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高铁隧道凿岩台车与风钻钻爆的优劣及适用性问题,以郑万高铁小三峡隧道工程为依托,介绍风钻钻爆 的施工应用情况及凿岩台车钻爆在施工应用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从施工工效、人员配置、安全性、超欠挖控制、成本投入等方面对比 分析。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凿岩台车钻爆,在硬岩条件下钻爆速度较快,Ⅲ、Ⅳ级围岩可通过工法调整来提高凿岩台车的施 工效率,遇软弱围岩时应慎重选用; 2)凿岩台车钻爆与风钻钻爆相比,劳动强度低、节省劳动力、安全风险小等方面具有突出成效; 3)理论分析凿岩台车钻爆较风钻钻爆平均线性超挖小,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反之,可通过加强管理来缩小与人工钻爆之间的超挖 差距; 4)凿岩台车对风钻钻爆的优势显而易见,随着隧道施工机械化进程不断地发展,将来一段时间凿岩台车钻爆替代风钻钻爆 施工是未来地下工程开挖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方俊波  刘洪震  马留闯 《隧道建设》2020,40(11):1642-1648
为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减小钻爆法隧道超挖量,提高钻爆施工技术及改进施工工艺,通过研究凿岩台车作业模式,分析得出凿岩台车进行隧道钻爆开挖时,由于受台车钻臂结构影响以及现场视线不清、视距较远等,钻凿周边眼时外插角不易控制,产生的隧道超挖往往较大。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凿岩台车在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及不紧跟掌子面等不同施工工况下长短孔配套施工产生的超挖量,得出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留一定长度的隧道不进行初期支护施工钻孔,并采用长短孔配套钻孔爆破技术,可有效控制凿岩台车钻爆时隧道的超挖量。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长短孔配套钻孔时,Ⅱ、Ⅲ级围岩,Ⅳ级围岩,Ⅴ级围岩相比类似条件只采用长眼时的最大超挖量分别减少约12、19.5、21.5 cm。  相似文献   

3.
魏志宏 《隧道建设》2012,32(4):454-458
为促进液压凿岩台车开挖技术在长大铁路隧道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和经济分析工作的开展,对液压凿岩台车开挖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分析工作要点进行探讨,对液压凿岩台车开挖技术中的超挖成因和经济分析工作基础资料收集等关键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探讨分析可知,应用液压凿岩台车开挖技术建设长大铁路隧道,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赵宏博  卢伟 《隧道建设》2018,38(8):1342-1349
为确保郑万高铁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在软弱围岩中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大断面施工。通过对三臂凿岩台车进行适当改造(改造推进梁位置、改用加粗钻杆、改装降低夹持器高度、更换耐磨大钻头等)可实现利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加深炮孔、超前地质钻孔、超前管棚施工;将提前设定好的钻臂负责施工范围、钻孔顺序、钻孔深度及角度等钻爆参数导入三臂凿岩台车操作控制系统可方便钻爆施工;加装3D激光扫描仪,可实现隧道开挖断面扫描。通过对比三臂凿岩台车与传统钻爆法施工在钻孔精度、钻爆效果、施工管理和施工进度等多个方面的优缺点,采用三臂凿岩台车大断面施工相对于传统分部开挖施工,减少了施工作业工序及施工干扰,更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更有利于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的控制、加快施工进度;大断面施工减少了分部施工时多次对围岩的扰动,更有利于围岩稳定。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出一整套三臂凿岩台车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施工的理论数据及现场施工经验,为今后推广三臂凿岩台车在隧道软弱围岩中大断面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分析隧道钻爆法开挖中超、欠挖产生的原因,提出隧道超欠挖控制的三条主要途径:①强化现场施工管理,这是减少超欠挖的根本措施;②实施新奥法技术,这是减少超、欠挖的有效技术措施;③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点,树立少超少欠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吉怀(吉首-怀化)高速公路羊和岩隧道水平层状红砂岩钻爆法开挖的工程实践,对超欠挖的危害、超欠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全断面法施工的钻爆设计参数;鉴于现场钻爆施工的方便性及可操作性,提出了从提高钻孔精度、控制装药参数、规范装药结构和加强施工管理四方面来控制水平层状红砂岩隧道超欠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隧道超欠挖对隧道成本的影响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承山 《隧道建设》2006,26(4):13-15
阐述了钻爆法隧道开挖时超欠挖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超欠挖对隧道施工成本的提高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此期望能够引起足够重视。最后提出控制隧道超欠挖的三条主要途径:①强化现场施工管理,这是减少超欠挖的根本措施;②实施“新奥法”技术,这是减少超、欠挖的有效技术措施;③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点,树立“少超少欠”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岩溶地质隧道钻爆法施工超欠挖耗费,提高隧道一次性开挖合格率,对目前隧道超欠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隧道超欠挖的因素,介绍超欠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情况。根据实际调查和现场试验,找出了影响超欠挖和造价耗费的主要因素,并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采用改进后的方案进行隧道开挖施工后,隧道一次性开挖平均合格率由67.4%上升到了83.9%,经济效益提高了49.9%,证明采取的处理措施是成功的,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阮清林 《隧道建设》2019,39(11):1871
矿山法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有开挖成形、超欠挖、衬砌厚度控制难等诸多隧道断面尺寸问题及质量“顽疾”。基于高铁双线单洞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和施工实践,分析隧道断面尺寸的预设、施工误差、断面测量、欠挖处理、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和方量等方面的问题,按照保证衬砌不欠挖同时严格控制超挖的理念,在隧道断面的尺寸预设和调整、断面测量方法、欠挖处理和初期支护基面修整、拱墙衬砌台车二次衬砌浇筑混凝土方量计算、断面尺寸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施工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在大规模的现场实验,研究了在隧道的钻爆法施工中,钻孔技术、爆破技术、管理水平、测量画线精度、地质条件等几个主要控制因素对隧道超欠挖的影响。给出了控制这些主要因素的基本工程措施,为公路隧道超欠挖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羊秀坞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在控制超欠挖和提高围岩稳定性方面效果显著。采用三台阶开挖法,比两台阶法和全断面法有较高的施工安全性,施工进度也远远领先于同一线上的其他隧道。  相似文献   

12.
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加林山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实际应用,就凿岩台车适用性、供配电要求、影响作业效率和开挖炸药单耗情况以及超欠挖控制等关键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全站仪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的使用,总结了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开挖与衬砌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隧道工程测量中断面放样及检查对施工速度的影响,为施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避免了超挖、欠挖,为整个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的使用,总结了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开挖与衬砌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隧道工程测量中断面放样及检查对施工速度的影响,为施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避免了超挖、欠挖,为整个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超欠挖对隧道工程的危害性,提出如何及时正确地测量隧道施工中的超欠挖,着重介绍如何适用实际手段控制爆破技术中的几何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超欠挖,提高隧道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的现场使用,详细地总结了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开挖与衬砌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隧道工程测量中断面放样及检查对施工速度的影响,为施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避免了超挖、欠挖,为整个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光面爆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中。本文分析其在中条山隧道施工中的实际应用,从爆破参数的选取、爆破工艺的布置以及爆后效果的分析等方面入手,详细地论述了光面爆破技术的整个流程,并对爆后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面爆破技术能有效控制开挖轮廓、减少超欠挖,能取得较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天坪岭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洞身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通过多次的试验性爆破,不断调整光面爆破的各种参数,确定了科学合理的各种围岩条件下光面爆破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控制要点,有效控制了断面的欠挖和超挖,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文中说明了该隧道工程光面爆破设计、施工方案及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胡卫平 《隧道建设》2017,37(11):1488-1491
为提高凿岩台车施钻时超欠挖控制的精度,通过对一种三臂凿岩台车推进梁上的顶盘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原顶盘的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顶盘钻杆导向孔与隧道纵向水平线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施钻时外插角难以控制,从而影响超欠挖控制的精度。通过分析和总结,对顶盘重新进行了设计,通过减小顶盘钻杆导向孔与隧道纵向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减小了施钻时的外插角,从而减少了对超欠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隧道的超欠挖现象会影响到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等诸多方面。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隧道工程光面爆破施工超欠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系统地探讨了相应的控制技术措施,这为有效控制隧道工程的超欠挖现象,改进和提高钻爆法光面爆破施工技术水平等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