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绘画具有时代性,当代工笔重彩画应该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的审美特征,而且应对已有的成就进行创新,尤其是在色彩运用方面。中国绘画自元代以来,水墨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绘画一直倡导无色或单色的意境和韵味,但现代社会处于五彩缤纷,霓虹丰富的时代,对我们的绘画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色彩问题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变革首要考虑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中西古典绘画色彩特征的分析,提出当代工笔重彩画融合中西方绘画色彩观的有效途径,目的使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民族艺术自有其源,亦有其流。本文拟从古代中国民族绘画的色彩观念以及观念的兴衰而产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变迁,分析了色彩在中国绘画中与历史文化和哲学极为密切的关系,并由此而呈现出的多元形式特性,进行客观论述。旨在发掘民族绘画的色彩潜质,适应现代文化情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无往无复天地际也--中国画空间意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的写照,长期以来就中国画的透视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学说,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相对于西洋绘画透视法的区别入手,就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结构的独特经营方式,并着重从空间意识的渊源与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克里姆特后期绘画作品,对于人物的形象处理,结构方式和色彩的运用,都明显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生与死>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具体表现在:一是以抽象的背景形成团块式结构,构成一个不确定的意象浅空间;二是运用个性化线条,勾勒形状、表现空间关系和心理变化;三是通过色彩的象征与纯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的探究.这种融东方形式意趣于西方绘画的探索,使其艺术达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真实包括客观的真实和主观的真实,中国绘画可以说是一种不拘于客观表现的艺术,更多的是在表现现实的基础上,按照关的原则,强调造型中的某些因素,将形式关抽象出来加以强调突出,使之条理化、程式化、符号化、图案化,富有装饰性.这在中国绘画中的构图、造型、色彩几个方面尤为明显,并显示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出现的道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重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巨大,其中也包括建筑艺术.本文试从道家思想原理出发,探讨道的艺术观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前言在「画法几何的方法和运用」一书中载有斯米尔诺夫的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基于射影变换的一般作图法」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种构造极为简单而能用来绘画透视图、轴测图并且可以代替缩放仪的仪器。运用这种仪器来绘画透视图,可以避免作图线繁多和灭点不可达的问题,所以能加速和减轻透视图的绘制工作。但是在原著中只提出了此仪器在绘画角透视时的用法。同时这种作法不能直接用来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一路走来的现代女作家苏雪林,散文创作独具特色.本文运用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着眼于文本细读,从组画结构、色彩的丰富渲染、中西绘画技法的圆融贯通等层面对苏雪林的散文特色进行审美观照;可以说,苏雪林通过"绘画与文学握手", 尤其是绘画元素的加入,使得她的散文文本呈现出浓郁的诗画特质:色彩斑斓,极富绮丽美;具有素净淡雅、意境幽远的空灵之韵,从而达到了繁富、华瑰的真纯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中国红"在传统艺术、色彩特征、民俗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中国红"色彩元素的文化意蕴,并提出"中国红"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以来,尽管文化保守主义的派别众多,思想观点也多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要守住从孔孟始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道统”,并视之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脉,以这种文化史观为出发点,文化保守主义指责唯物史观是“物欲化”的,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侵害,本文在对文化史观的思想演变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与唯物史观对立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1.
细密画是伊朗艺术的重要门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对它影响巨大。本文通过中伊文化交流中的一些史实和对伊朗细密画中国化元素的挖掘,为中伊早期艺术交流提供一定的例证,这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动画曾经辉煌,我们的动画前辈曾在世界动画之林树立起“中国动画学派”的旗帜。然而近20年来,我国的动画市场“金矿”几乎被外国的动画淘金挖掘殆尽。问题是多方位的.本试图从建构动画化的视角,探讨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相关问题:动画概念的偏差;政治概念的制约以及本土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深深地蕴藏在它的语言之中。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而大学语文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具体体现。淡化大学语文教育即是忽略民族文化的弘扬,因此,必须加强大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与工笔画相对应的是另一大画种——写意画.写意画的诞生源于传统人物画用笔由密向疏的转变,而在这转变中,佛教的般若佛学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般若佛学“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性空之理不仅为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空无之门,也为传统艺术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主观精神力量,促进中国传统人物画进一步摆脱了对可视物象的逼肖追求,而转向对神似的追求,对张僧繇、吴道子、梁楷等简略而写意的“疏体”风格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中国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一方面是中国化研究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力图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则是中西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旨在证明:异质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各种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然要从中国本土文化汲取营养,脱离本土的设计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摒弃了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书籍设计作品中欠缺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为此文章通过对现代书籍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启发当代书籍设计师充分发扬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并从书籍设计作品的评选、书籍设计师的培训两个方面分析现代书籍设计融合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使中国的本土文化融入到读者的审美心理、文化精神,甚至阅读习惯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中存在大量“色彩描写”现象,文章从“色彩描写”的观念背景与修辞技巧入手,提出古诗中的色彩描写指向的是“有色彩的”物质现象,本然实在的生活世界;再从相关的现象学美学的意象表现方面分析“色彩描写”并非可以“实求”的“物理色彩”,而是“意象色彩”;最后从基本生活色彩经验以及汉字特性等方面进行美学阐释。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我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从比喻的历史演变中,可以发现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比喻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文化多姿多彩的身影。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