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的防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平、竖曲线路段绿化植物的防眩效果,提出了平直路段防眩植物株距和高度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不同植物冠径和防眩角条件下的株距,以及不同道路横断面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的防眩植物高度.对平曲线路段,提出了改进的防眩植物株距计算方法,计算了防眩角修正值;对竖曲线路段,提出了改进的防眩植物高度计算方法,计算了凹曲线路段防眩植物高度增高值,提出了凸曲线植物下沿防眩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平直路段,平曲线路段防眩植物株距应减小0.3~3.8 m;凹曲线路段防眩植物高度应增加0.03~0.43 m.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建公路路基边坡不稳定的特性,选择适合于公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的植物品种,分别对草本植物、藤类植物、灌木、小乔木等植物进行了探讨研究,对公路绿化美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边坡植物防护能力没有规范的计算方法,结合边坡植物防护的作用机理以及植物防护的作用形式,利用水力学和泥沙冲刷理论及公式,提出检验边坡植物防护的作用效果的计算方法.通过植物防护下的边坡进行力学演算,即利用泥沙理论计算在植物防护下边坡的防冲刷能力,证明植物防护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广边坡植物防护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根系固坡的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是通过影响土壤的应力、应变状态来实现的,然而根系在土壤介质中的受力复杂而多变,使得确定其加固能力非常复杂和艰难.为了深入研究植物根系在增强土壤抗剪强度中的作用机理,文中将植物根系和土壤看作复合体,采用直剪试验方法,研究了植物根系的分布密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而建立了植物根系的"锚固"公式,为定量分析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为底质,及总磷浓度0.2 mg/L的上覆水组成的P-SMFC系统,针对P-SMFC系统产电性能、磷形态转化特征与磷去除效率如何为植物黑藻所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40 h,SMFC系统电压达到68.5 mV且稳定,启动成功.有无植物的P-SMFC系统输出电压分别为69、50 mV;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分别为52.56 mA/m2、3.92 mW/m2;42.40 mA/m2、2.54 mW/m2;有植物的P-SMFC系统对水中总磷、沉积物中全磷、有机质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6.5%、38.75%、82.89%、均高于无植物的SMFC系统的42.5%、29.17%、77.78%;表明植物的加入对于SMFC系统的产电过程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大大提高磷去除率,但对提高有机质去除效能的能力有限;并且通过对磷元素形态变化研究证实植物的加入能促进有机磷矿化,无植物试验组中钙磷、铝磷、铁磷含量均少于有植物试验组.  相似文献   

6.
从山西省吕梁黄土高原区高速公路面临的生态环境条件出发,提出边坡植物防护的原则,植物种植和水土保持的施工方法,植物养护与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植物-基质湿地系统去除废水中Zn的优化组合,构造粉煤灰(H)、河沙(S)及混合基质(S+H)与灯芯草(Juncus effusus)、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考察Zn浓度100 mg·L~(-1)的废水,流经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后Z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系统对Zn去除率均高于95%,有植物系统对Zn的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的S+H基质对Zn的去除率高达98.82%,出水水质稳定,植物生长良好,但出水pH较高;水芹菜、灯芯草、水葫芦均能对Zn进行高效富集,水葫芦的富集能力最强,灯芯草的抗逆性最好,且向地上部分迁移Zn的能力最强;三种植物在相对偏碱性的条件下对Zn的吸收效果更好.综合评估,有植物的S+H基质是本实验中最佳的模拟除Zn湿地系统.以上研究结果为除Zn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选材参考.  相似文献   

8.
车辆在向平交口驶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平交口范围内的绿化植物不影响驾驶员观察潜在冲突车辆,故需对其布置进行研究。本文确定了平交口范围内的绿化控制区域,并从植物的高度、株距、株径和枝条高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控制指标,为平交口范围内绿化植物的布置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OpenFOAM模拟三维数值波浪水槽,研究了刚性非淹没植物对孤立波传播的影响.观测孤立波通过刚性非淹没植物模型前、后波高的变化,并对比模型前、后两处浪高仪位置波面历时曲线的模拟值和实验值,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计算并比较了波浪反射、透射及波能耗散等相关系数的实验值和模拟值,分析了相同初始条件下孤立波通过不同植物密度和布置形式的刚性非淹没植物时水动力特性的沿程变化,从而得到了设计的工况中刚性非淹没植物在极端波况下的消浪效果.模拟结果也表明OpenFOAM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三维数值波浪水槽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植物物种的筛选、不同物种的配置和植物的建植技术等3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公路护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成果为公路护坡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元宝枫的同属植物青榨械、四蕊械、五尖械不同部位的鞣质类型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元宝枫及其同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公路边坡生物防护的主要模式、护坡植物的选择原则以及主要的护坡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13.
卢佩霞 《交通标准化》2011,(21):168-172
河堤边坡表面经常受到波浪冲击、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渗流等因素作用,形成表面侵蚀和浅层滑坡现象。植物根系能减少边坡表面水流冲刷和地下水渗流,增加土体强度,具有明显的浅层护坡效果。随着植物根系含量增大,根系土的强度增大。植物根系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可以采用类似加筋土边坡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沿线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随州-岳阳高速公路的表土进行了理化分析,旨在为公路绿化植物更好地生长,节约绿化资金和实现植物的绿化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得出了土壤质地、pH值、各种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沿线分布特征,提出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根据不同生态区段(森林和农田)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绿化植物和施肥管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月友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1):148-148,150
通过对园林绿化植物的内部生理活动,与其在外部的形态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园林绿化植物的内部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因子对植物生存、生长影响的探索,针对公路绿化的现实的外界立地环境,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即养护管理),促使路树的生长朝着需要的方向发展,达到需要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1研究的意义利用超富集植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最先进、最主要的方法。国内外已发现的超富集植物绝大多数是在矿山开采区或冶炼区发现的,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且已发现的超富集植物的生物量较小、生长缓慢、富集重金属种类单一,  相似文献   

17.
灭蚊、驱蚊植物及其活性成分研究的挑战与机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灭蚊、驱蚊植物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指出,蚊是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黄热病、丝虫病、西尼罗热、黑热病等烈性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它对广泛使用的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了很强的抗性,高效灭蚊、驱蚊剂的研制已刻不容缓.将植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直接用于蚊虫控制或对从植物中发现结构新颖的灭蚊、驱蚊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开发出具有全新结构和作用机理的新型灭蚊、驱蚊剂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采取更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多样化的分离技术、运用更灵敏高效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将有助于提高筛选效率、减少漏筛现象,从而获得更多发现植物中灭蚊、驱蚊有效活性成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平原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应采用"植物防护优先"的新理念,加大植物防护力度。同时应对骨架植物防护进行优化,尽可能加大骨架间距,弱化骨架的影响,并应注意骨架形式的优美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所占比重非常大,边坡不宜存水,植物生长困难;夏季强降雨时容易遭受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另外由于施工时,对路基边坡土壤的选择种类繁多,且多为松土,所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量极低。路基植被防护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一、地上部分:即植物茎叶枝干,它能够降低雨水冲击速度,有效削弱雨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绿色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及评价依据。水土保持绿化设计作为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保持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分析了公路水土保持中绿化的应用现状,论述了公路水土保持乡土植物的应用难点,提出了水土保持乡土植物在公路中的应用原则和建议,并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路域绿化设计为例,通过选用乡土植物为公路绿化进行配置设计,最大化模拟、还原建设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公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