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全新的管理观念,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许多企业、团体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学习型组织在我国得到了迅速而蓬勃的发展,依据对现实状况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不应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1,20(5):139-144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彼得*圣吉提出了修炼学习型组织的模式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当前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校管理走向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必然趋势。学校管理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可以从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学习型组织理念,变“适应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建立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清除学习型组织的阻碍——习惯性防卫,提供支持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深刻领悟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等五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形成背景和主要特征,以及联想集团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探讨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认为学习型组织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手段,也应当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内容和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旨在通过对华东交大外语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探索,突出在知识经济的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以及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探讨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背景、理论基础和操作步骤,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厦,必须有许多“学习型组织”的基石才能建成.宇通十余年来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总结、提升过程.现代企业竞争实质上就是整个组织学习力的较量,谁能迅速提高组织的学习力,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和领先优势,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发展的优势.宇通在这方面的多年实践,走出了一条学习创新、竞争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特征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世界较为前沿的管理模式,具有下面的几个特征: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来源于成员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  相似文献   

8.
盛黎明 《交通标准化》2005,(11):29-30,28
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与勘察设计单位具有许多共同点,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勘察设计单位就必须引导从业人员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兼容并蓄,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学习型党建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政党政治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学习型社会理论.通过学习型党建这一法宝,笔者发现了进一步完善二级院(系)的党政合作机制体系:联签机制、公开机制、分工机制、交叉机制、监督机制和亲和机制等六大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组织理论盛行于企业界,笔者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借鉴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结果证明,以学生班集体为单位建立学习型组织,同样可以提高管理绩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群众文化"是一个外延十分模糊而内涵却又非常丰富的概念,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十八大报告的精神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学界的共识,"群众文化"也成为目前理论界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通过对"群众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三大特点来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快速提升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动物具有显著的特征,英汉语言中对这些特性看法总体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通常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该词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歧义。英汉动物词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须考虑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探讨了被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和白人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在性别和种族歧视中挣扎和探索,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构建新型性别身份并确立自己独有的文化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我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从比喻的历史演变中,可以发现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比喻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文化多姿多彩的身影。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管窥。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中国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一方面是中国化研究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力图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则是中西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旨在证明:异质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各种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绘画是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中国画源远流长,它以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和色彩画面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发展历程。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曾经历了从绚烂至极到质朴平淡的变换,这种绘画色彩运用风格的变换,是两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互动的结果。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思想对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影响,及促使中国画色彩变化的文化诱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开设中西方文化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日益重要,对此,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责无旁贷。此外,和外国人进行有效交流,了解西方文化是必备条件。中西方文化课作为留基委考试科目的有效辅助课程,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练习用英语表达相关思想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文化内涵的精髓,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受文化的制约.本文通过英汉习语从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文化对比,揭示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摘要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伍慧明的《骨》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的代表作。它主要从安娜与父亲、尼娜与父亲、莱拉与父亲这三对父女之间的关系来集中展现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三个女儿中,安娜是极端的反抗者,属于“失根”族群中的一员;尼娜是洒脱的西化者,她最终选择了抛弃中国文化身份;莱拉是温和的叛逆者,属于“落地生根”类型。文章认为,莱拉所展现的这种“落地生根”类型的混杂新文化身份,对于当代华裔文化身份认同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洪圣文化与妈祖文化是我国海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在源流上存在着较大区别,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两股文化,充实与丰富我国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