的制造和材料选用中的经验,针对目前长安公司汽车内外饰件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符合生产实际的具体提高措施和整改方法,对于如何提高内外饰的质量和品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汽车环保、燃油经济性、驾驶动力性等方面出发,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更多的塑料内外饰零部件将应用在整车制造过程中。文章将以塑料翼子板在涂装制造过程中的问题验证为主要方法进行塑料件涂装制造工艺的探索与经验总结,对今后汽车塑料零部件的涂装制造工艺方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节能、环保、安全,越来越多法规标准的出台,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对整车性能要求的提高,都对汽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未来汽车设计的挑战?在日前由中国汽车会议网举办的"2010汽车车身内外饰产品及新材料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汽车车身及内外饰领域的设计专家,就未来汽车设计技术、工艺、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应用设计流程确保汽车性能达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以展会面积及展商数目呈双位数增长的空前规模顺利落下了帷幕。展会超过800家展商为汽车行业买家呈上了一场丰富的车用塑料和加工机械的盛宴,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发动机零部件、底盘结构件等,以及新能源汽车上的通用塑料、纤维增强塑料、纳米复合塑料、塑料合金、注塑成型及热流道系统等技术均在这个高端平台上精彩展出。如何可持续地制造并延长电动汽车的驱动能量,催生了隔热、热反射、轻型化设计、能源管理等领域一些全新的概念和材料应用,更令汽车业界人士对未来汽车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品质的要求也相应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各主机厂面临的其中一个严峻考验就是汽车外饰保险杠的品质质量问题,其较大影响汽车的整体外观品质。文章对汽车外饰保险杠前期策划到产业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主要从产品设计、制造工程、产品性能、车辆装配、运输、存储等环节对于保险杠制造系统工程关键点讨论汽车保险杠产品品质保证方案,以供外饰设计工程师在产品开发阶段、产业化工程阶段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镭射 《上海汽车》2006,(1):13-13
GE于1930年成立塑料部,1958年推出商品化的LEXAN树脂,并开创了服务于汽车工业的现代热塑性塑料工程时代。GE-塑料集团的产品应用广泛,其汽车业务覆盖全球。近50年来,GE-塑料集团以“轻巧、经济、安全、环保新技术和绿色新主张”领引世界汽车塑料潮流,在车身壁板与车窗玻璃、照明、外饰及附件、构架及内饰、发动机部件五大领域凸现优势,并为高性能汽车聚合材料建立了全球标准。目前GE-塑料集团在中国设立四个分支机构,总部位于上海,计划进一步投资中国汽车产业的复合产品、材料、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应用开发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是汽车工业中常用的非金属材料之一,汽车中的塑料用量已经占到了整个塑料产量的15%(图1所示).尤其是当今社会,对汽车环保化和轻量化的呼声不断高涨,塑料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用量也不断增加. 汽车外饰零件是汽车零部件中应用塑料材料最多的零件系统,主要包括保险杠、后视镜、灯、门把手、进气格栅、天窗等(如图2所示).现代轿车外饰件一般多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再进行喷漆或皮纹处理.作为喷漆件,为保证与车身颜色及漆面质量的一致,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喷涂系统,例如北美车身油漆多采用高温烘烤系统,外饰件选材时应考虑选择可耐高温烘烤的原料;作为皮纹件,在选材时须特别考虑原料的颜色及耐候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汽车技术》2012,(3):59
目前,越来越多的制造行业把目光放在材料及设备的节能环保上,使得高功能的塑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日渐盛行。其轻质量、高强度、易塑造的特性,不仅让新型汽车拥有低能耗,更能推出新的造型以增强汽车的动力美感。由此,高新塑料材料、改性塑  相似文献   

12.
李文丽 《天津汽车》2010,(11):47-50
汽车内外饰件结构复杂,安装方式各异,应用的紧固件更是种类繁多,因此建立一个内外饰典型紧固件库,可以极大减少汽车开发时间,提高设计效率。文章从用途、材料及结构等方面对目前常用的紧固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应用CATIA知识工程技术,以簧片螺母及自攻螺钉为例,阐述了内外饰典型紧固件库的建立流程和方法;介绍了在某车型的出风口的设计过程中调用典型紧固件库的过程和方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而且为今后的内外饰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塑料由于其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加工工艺简单等特性而在汽车制造材料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汽车行业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代替各种昂贵的有色金属和合金材料,不仅可提高汽年造型的美观与设计的灵活性,降低零部件加工、装配与维修的费用,而且还可以降低汽车的能耗。据统计,美国汽车上塑料用量已占汽车自身质量的15%,而其他发达国家也达到了13%,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汽车已经开始成为家庭的必需品。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社会对尾气排放的重视,对其装饰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需求,迫切需要选择合理的汽车内外装饰。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绿色环保的概念在汽车装饰内外饰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汽车内外饰产品开发时,更好地管控并持续提升设计质量,文章对DFMEA(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设计阶段DFMEA与产品设计规范、质量跟踪及经验总结等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循环使用以及信息反馈更新,可以保证内外饰DFMEA数据库、内外饰技术规范及技术要求全面且数据准确。根据分析结果,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入DFMEA,可以起到设计失效模式预防及设计规范检验的作用,对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及质量提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日本汽车行业在材料技术研发方面的发展动向,重点介绍了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这3类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部分介绍了钢板、结构用钢、不锈钢、铸铁、铁基粉末冶金5种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最新应用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铝合金、镁合金2种有色金属在汽车部件中的应用;最后综述了陶瓷、塑料、橡胶、玻璃、涂料5种非金属材料在欧、美、日等国汽车上的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使用特殊材料打造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就有厂商使用过碳纤维、铝合金等材料来制作车身结构。但是车身内外都使用陶瓷材料的车你见过吗?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汽车工业设计正朝着轻量化、抗冲击、安全舒适、高速、节能及低成本等方向发展,作为汽车制造的重要材料,塑料以其优异的综台性能和价格优势一直受到汽车行业的青睐。作为亚洲第一的  相似文献   

19.
Ultramid(R) TOP 3000让汽车行业在用塑料代替金属作为车身零部件材料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果注塑成型零部件可以像钢板一样安装到车架上,并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无需进行更多操作,那么这种可进行在线涂装的塑料在汽车批量生产中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0.
焊接作为汽车制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工工艺在汽车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针对汽车行业焊接烟尘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分析了汽车行业焊接生产作业中的烟尘特点,研究了汽车行业焊接生产作业中的烟尘处理措施,同时指出了汽车行业焊接烟尘净化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