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降噪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制并开发沥青混合料吸声降噪性能室内测试的仪器,采用单传声器法对不同空隙率以及相同空隙率下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吸声系数的测试,并对试验路段的降噪效果进行现场测试。分析空隙率、最大公称粒径对沥青混合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发现空隙率尤其是有效空隙率是影响沥青混合料吸声系数的关键因素;最大公称粒径4 75mm级配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吸声效果明显。结果表明,提高空隙率,采用较小最大公称粒径级配的方案都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吸声降噪能力。  相似文献   

2.
排水沥青混合料透水性能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军  叶奋  黄彭  王仪融  沈平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6):35-37,40
排水沥青面层的主要功能为排水功能,即在降雨期间,雨水通过结构内部的孔隙排出路面,使路表保持相对干燥,从而提高行车安全度,排水功能的大小与混合料的透水能力有关。根据水流在其结构内部的流动特征,本文提出了透水能力的计算和测试方法。通过在不同空隙率和坡度条件下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透水能力进行测试。得到了混合料透水能力与其混合料空隙率和路面横坡,以及混合料目标空隙率与降雨强度的关系,用于指导排水沥青面层的结构设计和混合料组配设计。  相似文献   

3.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集料嵌锁的混合料,其中的粗集料占比达到80%以上。骨料的性质、形状(尤其是针片状含量)会对混合料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通过室内试验,对粗集料性能及其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强度、结构稳定性、渗水能力和抗滑性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集料的压碎值和针片状含量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显著。压碎值越大,动稳定度越小,抗车辙能力越差,抗飞散能力越差;针片状含量越低,抗压强度和抗劈裂强度越大,渗水能力和抗滑能力越强。因此必须选择高强度、优质的粗集料以满足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强度、稳定性、渗水能力、抗滑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透水慢行系统结构生态效果评价体系,通过渗透系数试验、现场渗透试验、吸声系数试验及路面温度调查,研究透水慢行系统的排水效果、降噪效果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相应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透水慢行系统生态效果明显,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系数随空隙率和连续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无砂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叠合基层的渗透速率最快,级配碎石基层次之,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叠合基层最慢;沥青混凝土吸声系数峰值与均值总体随空隙率增大而提高,相同连续空隙率下,小粒径吸声优于大粒径,相同空隙率下小粒径性能反而下降,透水性混凝土的吸声系数随空隙率增大而增大;透水路面路袁与中面层温度差值远远大于其他几种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5.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不同于传统沥青混合料,它由较大粒径的集料形成骨架和一定量细料进行填充,形成的单粒径骨架嵌挤连通空隙结构,空隙率较高,难以完全使用常规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其沥青含量。笔者参考国内外排水性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方法,考虑沥青被集料吸收的比例,通过沥青膜有效厚度和集料比表面积初步确定沥青用量,提出了其计算方法,并结合设计空隙率、析漏试验与飞散试验综合确定LSPM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3)
通过采用体积法测定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及连通空隙率,采用渗水装置测试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并对试验路段跟踪观测,得到了渗水系数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空隙率特别是连通空隙率、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种类、级配类型、沥青掺加量、路面构造深度及路面厚度对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有较大影响;级配越粗、连通空隙率越大、路面构造深度越大、面层厚度较小的沥青混合料渗水能力越好。研究发现连通空隙率与渗水系数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小粒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应用于超薄磨耗层的可行性,采用公称最大粒径4. 75mm的集料设计制备了一种空隙率大于20%的透水沥青混合料。利用车辙、低温弯曲小梁、冻融劈裂、摆式摩擦、手工铺砂法、以及渗水试验对小粒径大孔隙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水稳定性、摩擦以及透水等路用性能与表面特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料的60℃动稳定度为8201次/mm,-10℃极限弯曲应变为2896με,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为84. 62%,BPN摆值为69,构造深度为0. 71mm,渗水系数为6857mL/min。研究表明小粒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高温稳定性、抗滑性能、排水性能显著,与OGFC-13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后,小粒径沥青混合料可以考虑作为超薄磨耗层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玄武岩纤维长度对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指标的影响,通过谢伦堡析漏试验确定不同长度玄武岩纤维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采用马歇尔试验研究了马歇尔指标随玄武岩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随掺入玄武岩纤维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玄武岩纤维提高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改善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流值;掺入玄武岩纤维的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相对普通透水沥青混合料有所变化,但差值较小,玄武岩纤维对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从水平和竖直方向对沥青混合料集料均匀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选取沥青混合料中各档集料的位置、数量和长轴方位角等三个集料分布状态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混合料截面上集料均匀性;集料均匀性可以通过集料均匀性指标来评价;随着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集料均匀性变差。  相似文献   

10.
尹剑辉 《公路工程》2008,33(2):126-130
结合深港西部通道的施工,对透水沥青混合料在停车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根据停车场的交通条件和排水条件,确定了设计空隙率;通过对比试验,确定采用了TPS高粘改性沥青作为沥青结合料;提出了透水沥青混合料骨架嵌挤结构形成的检验方法;对设计的透水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路用性能检测,满足了停车场的排水功能和抗剪切性能;提出了适合于停车场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某重型汽车车载液压动力系统失效的原因,介绍了液压油箱设计原则,并对液压油箱进行了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部分重型汽车驾驶室的翻转主要是利用液压翻转机构克服驾驶室的重力矩来实现驾驶室翻转的。本文主要介绍了重型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及其设计方法:包括翻转机构工作原理、建立翻转机构数学模型,计算翻转机构各必须参数,为驾驶室的翻转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丰田A46DE自动变速器液压油路(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丰田A46DE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为主线,合理安排元件在图中的位置,画出其液压油路,使油路图变得清晰,易于识读。首先讲述油路中各元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与A43D相同部分略),然后结合各档的油路图讲述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述电子控制单元的电路原理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4.
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诊断排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列举了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整机无动作、整机动作缓慢无力以及局部故障3种常见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丰田A43D自动变速器液压油路(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为主线,合理安排其元件在图中的位置,画出丰田A43D自动变速器液压油路,清晰并易于识读。讲述油路中各元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结合各档的油路图(共13幅)分析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经常出现故障的问题,通过对液压系统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指出了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最后以实例对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尹亮 《专用汽车》2010,(3):60-6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重型自卸汽车的新型液压缸结构及其特点,指出该液压缸与老式结构液压缸相比之下的加工工艺改进,新结构油缸比原结构油缸减少了内泄漏量,仅为原结构油缸内泄量的1/30。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气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制造及压电控制液压驱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气门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可作为内燃机凸轮轴气门控制系统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9.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在典型城市工况下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液压混合动力无级变速器,它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分流为液压功率和机械功率两部分,通过调整两部分功率的比值,能实现无级变速,还能有效回收车辆的制动能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了装用该变速器的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在典型城市工况下的性能,结果表明,与原汽油车相比,该混合动力汽车在两种不同运行情形下分别节能10.4%和16.4%。  相似文献   

20.
陆豪杰 《隧道建设》2013,33(1):82-86
为解决国内LOVAT盾构机普遍存在的主液压系统故障的难题,对LOVAT盾构机主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此类型盾构机主液压系统改造的技术措施,包括液压系统设计、管路压力损失验算和改造后系统部件的组装调试等。通过对主液压系统的改造,解决了主液压系统的现存故障,完善了主油箱液压系统的设计,可为类似系统改造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