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制出一种既能适用于初期支护基面找平又具有一定透水能力的砂浆,将杨木木屑加入砂浆试块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对杨木木屑的降解特性进行分析,并将不同掺量的杨木木屑加入砂浆试块中,改变其养护方式,对其体积密度、孔隙率、吸水率、抗压强度等基本性能指标及微观结构进行测试和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 1)加入杨木木屑后普通砂浆试块的孔隙率和吸水率均提升了2~3倍,但同时也会使砂浆试块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降低; 2)内掺碱并加碱溶液养护方式的孔隙率和吸水率最高,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最低。对砂浆试块吸水率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拟合后发现其吸水率和抗压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杨木木屑提升砂浆透水性能是可行的,但是杨木木屑掺量和养护方式对砂浆其他性能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一种能够有效模拟实际工程压实方式且操作简单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成型方法,分别按照马歇尔击实成型、旋转压实成型和振动成型3种方法制备混合料试件,对不同成型方法混合料试件的孔隙率、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试验测定,并通过CT扫描试验对不同成型方法混合料试件的高度方向孔隙特征、最可几孔径和乳化沥青砂浆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方法制备的混合料试件力学性能最优,相较其他两种成型方法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与水稳定性;同时采用旋转压实成型的试件内部空隙分布更加均匀,且试件内部沥青砂浆厚度最大,粗集料之间的接触和嵌挤程度最佳。因此最终确定旋转压实法作为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成型方法,由此得到的混合料试件与实际道路碾压相似,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高温性能和水稳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盐侵蚀环境下再生骨料的评价与优选,提升再生混凝土渗透性研究水平,提出基于图像分析原理的再生骨料残余砂浆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手段定位并识别再生骨料表面的残余砂浆,定量分析残余砂浆在再生骨料表面的二维覆盖率,结合二维图像三维重构方法获取再生骨料表面残余砂浆的真实覆盖率。采用不同残余砂浆覆盖率的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通过电通量法研究残余砂浆覆盖率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测试的3种粒径再生骨料残余砂浆覆盖率符合正态分布,证明图像分析覆盖率数据可靠;当再生骨料粒径为5~10,10~20 mm和20~30 mm时,残余砂浆覆盖率的最小样本数量为46,31和50,变异系数比的波动范围为1±5%。多实验室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再生混凝土电通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残余砂浆覆盖率越大,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电通量值越高;再生骨料附着的残余砂浆增加了再生混凝土新砂浆-残余砂浆界面过渡区的数量;残余砂浆覆盖率越高,新砂浆-旧砂浆界面过渡区在再生混凝土中所占比例越大,氯离子更易传输到再生混凝土内部;与残余砂浆附着率相比,残余砂浆覆盖率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具有更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4.
腾格里沙漠砂的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学  杨建森 《公路》2003,(8):131-134
沙漠砂属于超细砂,我国尚无用其配制砂浆和混凝土的应用标准。通过对腾格里沙漠砂化学组成成分及物理性质的测定,确定了沙漠砂的工程性质。砂浆及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砂可以作为工程用砂,配制应用于一般土木工程的抹面砂浆和混凝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凝土的均质膜层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行为与沥青砂浆的细观分布特征关系密切,但目前相关判据不足。为此,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表征沥青砂浆的细观结构,并分析其与混合料自愈合行为的关系。首先,优化沥青混合料砂浆厚度计算的方法,提出基于图像分析的砂浆平均厚度Tm和砂浆厚度分布标准偏差SDt指标;其次,对6种不同沥青混合料砂浆的二维图像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细观砂浆厚度参数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有无间歇时间的半圆弯曲疲劳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指数H,并进行宏细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级配类型和最大公称粒径均对沥青砂浆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矿料间隙率(VMA)和沥青饱和度(VFA)与砂浆细观参数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证实了宏观体积参数在表征沥青砂浆细观分布特征方面的不足;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指数同时受砂浆平均厚度和空间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综合指标Tm/SDt与宏观愈合指数H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有效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效率。  相似文献   

6.
砂浆锚杆的有限元模拟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砂浆锚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在深入探讨砂浆锚杆的力学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包含锚杆、砂浆以及接触面的新型复合锚杆单元,该单元不仅能反映锚杆的轴向受力作用,还能反映锚杆的抗弯以及锚杆与岩体接触面的剪切滑移效应,并利用有限元基本理论,推导了新型复合锚杆单元刚度矩阵及相关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模型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C30~C60四种强度等级,通过RCM和浸泡2种试验方法,研究机制砂混凝土和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能够提高混凝土和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且这种提升效果对于低强度等级的试件更为明显。通过研究,证实在常见强度等级范围内,机制砂混凝土具有至少不低于河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两跨连续梁实体桥梁模型。通过设定的2种不同损伤工况,采取车辆激励、锤击激励和环境激励3种激励方式模拟工程环境及传感器稀疏布置和加密布置两种形式,共进行了18种方案试验。分别采集加速度时程响应,进行了这些试验方案的模态分析;用平均曲率模态法对模型进行损伤识别,研究这种方法识别桥梁损伤的实用可靠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工程环境下,平均曲率模态方法是识别桥梁损伤的一种可行方法,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决定着损伤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砂浆的力学性能,设计了反复冻融循环试验与压缩试验,以抗压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砂浆的力学性能影响及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沥青砂浆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力呈现下降趋势;在12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沥青砂浆的损伤度增加了60%以上,说明基质沥青砂浆在反复冻融作用下,很难保证抗冻融能力和工程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地表锚杆预加固技术用于公路隧道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立敏  韩玉华 《公路》1998,(4):19-23,31
根据已有的设计和现场施工经验以及试验研究成果,在探讨采用砂浆锚杆对浅埋公路隧道地表进行预加固的分析方法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该项技术的设计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几个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