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轨道车辆电阻制动能量回收试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轨道车辆模拟牵引系统研制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车辆电阻制动能量回收试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开发了该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利用此系统可以对城市轨道车辆模拟牵引单元电阻制动能量进行有效回收,并加以合理利用。该试验系统的开发对城市轨道车辆电阻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利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的可行性与潜力的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各种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分析不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特点,指出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解决方案和国内外对此问题研究的热点方向,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对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可靠资料,有助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方式中的消耗型、储能型和逆变回馈型三种系统方案,并比较分析了三种系统方案的经济技术性。重点分析了逆变回馈型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方案。采用逆变回馈型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在技术成熟度、国产化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均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的发展需要,是工程应用的方向。在确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装置设置方案时,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以确定合理的设置方案,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优。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制动能量逆变回馈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以电力为动力,由供电网向车辆提供电能,驱动车辆前进.车辆到站电制动时,产生大量的再生制动能量.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只有很少部分被利用,大部分通过电阻转变成热能而被消耗掉.研究了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逆变回馈设备,实现车辆再生制动能量的回馈利用,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轮对接触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总体设计研究的对象,车辆本身设计和接口设计,特别是对车辆外形、编组、车重、载客量、车体、供电方式、列车性能、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门和空调等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对车辆新技术进行了讨论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设备国产化政策的实施,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国产化取得显著成绩,提高了技术水平,降低了造价。但在车辆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制动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通信传输网络、供电快速开关等关键技术方面尚未完全国产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站间距离短、车辆运行密度高等特点,列车在频繁的起动与制动过程中会产生数量可观的制动能量。目前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较多采用电阻吸收或逆变回馈加电阻的形式,能量回收率和利用率都较低。根据逆变回馈和电容储能的特点,组成逆变+储能的新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直流母线制动电能通过逆变器接入400 V车站低压配电系统,超级电容通过DC/DC双向变换器并联在直流母线上,较平稳的制动功率直接经逆变器给车站负荷供电,较大的尖峰功率由超级电容吸收,再供负荷或车辆起动加速用。根据列车的制动特性,以某地铁线路实际数据为例,计算了列车实际的制动功率和能量,给出了逆变器和储能的功率及容量配置方案。所提方案能够完全吸收利用再生制动能量,且所需储能容量较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检修工艺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检修试验方法,并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综合检测装置。介绍了该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检测试验流程。该检测装置通用性能好、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的检修要求。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电能的吸收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如果采用车辆吸收电阻吸收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再生能量,则将带来隧道和站台内的温升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站内环控系统的负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并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增加.为了降低隧道洞体和车站内的温度并提高洞内空气质量,应进行再生能量吸收的相关技术系统研究,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使用成熟的再生能量回收装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停放制动械缓解装置的技术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详细介绍了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的组成、结构设计和功能原理。模型车试验验证和真车型式试验验证表明,其性能满足用户提出的在车上、车下均能操作机械缓解停放制动的需求。同时,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的操作受到车辆监控系统的监控,更加安全可靠。该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已经批量应用在出口美国波士顿的地铁车辆上。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的设计思想给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和铁路动车组车辆设计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系统复杂、设备种类多、再生制动能量浪费等问题,介绍新一代智慧型牵引供电系统及其显著技术特征。新一代智慧型牵引供电系统具备大功率四象限变流、混合式牵引供电、分散式无功补偿、分布式协同吸收、在线智能融冰、故障诊断及剩余寿命预测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并且根据应用需要,主电路可采用多种典型应用方案。最后给出目前在北京、郑州等城市已经取得的一些工程应用成果,为进一步全面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电制动地面电阻吸收装置相关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面电阻吸收装置工作的有效区段内,根据列车的电制动特性和供电臂内列车状态的不同,合理地确定制动电阻的技术参数。采用多支路形式的电阻吸收装置,可方便控制电阻吸收装置并可靠吸收列车电制动功率。研究表明,地面电阻吸收装置的输出电流脉动与斩波器的导通比、各支路斩波器的开关滞后角有关。通过分析列车电制动时的最大再生功率与电阻吸收装置的电阻值、电制动时刻牵引供电系统的模型、列车电流、网压降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列车电制动时最大输出功率、地面电阻吸收装置的短时功率和持续(等效发热)功率等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给出的计算方法可与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计算方法相结合,构成完整的牵引供电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30kW交流电机城市轨道车辆模拟牵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30kW交流电机的城市轨道车辆模拟牵引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低功率条件下的轨道车辆牵引与电制动工况模拟,同时可以对牵引电机特性参数进行很好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文章从系统构成、硬件实现、软件设计过程,以及从工作原理上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在试运行阶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市域铁路将进入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其折返线及安全距离长度涉及车站规模,影响土建投资,而现行规范尚未有明确规定。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线及安全距离长度的相关要求,结合市域铁路自身特点,基于安全制动模型,分析信号系统安全制动的关键因素,建立市域铁路折返线及安全距离长度计算的简单方法,并进行了典型分析,研究结果对指导工程设计及节省工程投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秋颖 《铁道车辆》2021,(1):31-34,116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类型,重点对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应用实例及节能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地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潮流仿真计算角度讨论分析了将能量存储型和能量回馈型装置结合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调压参数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兰新高铁开通后CRH5型动车组列车多次出现电制动失效问题,根据西北地区外部电源电压偏差较大的实际,对牵引供电牵引变压器出口电压进行研究,对电制动失效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立足于供电系统对产生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适应外部电源偏差,确保电气化铁路动车组、电力机车正常运行角度,提出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调压问题和牵引变压器调压参数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交流传动车辆电气制动功率选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适用于交流传动机车车辆的电气制动功率选择方法.分析了交流传动机车车辆系统容量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电气制动功率选择方法的采用可有效地提高交流传动机车车辆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北美重载货车制动系统及我国既有货车制动系统概况,主要分析对重载货车的制动距离、重载货车制动系统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探讨重载货车制动系统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制动系统是影响铁路列车安全行驶的关键部件,制动技术的发展对铁路发展有决定性作用。CCBⅡ制动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控制,进行电气指令信号传输的制动系统,在我国铁路机车中被大量应用,对该系统的仿真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文章以CCBⅡ制动系统的自动制动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动制动关键模块的功能和常用制动及紧急制动的作用原理;在AMESim软件中建立了能够直观呈现气路部件压力变化的仿真模型,并基于仿真模型分析常用制动与紧急制动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制动过程的影响,给出了适合制动系统的建议值,并总结了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