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于成伟 《汽车电器》2008,(10):65-65
目前市场上的铅酸蓄电池充电机多由环形变压器和整流器组成,使用中发现不连续充100Ah以下容量的铅酸蓄电池还能胜任,当连续充电或容量大于100Ah时,充电机大多会烧毁。剖析多个厂家的充电机,发现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直径多为1.35~1.45mm。经计算,充电机最大输出电流为8-10A,而给铅酸蓄电池补充充电的电流选择一般是铅酸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0%。现以200Ah的铅酸蓄电池充电为例。正常补充充电应用20A的充电电流充电,约10h能充满电;如用8-10A的充电电流来充电,需要20-25h。充电的时间过长。用户是不允许的,也不会等待。  相似文献   

2.
蓄电池是电动叉车的唯一动力源,如同人体的心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动叉车的使用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对电池进行能量补充,使其恢复如初,才能够发挥电动叉车的优越性能,这里谈谈铅酸蓄电池的几种充电方法以供用户参考。 1 恒定电流充电法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始终保持不变的方法叫做恒定电流充电法。由于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端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会逐渐下降。为维持充电电流始终不变,不致因电压上升而减小,充电过程必须逐渐升高电源电压。恒流充电法,在电池允许的最大充电电流情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组的几种常用充电方法,分别是普通的串联充电、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机协调配合串联充电、并联充电。以上3种充电方法都有一些缺点。重点介绍了采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机协调配合串联大电源充电加恒压限流的并联小电流充电的充电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锂离子电池组串联充电易出现的过充电、充不满电等问题,且可避免并联充电的充电电源成本高、可靠性低、充电效率低、连接线径粗等问题,是目前最适合高电压电池组,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充电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建  肖杰 《汽车运用》2012,(9):39-39
控制好充电环节充电环节的控制对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十分重要,过度充电、充电电流过大、充电时间过短等都会降低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充电环节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新电池的充电采用小电流,长时间。首先,在充电之前将电池的剩余电量放干,对于12伏标称的电池,放完电后电压应在10.5伏左右;其次,使用智能型充电机充电时,可选用自动控制功能。设置好各项充电参数进行自动充电,通常充电率设置为0.05库伦;再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集体样车与同一样车的充电性能分析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结果,对整车充电控制策略、影响充电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所有样车都可以正常启动交流充电,而在低温与常温车辆充电电量衰减比、充电时间衰减比略有差异;在同一样车的充电性能分析试验中,分析了低温与常温条件下充电电流趋势、电池输入电流、电池温度、最大充电电流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1吉利帝豪EV450车无法交流充电的原因分析吉利帝豪EV450车由外部电网提供220 V交流电源给车载充电机(OBC),由车载充电机给动力电池充电,充满电一般需要12 h~18 h。交流充电的优点是充电桩成本低、安装方便;可利用电网晚间的低谷电进行充电,降低充电成本;充电时段充电电流较小、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5.快充系统工作原理 (1)快充系统各元件的作用 快充系统如图17所示,下面介绍充电桩、快充口、车辆的各部件作用. ①充电桩 主电源开关:接通或断开充电机供电. 充电机:将交流380V或220V变成高压直流. 电流传感器:监测充电电流. 高压继电器:接通或断开充电主回路. 电压传感器:监测充电电压. 高压绝...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一种小型车载充电机充电系统,提出了该充电机系统的整体方案,并论述了充电机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该系统通过CAN总线与BMS实现交互通信,可根据电池的实时状态改变充电模式,进而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沙永康 《上海汽车》2005,(11):23-25
电动汽车的主要成本在电池、充电机、电机和控制器,以快速充电的电池和充电网络之保障,减少电池车载量,以组合电机和磁力驱动器来替代主电机和电子调整控制器,机械变速箱和离合器,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一般汽车蓄电池用充电机由于要求充电电流大,所以电路较复杂,制作比较困难.图1是笔者制作的一种汽车蓄电池用大电流充电机电路原理图.它具有电路简单、充电电流大和调节方便等优点.经一年多的使用,反映此充电机电路可靠性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