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舰艇作战系统应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当前舰艇作战系统软件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舰艇作战领域的构件模型和构件组装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基于构件技术的舰艇作战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2.
仿真系统的运行离不开模型,随着大型复杂化仿真系统的开发,如何利用原有的模型,减少系统的开发周期和费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仿真系统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构件技术及构件库技术,探讨了基于构件库的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提出将仿真模型构件化和仿真系统的开发采用基于仿真模型构件库的观点,并给出了基于构件库的仿真系统的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3.
在大型指挥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中,其可靠性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以指挥控制系统软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软件可靠性分析,推导出指控系统软件可靠性计算公式。结合构件化技术和软件可靠性工程过程,提出基于构件生产的指控系统可靠性工程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简要介绍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CBSD),提出了基于构件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车道软件开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车道软件。该软件具有可靠性强、耦合度低、重用性高、扩展性好、升级维护方便等特点,已经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TAO中间件的舰载作战指挥系统构件化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 《舰船电子工程》2006,26(1):13-17,24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被认为是解决当前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问题的最新成果,近几年业界构件标准(如KIB,COM+和CORBA等)的成熟进一步促进了CBSD的发展和应用。将针对指控系统领域,完成基于TAO中间件舰载作战指挥系统的构件化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王先国  吴锐珍 《中国水运》2007,7(12):134-135
基于构件的开发(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简称CBD)是一种软件开发新范型,它是在一定构件模型的支持下,复用构件库中的软件构件,通过构件组合高效率、高质量地建构应用软件系统的过程.由于以分布式对象为基础的构件实现技术日趋成熟,CBD已经成为现今软件复用实践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软件工程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应用微机软件开发技术和硬件接口技术实现了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仿真系统,仿真系统软件是在Visual Basic开发环境下完成的,在锅炉自动控制中,文章着重对锅炉水位定值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控制系统采用前馈加反馈的复合控制模式,在MATLAB软件的SIMULINK环境下,结合被控对象的模型仿真了锅炉蒸汽压力干扰下的系统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构件技术是指控系统软件开发的必由之路,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就构件与对象、构件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基于构件技术的指控系统应用软件开发作了详尽的阐述,藉以为构件技术研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弹性连接件形成的多浮体系统,基于修正的莫里森公式应用微元法推导了主平台和浮囊的受力模型,建立了水面小尺度漂浮平台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连接件刚度和浮囊直径对主平台幅值运动响应的影响。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连接件刚度对主平台幅值运动响应的影响远大于浮囊直径,主平台的幅值响应随连接件刚度呈"W"变化,最优的连接件刚度为40×10~4N/m;主平台的幅值响应随浮囊直径呈微弱增长,最优的浮囊直径为2.5 m。研究结果可为水面小尺度漂浮平台的弹性连接件和浮囊参数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船》2017,(4):45-47
船舶和海洋平台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直升机甲板结构的可靠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为了安全起见,直升机甲板除了整体结构需要满足规范要求外,局部结构也需深入分析研究。甲板连接件作为连接甲板和支撑框架的主要构件,其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直升机平台的安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连接件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舰载作战指挥系统软件构件库技术研究(续一):体系结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舰载作战指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收集、处理与控制系统,它的开发和研制面临着具体需求不确定、技术环境快速变化等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其软件的模块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提高舰载作战指挥系统软件的研制效率和质量以及软件的标准化程度,其软件构件库的研制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对一般软件构件库技术和舰载作战指挥系统的具体分析,给出了舰载作战指挥系统软件构件库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精确评估模块柔性连接性能对连接器和超大型浮体的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模型试验是获取超大型浮体模块柔性连接性能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横向浮筒式的浅吃水超大型浮体为研究对象,根据连接器动响应计算结果,设计了柔性连接器模型;通过不同幅值和载荷组合的连接器静态拉伸和压缩试验,研究了超大型浮体连接器的刚度特性,探讨了组合载荷对连接器刚度的影响;通过不同幅值和周期的连接器纵向动态载荷试验,研究了超大型浮体连接器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验证了超大型浮体连接器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载荷作用下文中设计的柔性连接器连接可靠、结构安全,连接器载荷、位移和应力测量结果可为验证连接器结构设计和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下连接器的对接作业是水下工程作业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依靠摄像机传回视频进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难度大、依赖操作员经验的问题,设计基于双目视觉的水下连接器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水下连接器的颜色特征确定检测范围,之后在检测范围中以水下连接器为模板进行初步定位,然后根据水下连接器端面的成像特点检测椭圆特征,并进行双目匹配获得相关三维点坐标,最后计算得出水下连接器的位姿。实验表明,该方法位置测量平均误差1.3%,姿态测量平均误差3.5°,可以较好地为水下连接器对接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超大型浮体的作业安全,需要精确评估连接器结构疲劳强度。文章针对一种由尼龙柔性夹层和环肋加强圆管轴构成的铰接式连接器,开展了疲劳强度模型试验,测量了热点应力、疲劳寿命和裂纹扩展。考虑接触、柔性层以及开孔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连接器结构应力,分别基于S-N曲线和裂纹扩展,给出了柔性连接器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比较分析表明,计算得到的连接器结构应力和疲劳寿命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文中方法可用于柔性连接器结构疲劳强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谷家扬  朱玥  谢玉林  管义锋  祁恩荣  陆晔 《船舶力学》2016,20(12):1573-1583
精确评估模块连接处荷载特性对超大型浮体的水动力设计及结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以5模块半潜式超大型浮体为研究对象,考虑碰撞荷载和风、浪、流环境荷载的联合作用并采用AQWA软件对超大型浮体模块连接点处的受力特性开展了数值计算。船舶碰撞荷载简化为矩形脉冲,采用定常风、定常流以及JONSWAP波谱,探讨了船舶碰撞角度、撞击位置、环境荷载等因素对模块连接点受力特性的影响。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事故荷载作用时超大型浮体连接器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传统度量模型的使用范围,根据舰载C4ISR软件的功能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舰载C4ISR软件质量的层次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每个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判定矩阵的计算方法,采用基于二次模糊判定的软件质量度量方法来度量舰载C4ISR软件质量,从而为复杂系统软件质量的度量探讨了一种可行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装备软件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装备的信息化的发展,各种软件密集型装备接连出现,软件在装备系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软件的质量问题成为制约装备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软件,就谈不上装备信息化,软件质量是高可靠性装备的前提,加强软件测试是保证装备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prediction of the hydr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floating bridge and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the connectors is presented. And based on the hydroelast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ribbon bridge, the dynamic alternating load of the connector can be obtained, in that the fatigue behavior analysis of the connector simulated by the solid elements can be conducted by employing the local stress–strain approach.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sequence of the dynamic loads acting on the connectors, the value of various fatigue parameters and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should be sufficiently considered, especially the passing speed of a moving load, so that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atigue damage of the conn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