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UV整车噪声源识别与降低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频谱分析法和近场声压测量法,测量了某SUV汽车在静置工况和动态工况下各测点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规律。对比分析了整车表面的噪声分布情况,对产生汽车加速噪声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噪声源识别和分析。研究表明,风扇噪声、油泵噪声、油底壳辐射噪声是影响该车车外加速噪声的主要原因。针对各噪声源采取了不同的降噪处理,使整车加速噪声明显降低,最大降低了5dB(A)。  相似文献   

2.
利用噪声源分离技术对摩托车噪声源进行识别,得出排气系统是最主要的噪声源,而轮胎辐射噪声对摩托车加速噪声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消声器结构、改进摩托车吊架,使得该车加速噪声由80.9 dB(A)降至76.5 dB(A),取得了良好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机油和油底壳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Abaqus建立流固耦合模态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合实测激励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得到油底壳表面加速度响应。利用边界元方法,进行油底壳外部声场计算。结合油底壳模态振型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的油底壳总输出声功率级降低了2.6 dB(A)。该方法为油底壳的辐射噪声计算及减振降噪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汽车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汽车噪声测量标准逐渐加强,文章通过降低发动机辐射噪声来降低车外加速噪声值,并运用声强测量法对发动机进行噪声源识别,指出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为油底壳、皮带轮和凸轮轴。同时运用吸声材料对发动机进行降噪处理,使得车外加速噪声值由原来的74.1dB(A)降为73.11dB(A),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标准半消声室,用B&K3560噪声测量分析系统对4110Q柴油机整机和油底壳、飞轮壳、喷油泵、摇臂罩等零部件的噪声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试验主要测量了柴油机整机在全负荷、不同转速下的声压级和主要零部件近声场标定工况下的声强级,并进行了频谱分析,提出了降低柴油机噪声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用复合材料覆盖柴油机的复合油底壳、喷油泵、飞轮壳、摇臂罩表面后,在标定工况下整机噪声声功率级下降2.2 dB(A)。  相似文献   

6.
采用穿孔板制作局部隔声罩,用于降低某6缸柴油机油底壳的噪声辐射。通过对该柴油机油底壳的辐射噪声进行频谱分析,针对其噪声特点,设计了用于油底壳的局部隔声罩。试验结果表明,实测平均声压级降低了1.0 dB,吸声降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的规定限值的状况,通过试验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提前角、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B(A)下降到77 dB(A),能够满足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款车在后期噪声评估过程中,车内噪声水平没有达到目标样车的水平。文中根据该车进气系统噪声实验结果,设计赫姆霍兹共振消声器以降低噪声,并利用声传递矩阵理论和实验方法验证了其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在2 000r/min附近,车内声压级从原来的72.95dB(A)降低为68.96dB(A),说明通过优化车辆进气系统结构可以提高整车的振动噪声(NVH)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款新开发的A级MPV型前置前驱轿车的动力总成悬置和进、排气系统进行了NVH试验分析。评估了各振动噪声源对综合噪声的贡献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该车车外噪声由原初始值77.7dB降为75.3dB,达到了法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0.
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声强扫描法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源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开发了材料声学特性测量系统,并对多种车用吸声、隔声材料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被试轻型载货汽车车外主要噪声源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吸声、隔声材料和噪声控制方案,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进行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由84dB(A)下降到78dB(A),能够满足国家标准GB1495—20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产某轿车在加速行驶时车内噪声过大的问题,诊断出该车进气噪声对车内加速噪声贡献较大.基于赫尔姆兹共振消声原理对该车的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并校验了进气管各谐振腔的消声效果.结果表明,调整进气管NO.3谐振腔后,转速为2 000r/min和3 300r/min时的车内噪声比优化前降低了2~3 dB(A);转速为1 500~4500r/min时,车内噪声曲线线性度较好,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车辆降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对某款轿车的白车身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模态试验结果对该车车内噪声进行预测后,对白车身进行了优化.白车身优化前、后车辆的噪声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优化前车辆,白车身优化后车辆的车内噪声降低了约3 dB(A),尤其是在50~100Hz频段内的低频噪声降低较多,使车内的声品质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控制振动压路机驾驶室噪声,采用理论分析和样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室噪声进行了摸底试验、噪声频谱试验和模态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室后玻璃的一阶固有频率为35 Hz,是造成振动轮小振工况下驾驶室噪声较高的主要原因。通过结构优化和改进,将后玻璃的一阶固有频率提高到了38Hz。改进后左耳噪声声压级由87.5dB(A)降低到86.0dB(A),右耳噪声声压级由88.6dB(A)降低到86.8dB(A)。  相似文献   

14.
轿车车内噪声源识别的道路试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某国产国力样车的车内噪声控制问题为例,阐述通过道路试验进行噪声源识别的方法,对实验方法确定、测试信号选择以及数据处理的程度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结果,该车车内噪声主要由于发动机的二阶振动引起,而且在传递途径上存在很强的共振,车身顶棚和前围板是主要的噪声辐射源,对该车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和车身顶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最大降噪8dB(A)的良好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EQ140型汽车的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汽车行驶工况不同,其噪声大小、变化规律及频率特性都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汽车加速行驶时的噪声最大。从1977年到1982年,对EQ140型汽车进行了多次车外行驶噪声测量;为了对比,也对一些规格相近的国外样车进行了测量。从测量结果得出以下一些看法。1.EQ140型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平均为89dB(A)左右,虽低于国标现行控制标准90dB(A),但较1985年控制标准86dB(A)尚高出3dB(A)。国外大多数工业国家的现行控制标准为86dB(A),有的国家如瑞士、日本,已控制到83dB(A)。一般情况下,同功率的汽油机噪声是远小于柴油机的。但EQ140汽油车与西德奔驰LP—  相似文献   

16.
利用Sysnoise软件模拟了某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声场特性,发现原进气系统在降噪方面存在缺陷.通过设计赫姆霍兹共振器和添加1/4波长管对该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 900r/min时,2阶噪声峰值从100 dB(A)下降到94 dB(A);在转速为4 000r/min时,4阶噪声峰值从102 dB(A)下降到87 dB(A);在转速为2 636r/min时,6阶噪声峰值从93 dB(A)下降到73 dB(A);在转速为2 000r/min时,8阶噪声峰值从90 dB(A)下降到73 dB(A).  相似文献   

17.
NVH不仅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评价其质量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对某微车NVH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发现该车低速轰鸣声(Booming)是由后桥Z向2阶振动引起的。为此,开发了一套动力减振器,应用于该车使得后桥z向2阶振动降低了10dB,相应的驾驶员右耳的阶次噪声降低了5dB(A),有效解决了该系列车型存在的低速轰鸣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进气噪声产生机理分析及其降噪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正确分析进气噪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旁支型赫姆霍兹共振腔有效地使该轿车加速噪声从原来的80dB(A)降至74dB(A),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辆2010款奥迪A4L2.0T轿车,配置CDZ发动机,无级(CVT)变速器0AW。行驶里程:9955km。故障现象:因该车是事故车,车前部遭受撞击,使发动机前下部油底壳撞击变形,发动机机油泵传  相似文献   

20.
故障现象 一辆行驶了近3万km的2003款奥迪A6,装备的是2.4LV6发动机。根据车主反映。该车曾被托底。发动机的油底壳被磕裂。更换新的油底壳后出现了车速无法超过100km/h的故障现象。且无故障码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